概述
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和压痛
发病与创伤、感染、免疫、代谢等因素有关
可采取局部固定、药物治疗、穿刺治疗等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
部分去除病因后可自愈
滑囊炎是什么?
定义
滑囊炎是一种或多种因素刺激滑囊,使滑囊受损,从而引起的炎症反应性疾病。
滑囊是一种含有少量滑液的囊状结构,有促进润滑、减少摩擦、增加运动灵活性的作用;多位于大关节附近。
人类的滑囊可简单分为人人都有的恒定滑囊(起减少肌腱与骨摩擦的作用)和为了适应生理和病理的需要而产生的附加滑囊(与长期压迫、摩擦刺激有关)两种。
分类
根据病因分类
创伤性滑囊炎:由急性或慢性创伤引起。
化脓性滑囊炎: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可为原发,也可为继发。致病菌多数来自感染性病灶,如扁桃体炎、鼻窦炎和牙龈炎等。
结核性滑囊炎: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比较少见,可以原发,也可以继发于邻近的骨结核。
类风湿性滑囊炎:相当多见,尤其常见于跟部滑囊,大多伴有手、足等其他关节的类风湿关节炎。
痛风性滑囊炎:常见于趾、跖趾关节内侧,尤其是伴有外翻者。
梅毒性滑囊炎:主要发生在梅毒晚期,常见于髌前滑囊、鹰嘴滑囊和肩峰下滑囊。
根据病程分类
急性滑囊炎:多由急性感染或创伤引起。
慢性滑囊炎:较多见,慢性滑囊炎是在急性滑囊炎多次发作或反复受创伤之后发展而形成,常与职业有关,如矿工的髌前滑囊炎和鹰嘴滑囊炎。
根据发病部位分类
肩部滑囊炎:主要为肩峰下滑囊炎。
肘部滑囊炎:包括鹰嘴滑囊炎(又称“矿工肘”)、肱桡滑囊炎。
髋部滑囊炎:包括髂耻滑囊炎、坐骨结节滑囊炎(又称“编织臀”)、大粗隆滑囊炎。
膝部滑囊炎:主要包括髌前滑囊炎(又称“女仆膝”)、髌下深滑囊炎、鹅足滑囊炎等。
跟部滑囊炎:又称跟后滑囊炎,是跟腱后滑囊炎和跟骨后滑囊炎的统称。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滑囊炎就能有5天自愈的好方法吗?
“滑囊炎5天自愈方法”缺乏科学依据。
部分滑囊炎去除病因后可自愈,但大部分滑囊炎不能自愈。
多数滑囊炎需要经过休息、制动、药物、理疗等治疗后才能治愈。部分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发作者,还需接受手术治疗。
治愈后,如果不注意避免慢性损伤,可能会复发。
滑囊炎消炎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滑囊炎不提倡最快的消炎方法。
滑囊炎的治疗首先应查明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适当的处理,再结合临床表现对症治疗。
滑囊炎病因可能与慢性劳损、炎性关节炎(如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或慢性感染(如化脓性细菌)有关。
一般可遵医嘱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控制炎症、缓解疼痛。伴有其他疾病者还需要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滑囊炎好发的部位有哪些?
滑囊炎好发于肩部、肘部、髋部、膝部、跟部等大关节。
滑囊炎根据发病部位分类:
肩部滑囊炎:主要为肩峰下滑囊炎。
肘部滑囊炎:鹰嘴滑囊炎、肱桡滑囊炎。
髋部滑囊炎:髂耻滑囊炎、坐骨结节滑囊炎、大粗隆滑囊炎。
膝部滑囊炎:主要包括髌前滑囊炎、髌下深滑囊炎、鹅足滑囊炎等。
跟部滑囊炎:腱后滑囊炎、跟骨后滑囊炎。
病因
致病原因
引起滑囊炎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创伤、感染、免疫因素、代谢因素。
创伤
急性创伤:直接暴力损伤,如外伤、外科手术等。
慢性创伤:是最常见的病因,主要为长期、反复、集中和力量稍大的摩擦和压迫等机械性刺激,如鞋子过紧导致的局部压迫或摩擦、体操运动中的撞击、长期坐硬板凳工作、长期跪着工作或洗衣、长期将肘关节支靠在桌子上。
感染
许多病原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苍白密螺旋体(梅毒病原体)等,都可导致滑囊炎。
免疫因素
多为自身免疫因素导致,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
代谢因素
可与假性痛风、痛风等尿酸代谢异常有关。
其他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障碍、肿瘤等疾病也可能参与发病。
高危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关节周围组织发生退行性变,会增加滑囊炎的发病风险。
超重:超重会增加髋部和膝部滑囊炎的发病风险。
职业或爱好:如采矿、铺设地毯、铺瓷砖、园艺、体操运动、绘画和演奏乐器等活动会给滑囊增加压力,患滑囊炎的风险会增加。
某些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和糖尿病等疾病,会增加滑囊炎的发病风险。
长期处于特定姿势:如长期坐硬座、长期处于跪姿者、长期使用鼠标或键盘者、长期进行洗衣等家务劳动。
其他:长期穿高跟鞋者或穿不合脚鞋子等。
发病机制
当滑囊受到创伤、感染、免疫、代谢等因素刺激时,滑囊壁会发生充血、水肿、渗出、增生、肥厚、粘连等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肿胀、疼痛和压痛、关节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即为滑囊炎。
症状
滑囊炎的症状取决于发病部位和病因,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和压痛。
主要症状
肿胀
常发生在关节或骨突出部位。
表现为逐渐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肿物,缓慢长大。
肿胀部位柔软而富有弹性。部位表浅时可有波动感,较深时边界不清。
疼痛和压痛
主要表现为患处疼痛和轻度压痛,疼痛性质为持续性胀痛。
急性滑囊炎疼痛较为剧烈,局部活动后疼痛加重,发作可持续数日到数周,且常多次复发。
慢性滑囊炎疼痛较轻微,劳累或运动后、阴雨天或受凉后疼痛加重。
部分可有放射痛,如肩峰下滑囊炎引起的肩部疼痛常向肩胛部、颈、手等处放射,髂耻滑囊炎引起的疼痛向股前侧及小腿内侧放射。
并发症
关节功能障碍:慢性滑囊炎常引起滑囊壁及其周围组织粘连,受累关节活动度逐渐减小,引起关节屈伸、外展、旋转等功能受限。
肌肉萎缩:随着病情进展,长期关节功能障碍,可出现相关肌肉的萎缩。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和关节活动受限等表现时,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患病部位应减少活动,切勿自行应用镇痛药物,以免加重症状或掩盖病情。
行动不便者建议家属陪同就医,患者可借助轮椅、拐杖等行动,以防摔伤或发生意外。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哪个部位关节出现疼痛、肿胀、皮肤发热等症状?
按压关节的时候疼吗?
有没有关节不灵活的感觉?
活动时疼痛会加重吗?
日常行走有困难吗?
病史清单
是否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痛风、血友病等疾病?
是否受过外伤?怎么受伤的?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关节腔穿刺抽液检查
其他:关节镜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镇痛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塞来昔布、依托考昔
抗菌药物(口服):头孢类、青霉素类、氯霉素
其他: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柳氮磺吡啶
诊断
诊断依据
滑囊炎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必要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
病史
有与本病相关的职业史、长期慢性创伤史、免疫性疾病史、代谢性疾病史、感染性疾病史等。
临床表现
症状:有患处肿胀、疼痛等症状。
体征:可以发现肿胀处压痛、按压产生凹陷,肿块柔软、有弹性、有波动感,关节活动受限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明确白细胞计数等是否正常,如果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有炎症存在,有助于判断病情。
滑囊穿刺抽液检查:可以了解滑囊内液体的性质、量以及有无感染等,对滑囊炎的明确诊断和排除其他疾病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有助于指导进一步治疗。部分可抽出脓性或脓血性液体。
其他检查:检查C-反应蛋白、抗结核抗体、血清类风湿因子、血尿酸等指标,进行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结核菌素试验等,有助于明确病因和鉴别诊断。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了解滑囊及其周围组织的关系,且价格便宜、无创、无辐射,还可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X线检查: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了解骨质有无异常或退变,关节腔内有无游离体等,可协助诊断。本病一般X线检查没有明显异常,但是可以排除骨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结构,也能精确显示滑囊的存在,是本病重要的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发生在不同部位的滑囊炎需要与不同的疾病相鉴别。
肩部滑囊炎
肩关节炎
相似点:都可有肩部肿胀、疼痛或压痛。
不同点:肩关节炎病变部位不仅局限于滑囊,累及整个关节,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肩关节脱位
相似点:都可有肩部肿胀、疼痛或压痛。
不同点:肩关节脱位多是因外伤引起,多有明确的外伤史,还可出现肩部活动障碍,可通过X线检查等区分。
肩部骨折
相似点:都可有肩部肿胀、疼痛或压痛。
不同点:肩部骨折多有明确的外伤史,还可出现肩部活动障碍,X线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骨折线。
冈上肌腱炎
相似点:都可有肩部疼痛。
不同点:冈上肌腱炎主要表现为上臂外展至60°~120°时感到肩部疼痛,病变部位为肌腱,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肘部滑囊炎
肘关节炎
相似点:都可有肘部肿胀、疼痛或压痛。
不同点:肘关节炎病变部位不仅局限于滑囊,累及整个关节,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肘部骨折
相似点:都可有肘部肿胀、疼痛或压痛。
不同点:肘部骨折多有明确的外伤史,还可出现肘部活动障碍,X线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骨折线。
肱骨外上髁炎
相似点:都可有肘部疼痛、压痛。
不同点:肱骨外上髁炎主要表现为肘关节外侧疼痛,病变组织为肌腱,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髋部滑囊炎
髋关节炎
相似点:都可有局部肿胀、疼痛或压痛。
不同点:髋关节炎病变部位不仅局限于滑囊,累及整个关节,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髂腰部脓肿
相似点:都可有局部肿块、疼痛等表现。
不同点:髂腰部脓肿是由感染引起的(多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还可有发热、盗汗、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肿块穿刺抽液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膝部滑囊炎
膝关节炎
相似点:都可有膝部肿胀、疼痛或压痛。
不同点:膝关节炎病变部位不仅局限于滑囊,累及整个关节,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相似点:都可有膝部肿胀、疼痛或压痛。
不同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疼痛较为剧烈,还可伴有膝关节不能伸直等活动障碍,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半月板损伤可鉴别。
膝部韧带损伤
相似点:都可有膝部肿胀、疼痛或压痛。
不同点:膝部韧带损伤还可有皮下瘀斑、膝关节活动受限等表现,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韧带损伤可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和原则
治疗目的
缓解症状,防止并发症,维持关节活动。
治疗原则
滑囊炎的治疗首先应查明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适当的处理,再结合临床表现采取措施。
创伤性滑囊炎:主要采取非手术治疗缓解症状,并加强保护,避免再次受伤;症状严重且影响活动者,可采取手术治疗。
化脓性滑囊炎:采取全身及局部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切开引流,炎症消退后切除滑囊。
结核性滑囊炎:采取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切除滑囊。
类风湿性滑囊炎:采取抗类风湿药物治疗,无效时可切除滑囊。
痛风性滑囊炎:全身应用治疗痛风的药物,必要时切除滑囊。
梅毒性滑囊炎:全身应用抗梅毒的药物,必要时切除滑囊。
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彻底去除摩擦、挤压等有可能引起滑囊炎的因素。
应用护膝、护肘等保护患处,提供防护。
症状较重者需要卧床休息,减少负重和活动。
卧床休息时,进行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练习、关节部位的主动和被动运动,以促进滑囊内液体的吸收,防止肌肉萎缩,恢复关节活动度。
局部固定
创伤引起的滑囊炎,必要时可应用石膏托或夹板局部制动2~3周,使受损滑囊得到充分休息,以便于创伤修复。
固定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出现严重的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药物治疗
首选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可以控制炎症、缓解疼痛。
伴有其他疾病者还需要相应的特殊药物治疗。
穿刺治疗
穿刺抽出滑囊内液体可减轻囊内压力,帮助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加速疾病的康复。
在穿刺抽液的同时,如果排除了感染,可以向滑囊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龙、曲安西龙、倍他米松)治疗。
穿刺抽液后需要加压包扎。
炎症顽固者,可能需要反复穿刺抽液和注入药物。
部分患者接受滑囊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可出现局部红肿,多可在1日内缓解。
其他治疗
红外线、超短波、超声波、离子导入法等物理治疗可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也有助于缩短治疗时间。
按摩等手法治疗可以改善局部血供,缓解疼痛症状,但对滑囊炎没有直接的治疗作用。
心理治疗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助于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针灸、拔火罐等中医疗法对慢性滑囊炎有一定的疗效。
手术治疗
对于经过长期非手术治疗疗效不佳、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者,以及反复发作的慢性滑囊炎,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常用手术方式为手术切开引流和滑囊切除术,有时术后需要做牵引防止关节畸形。
预后
治愈情况
多数滑囊炎在经过非手术治疗后,能够治愈。
部分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发作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也多能治愈。
治愈后,如果不注意避免慢性损伤,可能会复发。
危害性
滑囊炎可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肿物,并逐渐变大,影响美观。
滑囊炎会导致患处肿胀、疼痛,且劳累、活动、受凉后加剧,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滑囊炎会导致关节活动受限,随着病情发展,还会造成肌肉萎缩,如肩峰下滑囊炎可能会出现上肢无法举起等表现。
滑囊炎易反复发作,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日常
日常管理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穿合适大小的鞋子,尽量避免穿高跟鞋。
避免体力劳动或减轻体力劳动强度,直至疾病康复。
控制体重,体重较大者应减重,以防止病情加重。
注意保暖,房间要阳光充足,寒冷天气及时增添衣物(如穿长裤、穿戴护膝),以避免受凉、受潮。
避免感染、外伤。
戒烟、戒酒。
家庭护理
在家进行护理时,注意保护患处不受摩擦、挤压。
适度锻炼,应进行关节屈伸、旋转等锻炼,以及肌肉舒张、收缩锻炼,以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家属要经常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并解决其不便,减轻其痛苦,使其战胜疾病,增强信心,自觉配合治疗。
饮食上应注意清淡、高营养、高纤维素,伴有痛风者应注意限制动物内脏、海产品等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量,同时注意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随诊复查
滑囊炎治疗后,要遵医嘱进行复诊,以明确疾病康复进程,便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出院后症状有所反复,出现疼痛、肿胀复发或加重,关节活动受限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诊。
复诊时依然要携带个人疾病档案和报告单等。
预防
避免慢性创伤:生活中注意纠正一些错误的生活习惯,包括避免长期穿过紧的鞋子、避免长期坐硬板凳或跪着工作、避免长期将肘关节支靠在桌子上等。
避免急性创伤:日常生活和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防止跌倒、绊倒,以免造成骨折等暴力损伤。
控制体重:通过适当运动、低盐低脂饮食等控制体重,将体重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超重。
积极治疗原发病: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结核、梅毒、糖尿病、甲状腺功能障碍等疾病者,应积极治疗。
定期体检: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病变。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 外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吴肇汉,秦新裕,丁强. 实用外科学:下册[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
裴福兴,陈安民. 骨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下册[M]. 4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
[5]
Harrison’s Rheumatology. McGraw-Hill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Digital Edition, 2010.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