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上除大静脉外,凡是有解剖学名称的大部分为中静脉
中静脉主要功能是将身体各处的血液导流回心脏
中静脉若发生病变,可出现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
位置
人体中静脉分布较广,包括四肢的皮静脉和大部分伴行静脉,并未有准确的位置表述,以下为部分常见中静脉位置。
头静脉
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沿前臂下部的桡侧、前臂上部和肘部的前面以及肱二头肌外侧沟上行,再经三角肌与胸大肌间沟行至锁骨下窝,穿深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贵要静脉
起自手背静脉网的尺侧,沿前臂尺侧上行,至肘部转至前面,在肘窝处接受肘正中静脉,再经肱二头肌内侧沟行至臂中点平面,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或伴肱静脉上行,注入腋静脉。
大隐静脉
在足内侧缘起自足背静脉弓,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面、膝关节内后方、大腿内侧面上行至耻骨结节外下方3-4cm处穿阔筋膜的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
半奇静脉
在左膈脚处起自左腰升静脉,沿胸椎体左侧上行,约达第8胸椎体高度经胸主动脉和食管后方向右跨越脊柱,注入奇静脉。
肾静脉
在肾门处合为一干,经肾动脉前面向内行注入下腔静脉。左肾静脉比右肾静脉长,跨越腹主动脉的前面。
睾丸静脉
起自睾丸和附睾的小静脉吻合成蔓状静脉丛。蔓状静脉丛参与构成精索,经腹股沟管进入盆腔,汇成睾丸静脉左侧以直角注入左肾静脉,右侧以锐角注入下腔静脉。
中静脉内膜薄,内皮下层含少量平滑肌纤维,内弹性膜不如中动脉明显,中膜比中动脉薄很多,环行平滑肌纤维分布稀疏,外膜一般比中膜厚,无明显的外弹性膜,结缔组织中可含纵行平滑肌纤维束。
中静脉属于人体静脉血管系统,其功能是将身体各处的血液导流回心脏。
中静脉为人体主要血管之一,饮食方面以低盐低脂、低糖为主,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多饮水,并适当补充纤维素和蛋白质,有助于维护血管健康。维生素有利于降低胆固醇与血压,增加血管弹性,防止中静脉出现病变。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包括绿色蔬菜、菌类、水果,如油菜、白菜、生菜、胡萝卜、茄子、苹果、香蕉、草莓等。同时主食可选择一些粗粮,如燕麦、土豆、紫薯、糙米等,其富含丰富的纤维素,可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油脂排出,可辅助保护中静脉。此外蛋白质对血管的修复及保护有一定作用,因此适量食用鱼、虾、瘦肉、鸡蛋、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中静脉养护。
长期不运动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变慢,影响脂肪代谢,增加中静脉病变风险,因此平日应坚持进行适量活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游泳、骑车等,以加快人体代谢,促进脂肪排出,控制体重,增加免疫力,预防中静脉病变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活动时强度应以自身耐受为宜,以免运动过量,对身体造成负担。
中静脉是人体重要血管,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避免中静脉病变的发生。
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劳逸结合,戒烟戒酒,以免诱发中静脉血栓。
平日注意保暖,避免身体抵抗力降低,诱发血管炎性病变。
平时注意自身防护,避免外伤损伤血管。
对于有一些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需定期复查,以控制疾病发展,预防中静脉病变。
中静脉属于人体静脉血管,出现损伤后可引起一系列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疾病为例,对比正常中静脉和不健康中静脉的区别。
中静脉形态
1、正常中静脉
正常中静脉的管壁薄而柔软,管径较粗,一般为1-9mm,弹性也小,压力较低,血流缓慢。
2、异常中静脉
中静脉畸形
属于先天性静脉血管系统的发育畸形,又称海绵状血管瘤,病灶由一些大小不等的扩张的静脉实组成,组织学上表现为海绵状的薄壁腔隙。
中静脉炎
病理可见中静脉壁全层炎性反应。早期病理改变为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管壁结构破坏,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内膜水肿、肉芽肿形成。最后导致血管壁纤维化,管腔不规则狭窄及继发血栓形成,甚至完全闭塞。
中静脉血栓
病理上可见静脉损伤、血流缓慢或血管内血液高凝,从而形成栓子。常伴有静脉壁和静脉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使血栓与静脉壁粘连,并逐渐纤维机化,最终形成边缘毛糙、管径粗细不一的混合血栓静脉。
中静脉出现病变后,可出现局部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具体如下:
局部疼痛
疼痛往往是中静脉病变最早出现的症状,中静脉畸形可出现局部压痛;中静脉炎症为炎症性肿痛;中静脉血栓为剧烈疼痛,且在活动后加剧。
活动障碍
由于中静脉疾病可导致四肢出现明显乏力感、沉重感,从而出现活动障碍。
其他症状
中静脉疾病可导致中静脉血流障碍,使局部出现水肿、肿胀、皮肤色素沉着等,还会使局部皮肤出现营养障碍,导致皮炎、湿疹、皮下脂质硬化和溃疡的发生;中静脉炎可伴随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中静脉健康受损后可引起多种疾病,如中静脉炎、中静脉血栓等,而影响中静脉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疾病因素
中静脉属于人体动脉血管,血管性疾病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相关,若存在此类疾病的患者,则中静脉病变的几率会有所上升。
生活因素
中静脉病变与吸烟、寒冷、潮湿的生活环境有关,该类环境可使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出现中静脉炎症、畸形等疾病。
感染因素
机体受到感染时,细菌可随血液循环侵袭中静脉管壁,从而诱发中静脉炎症。
中静脉是否健康,日常生活中可通过观察不良症状进行自测。出现不适时,应及时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如果出现局部肿胀疼痛,且活动后疼痛加重,可能是中静脉栓塞导致。
如果是局部出现肿胀痛,且可观察到局部皮肤泛红,可能是由于中静脉炎症导致。
如果是局部出现胀痛,且伴有肢体无力,则有可能出现了中静脉曲张畸形。
中静脉疾病常用的检查涉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血管造影检查、阻抗容积描记术、红外线显影等。
体格检查
中静脉疾病的体格检查中,一般会进行视诊和触诊,医生会观察患者病变部位的皮肤状态,以及观察患者肢体活动情况。同时需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温差以及进行按压,判断是否出现压痛及硬结,从而可初步给予诊断。
实验室检查
中静脉疾病的实验室检查以血常规、免疫功能检查为主。如果是中静脉炎症,那么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会上升,免疫功能检查会呈现异常。如果为血栓性疾病,那么多伴有凝血功能异常,需及时进行治疗。
影像学检查
中静脉影像学检查目前所采用的方法为超声检查。采用超声多普勒检测仪,用压力袖带阻断肢体静脉,放开后记录静脉最大流出率,可以判断中静脉是否有阻塞,或让患者屏气,做Valsava动作,观察瓣膜是否返流,记录返流时间。彩色超声可显示静脉腔内强回声、静脉不能压缩,或无血流等血栓形成的征象。如重复检查,可观察病程变化及治疗效果。
血管造影检查
血管造影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可以显示中静脉血管本身的形态改变,如扩张、畸形、痉挛、狭窄、梗塞、出血等,又可根据血管位置的变化,确定有无占位性病变。
阻抗容积描记术
阻抗容积描记术方法简便、无创伤,可以反映中静脉的机能状态。在中静脉阻塞时,肢体容积不随呼吸而变化、因而没有电压变化。
红外线显影
红外线显像是中静脉血栓的无创检查法,其可辅以阻抗容积描记术以确定血栓位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