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科室: 神经内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脑室是脑中的腔隙
脑室包括左右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
脑室内分布有脉络丛可产生脑脊液
位置
脑室包括左右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左右侧脑室分别位于左右大脑半球内,第三脑室是两侧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狭窄腔隙,第四脑室位于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
脑室壁内衬以室管膜上皮,每个脑室内均有脉络丛,具体结构如下:
左右侧脑室
侧脑室分为四部分,包括前角、中央部、后角、下角。前角为室间孔以前的部分,伸入额叶。侧脑室中央部位于室间孔与肼胝体压部之间。侧脑室后角伸入枕叶,顶壁、外侧壁为胼胝体纤维,在外侧壁的外侧有视辐射经过,内侧壁上有两个纵形隆起,背侧者称为后角球,由胼胝体枕(后)钳形成,下壁由枕叶的髓质构成。侧脑室下角在背侧丘脑的后下方弯向前下进入颞叶,其尖端距颞极约2.5cm。
第三脑室
有顶、底、前、后壁和左、右侧壁。顶为脉络组织,突入室腔形成第三脑室脉络丛。底为下丘脑,自前向后有视交叉、漏斗、灰结节和乳头体,室腔向下伸入漏斗的部分称为漏斗隐窝。前壁为前连合和终板,室腔伸入终板与视交叉之间的部分称为视隐窝。后壁为缰连合、松果体和后连合,室腔伸入松果体柄内形成松果体隐窝,此隐窝的上方尚有一个更深的松果体上隐窝。侧壁为背侧丘脑和下丘脑,第三脑室向前上借室间孔连通侧脑室,向后下借中脑水管连通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
室底即菱形窝,其顶形如帐篷,朝向小脑,在第四脑室顶下部,萎形窝下角正上方有一孔,称为第四脑室正中孔,靠近菱形窝两个侧角处各有一孔,称为第四脑室外侧孔,皆与蛛网膜下隙相交通,第四脑室向上通中脑水管,向下通脊髓中央管。
脑室为脑中的腔隙结构,内含脉络丛,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部位。脑脊液充溢脑室可以营养脑组织和脊髓,同时对脑组织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保护脑组织免受震荡。
脑室的饮食养护在于清淡饮食,均衡营养,不偏食、不挑食。同时应减少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吃坚果、鱼肉、新鲜的水果蔬菜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对脑部健康的维护可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可对脑室达到一定的养护效果。
脑室健康可通过运动养护改善,如慢跑、太极、乒乓球、散步等有氧运动可起到辅助作用,可以加快体内血液的流通速度,加速血液循环,让更多的血液携带氧气进入大脑,以维持大脑的正常工作,从而有利于脑室的健康。
脑室健康可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养护,如日常保证充足睡眠,以醒后周身感到舒适、轻松、头脑清晰、精力充沛为宜,避免熬夜。远离不良习惯,如抽烟、酗酒等,学会放松心情,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避免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以免影响身体健康,出现脑室相关病变。
脑室健康对机体十分重要,当出现脑室损伤时可引起一系列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疾病为例,对比一下健康脑室和不健康脑室的区别。
脑室形态
1、正常脑室
正常脑室包含左右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四部分,其正常形态具体如下:
侧脑室
左右各一,形状不规则,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侧脑室前角内侧壁是透明隔,腹外侧壁是尾状核头。侧脑室中央部位为斜行裂隙状,侧脑室后角伸呈短三棱锥形,侧脑室下角最大,呈弓形裂隙状,冠状断层上呈半月形。
第三脑室
是两侧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狭窄腔隙,有顶,底、前、后壁和左、右侧壁。顶为脉络组织,突入室腔形成第三脑室脉络丛。
第四脑室
形似帐篷,底为菱形窝,顶的前部是小脑上脚和上髓帆,后部是下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织,两个外侧角突向小脑与脑干之间称为第四脑室外侧隐窝。
2、异常脑室
脑室出血
脑室出血可见于各脑室,出血量不大时,血液可局限于一或两个脑室内,出血量大时,血液可充满整个脑室系统,形成脑室铸型。如果血块阻碍脑脊液流通时,产生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可导致脑室扩张,影像学检查可见脑室移位及两侧脑室扩大。
脑室肿瘤
以脉络丛乳头状瘤、室管膜瘤、脑膜瘤、胶样囊肿多见。75%以上的脉络丛乳头状瘤的CT扫描显示高密度、边缘清楚的病灶,可有钙化,增强扫描时明显强化,MRI的T1和T2加权图像均为等信号,均匀增强。室管膜瘤CT扫描多呈现均匀密度的增强病灶,可伴有钙化或瘤内囊变,MRIT1加权图像上为低或等信号,瘤内可有坏死、出血以及血管流空等征象,不均匀增强。脑膜瘤CT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高密度病灶。MRI的T1加权图像呈等信号,均匀增强。胶样囊肿CT表现为室间孔区均匀一致的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病灶。
脉络丛乳头瘤
肿瘤来源于脑室脉络丛组织,一般体积不大,呈粉红色,结节样生长,与肿瘤周围脑组织边界清楚。镜下见肿瘤细胞分化良好,酷似正常的脉络丛组织形态,肿瘤细胞呈立方或柱状上皮形态,常以假复层的排列方式排列在疏松结缔组织的轴心周围,形成细小的乳突状结构,乳突中心有丰富的血管,乳突轴心往往可见到有球形的钙质沉着,称为钙化小体。
脑室脑炎
经脑脊液途径感染,在侧脑室周围白质形成坏死灶,坏死灶内或周边影像学检查可见含有包涵体的细胞。
脑积水
由于脑脊液分泌增加,吸收减少,或流动受阻导致的脑脊液在脑室内和蛛网膜下腔积聚,从而引起继发的脑室扩张,颅内压增高,或者脑萎缩等一些继发性病变。
脑室受损后主要表现为头痛,若累及相邻组织可出现小脑、脑干、丘脑的不适症状,具体如下:
头痛
脑室出血或肿瘤压迫等因素可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出现颅内压增高,进而引起头痛,多伴有恶心、呕吐、眩晕、视乳头水肿、眼球震颤等症状。
其他症状
若脑室病变侵及小脑,可出现步态不稳、肌张力减低、肢体异常震颤等症状;若脑室病变侵及第四脑室底,影响脑干神经功能,可出现听力减退、面瘫、偏身感觉障碍、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表现;若脑室受损累及丘脑下部,可有中枢性高热、大汗、血糖增高、尿崩症等表现。
脑室受损后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而影响脑室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遗传因素
先天性脑室发育不全,如脑室内脉络丛动脉畸形、室管膜下动脉畸形等,可诱发血管破裂出血,增加脑室出血的风险。
疾病因素
高血压病、室管膜下腔隙性脑梗死、肿瘤、脑室内动脉瘤、各种血液病等疾病,可引起出血或局部组织缺血性病变,进而影响脑室正常功能。
感染因素
脑室病变也可能与感染有关,如寄生虫感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侵犯神经系统,易引起脑室脑炎、脑室肿瘤等疾病的发生。
外伤因素
由于头颅外伤可导致颅脑损伤,重者出现脑室结构改变,影响脑室正常功能。
不良习惯
长期吸烟,可导致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损伤脑组织,增加脑室肿瘤、脑萎缩的风险。
脑室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临床症状进行自测。如果出现剧烈头痛,伴眩晕、恶心、呕吐的情况,且逐渐出现听力减退、面瘫、偏身感觉障碍、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记忆力减退、认知困难、运动障碍、眼球震颤等症状,持续或间歇存在,则可能是脑室损伤引起,建议到神经内科就诊明确,排除脑室功能异常疾病。
脑室疾病常用的检查涉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三大类。
体格检查
视诊主要是观察患者肢体运动情况、眼球对光反射情况等,如出现异常对提示脑组织病变,需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变位置。问诊可了解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等自觉症状,辅助疾病判断。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常规检查
可测量脑脊液压力是否异常,颅内压增高可提示颅内病变,但不具有特异性。此外,还可测量脑脊液中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蛋白等指标,明确是否存在细菌或病毒感染。
脑脊液涂片和培养
脑脊液抗酸染色涂片和脑脊液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病理检查
对脑室肿瘤患者应行病理检查,可用于诊断良性、恶性肿瘤。
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检查
是判断脑室肿瘤的金标准,可以准确地显示脑室肿瘤大小、位置、血供,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CT检查
CT检查是诊断脑室出血的最可靠方法,也可用于判断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脑室出血CT表现为脑室内高密度影。出血量少时,局限在脑室局部。侧脑室出血时,有时由于血液重力关系,血液可沉积在侧脑室后角和侧脑室三角部,在此处形成带有水平面的高密度影。出血量大时,可在脑室内形成铸型。如出现急性梗阻脑积水时,可见脑室对称性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