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是指病原体感染引起膀胱壁急性炎症性疾病
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下腹疼痛、血尿
由病原体感染膀胱所致,其中细菌感染最常见
以抗感染治疗为主
定义
急性膀胱炎一般是指非特异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膀胱壁急性炎症性疾病,为泌尿系常见病。
发病急,表现为严重的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但全身症状轻微。
多为细菌感染所致(如大肠埃希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也可引起感染。
发生在新婚后的女性急性膀胱炎,又称“蜜月膀胱炎”。
发病情况
急性膀胱炎是最为常见的尿路感染,占尿路感染总数的50%~70%。
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且25%~30%的病人年龄在20~40岁。
儿童及青壮年中男性的发病仅为女性的1/10。
病因
致病原因
急性膀胱炎是由于病原体侵犯膀胱黏膜造成炎症反应所导致的。
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均可引起感染,细菌感染多见,其中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约占致病菌种的80%~90%,其次为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及克雷伯杆菌。
主要感染途径是尿道外的细菌等病原体侵入尿道,上行感染至膀胱。由邻近器官或其他部位感染后经由血液、淋巴或直接蔓延造成感染的情况比较少见。
高危因素
以下因素会增加急性膀胱炎的患病风险。
女性
女性尿道相对较短且宽,且尿道邻近生殖道及肛门,容易被细菌污染。
在性交过程中尿道外的细菌会侵入尿道内,最终抵达膀胱。
新婚期、妊娠期、更年期后女性更易发病。新婚期性活动活跃,妊娠期盆腔内充血,抵抗力下降,易发生细菌感染。更年期可因性激素水平变化引起阴道和尿道黏膜防御机制障碍而导致膀胱炎。
其他疾病
如患有急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尿道结石、尿道狭窄、尿道外口畸形等导致尿流不畅,尿道、膀胱因尿液潴留易被感染。
包皮炎等会阴部常有大量细菌存在,容易在性交、导尿等情况下,细菌上行进入膀胱。
邻近器官感染如阑尾脓肿、附件炎,也可蔓延至膀胱,引起炎症。
免疫力下降
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原体不能及时清除,更容易被感染,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长期卧床、糖尿病等因素。
医源性因素
如使用膀胱镜、导尿等,可导致尿路黏膜受损,操作时细菌也可随之进入膀胱。
个人卫生不佳
如不注意外阴部的清洁,细菌在会阴部存留并生长,并上行感染膀胱。
症状
急性膀胱炎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常表现为尿频、尿痛、尿急、下腹部疼痛等不适症状。
主要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
由于膀胱黏膜被炎症刺激所导致,是最常见的症状。
发病突然,严重者数分钟排尿一次,且不分昼夜。
排尿时尿道有烧灼感,甚至不敢排尿。排空后仍有尿不尽感。
严重时有急迫性尿失禁。
尿液改变
可出现尿液浑浊,表示尿液中有细菌同时排出。
少数人在排尿结束前出现血尿,有时为全程血尿,甚至有血块排出。
部分病人在化验检查时才发现血尿(镜下血尿)。
下腹部痛
有腰骶部或耻骨上区疼痛。
感染引起盆腔炎症所致。
发热
多无发热,或仅有低热,一般不超过38℃。
当并发急性肾盂肾炎、前列腺炎、附睾炎时才会出现高热。
并发症
急性膀胱炎一般治疗效果较好,若未及时规范治疗可出现以下并发症。
男性生殖系炎症
男性急性膀胱炎发病后若炎症得不到及时控制,可能影响到前列腺、精囊等邻近器官。
表现为会阴部疼痛不适、血尿、血精等。
慢性膀胱炎
若急性膀胱炎治疗不彻底,或有异物、残余尿、上尿路感染等情况,可转为慢性。
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可持续存在,但较急性发作时轻微。
还可有下腹部耻骨上区或会阴不适。
就医
就医科室
泌尿外科
如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尿液浑浊等症状,可到肾内科就诊。
肾内科
出现上述症状,也可以到泌尿外科就诊。
皮肤性病科
若明确由性病引起的膀胱炎,需要到皮肤性病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应充足饮水、保持外阴清洁。
及时排尿、方便留取合格尿液样本。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存在尿频、尿急、尿痛的情况?
是否发生过血尿的情况?
是否有过尿液浑浊的情况?
是否有发热、下腹部疼痛或不适?
病史清单
是否存在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等泌尿系疾病?
是否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女性)近期内是否存在不洁性交史,是否处于妊娠状态?
是否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或艾滋病等?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尿液分析
病原学化验:中段尿沉渣涂片、细菌培养等化验结果。
影像学检查:如泌尿系统B超、尿路平片、CT、尿路造影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
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存在尿路结石或梗阻、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包皮炎等情况。
存在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尿病、艾滋病等情况。
处于更年期或妊娠状态。
使用膀胱镜检查或导尿操作。
临床表现
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曾出现过血尿或尿色浑浊。
部分患者可有下腹部疼痛、发热。
实验室检查
尿液分析
可用于初步筛查尿液中是否有细菌存在。
尿中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均可有上升,其中尿蛋白多为微量。
亚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则提示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尿液样本如果被污染,可能呈假阳性。
病原学化验
中段尿沉渣涂片
中段尿指的是排尿过程中中间一段的尿液,需要在取样时特别注意。
可在革兰氏染色后读片或直接使用显微镜高倍镜观察尿液。
发现细菌个数超过界限即为阳性,可定性为细菌感染;阴性结果不足以排除感染的诊断。
若进行的是染色后涂片还可确定细菌种类,对于后续治疗的用药选择有重要参考价值。
尿液细菌培养
可使用中段尿或导尿/穿刺尿作为样品。
受制于检验的采样流程及培养中的难度,假阳性及假阴性率均较高,目前已比较少用。
对于细菌种类鉴定以及治疗失败或耐药后的药物敏感性筛选有比较大的辅助临床意义。
影像学检查
多数影像检查并非急性膀胱炎的诊断必需,但可帮助发现原发病或复杂病情。
超声检查
操作简便、快速、无创。
可以发现肾积水或脓肿等情况。
X线检查
可分为尿路平片以及静脉尿路造影(IVU)等检查方法。
可用于显示泌尿道内的结石及其位置,对于判断梗阻位置有很大的帮助。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可以准确判断肾脏、输尿管、膀胱及盆腔内组织结构的变化。
同时还可以显示邻近的生殖系统是否存在炎症改变。
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尿路成像(MRU)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MR检查也可清晰显示泌尿系统病变,但由于检查手段相对复杂不作为首选,可用于复杂病例或不适宜做其他检查的人群。
MRI检查具有无创、无辐射的优点,特别适合于孕妇等特殊人群。
MRU为无创性检查,适合严重肾功能不全、碘过敏、IVU显影不良、孕妇等特殊人群。
膀胱镜检查
急性膀胱炎禁忌进行膀胱镜检查。
在膀胱镜下可直接观察膀胱内壁情况,必要时可直接抓取膀胱黏膜组织进行活检。
鉴别诊断
急性肾盂肾炎
相似点:都有尿频、尿急、尿痛的膀胱刺激症状。
不同点:急性肾盂肾炎还有寒战、高热和肾区叩痛。而急性膀胱炎一般没有高热表现。
间质性膀胱炎
相似点:都有尿频、尿急、尿痛的膀胱刺激症状。
不同点:间质性膀胱炎尿液清晰,一般无细菌,也无脓细胞。典型症状是盆腔或会阴部疼痛,膀胱充盈时疼痛明显加重,而膀胱排空后疼痛可明显缓解。
膀胱结核
相似点:都有尿频、尿急的膀胱刺激症状。
不同点:急性膀胱炎有下腹或会阴部的明显不适;膀胱结核多发病缓慢,尿液中可找到抗酸杆菌,尿路造影显示有肾结核。
治疗
治疗目的:及时控制症状,清除致病菌,防止病情进展,避免严重并发症。
治疗原则:根据致病菌属,选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
一般治疗
多饮水、勤排尿。
充分的休息,高热期间,应卧床休息。
药物治疗
用药原则
可选用的疗法分为单剂量疗法、短疗程(3~7日)疗法。
单剂量疗法适用于无复杂因素存在的单纯性急性膀胱炎。
3日疗法疗效相对更佳,不会增加耐药的发生,并可减少复发。
7日疗法则在相对减少药物剂量的情况下延长用药时间,适用于妊娠女性、老年患者或免疫力低下群体。
无论哪种疗法,都需要在停用抗生素7天后进行尿液常规或细菌定量培养来确定疗效,若结果仍为阳性,则需继续进行2周的抗生素治疗。
妊娠期妇女也可进行短程抗菌药物治疗,但并非所有药物都适用。在妊娠期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磷霉素;不适合应用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磺胺类。
常用药物
呋喃妥因
对大肠埃希菌等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及革兰阳性球菌都有效的抗菌药。
应用该药的短疗程疗法可延长至5天。
可透过胎盘屏障,所以妊娠女性不宜使用,哺乳期女性及新生儿也不建议使用。
常见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疹、头痛等。
可与食物同服,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复方磺胺甲噁唑
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剂变形杆菌均有效果。
常见不良反应:腹痛、腹泻、头痛、皮疹等。
本药应空腹服用,同时饮水250ml以上。
磷霉素
应用于单纯性急性膀胱炎,以单剂量疗法为主。
不良反应:部分患者有恶心、腹泻等轻度胃肠道反应,偶见嗜酸粒细胞增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等。
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更适合复杂性急性膀胱炎的治疗。
因目前大肠埃希菌对此类药物耐药者多见,建议在用药前留取尿液培养样品,并参考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常见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
肝肾功能不全者及中枢系统疾患(如癫痫)者应避免使用。
阿莫西林
属于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可作为急性膀胱炎的二线用药。氨苄西林类不再适用经验用药。
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等,也可能影响到肝功能、血细胞(贫血、血小板减少等)、中枢神经功能等。
对青霉素过敏及过敏体质者禁用。
碳酸氢钠
口服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钾等碱性药物,可降低尿液酸碱度,缓解膀胱痉挛。
疗效评定
有效:治疗后复查尿沉渣镜检与细菌学检查均阴性。
治愈:症状消失,疗程结束6周后复查尿液细菌学检查仍为阴性。
预后
治愈情况
绝大多数急性膀胱炎病程较短,经过及时规范治疗,多在1周左右症状消失。
少数病例由于存在尿路梗阻、尿道畸形、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或未能及时治疗,病情反复甚至迁延发展为慢性膀胱炎。
危害性
急性膀胱炎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膀胱炎,治疗难度增大,持续存在尿频、尿急、尿痛以及下腹疼痛的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日常工作及心理状态。
男性急性膀胱炎,可能诱发前列腺炎和精囊炎等疾病。
急性膀胱炎如反复发作,会对性生活造成影响,常见的有:性欲缺乏、阴道润滑不足、性高潮频率降低、性交疼痛等。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应尽量清淡饮食,避免摄入高脂肪食物,少食辛辣生冷的食物。
以易消化、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食物为主要饮食。
多饮水,每日喝水2000毫升以上。
生活管理
急性膀胱炎发作时应卧床休息,避免重体力活动。
症状缓解期间,应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及时排尿,不憋尿。
注意个人卫生,每日清洁外阴,治疗期间不宜同房。
预防
保持良好的饮水习惯,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
及时排尿,不憋尿。
注意个人卫生,每日清洁会阴部,男性包皮过长者应把包皮完全翻转,暴露尿道口,洗净包皮垢,勤换内裤。
性生活后应立即排尿或清洗外阴,建议使用安全套。
需要长期导尿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必要时在操作前后预防性给予抗生素。
参考文献
[1]
王辰, 王建安. 内科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2]
黄健. 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3]
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等. 外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等. 内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
赵玉沛,陈孝平,等. 外科学[M]. 下册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6]
Abraham, Soman N.; Miao, Yuxuan. The nature of immune responses to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15, 15 (10): 655–663.
[7]
Detweiler K, Mayers D, Fletcher SG. Bacteruria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the Elderly. The Urolog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Review). 2015, 42 (4): 561–8.
[8]
Gould CV, Umscheid CA, Agarwal RK, Kuntz G, Pegues DA. Guideline for prevention of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2009.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10, 31(4): 319–26.
[9]
Guinto VT, De Guia B, Festin MR, Dowswell T. Different antibiotic regimens for treating asymptomatic bacteriuria in pregnancy.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0, (9): CD007855.
[10]
Karlović, Kristian; Nikolić, Jadranka; Arapović, Jurica. Ceftriaxone treatment of complic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as a risk factor for enterococcal re-infection and prolonged hospitalization: A 6-year retrospective study”. Bosnian Journa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2018, 18(4): 361–366.
[11]
Nicolle LE. The chronic indwelling catheter and urinary infection in long-term-care facility residents.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01, 22 (5): 316–21.
[12]
Nicolle LE. Uncomplic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adults including uncomplicated pyelonephritis. Urol Clin North Am. 2008, 35 (1): 1–12.
[13]
Sievert DM, Ricks P, Edwards JR, et al. Antimicrobial-resistant pathogens associated with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summary of data reported to the National Healthcare Safety Network at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09–2010.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13, 34 (1): 1–14.
[14]
Zhanel, George G.; Zhanel, Michael A.; Karlowsky, James A.. Oral and Intravenous Fosfomycin for the Treatment of Complic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 Medical Microbiology. Hindawi Limited. 2020, 202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