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骨在哪里?结构功能特点及影响是什么?检查自测方法

所属科室: 骨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中轴骨包括躯干骨和颅骨

中轴骨中的躯干骨参与脊柱、骨性胸廓和骨盆的构成

中轴骨中的颅骨围成颅腔,保护并支持脑组织

位置

中轴骨包括躯干骨和颅骨,位于人体中轴的头部和躯干(颈、胸、腹、盆腔)部。其中,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骨,颅骨包括8块头颅骨和15块面颅骨,具体位置因骨类型而相异,以下简要介绍:

躯干骨

椎骨

是构成脊柱的骨,位于身体背侧中央部,互相连结上方与颅相连,下方与髋骨相连。

骶骨

位于盆部,参与构成骨盆后壁,上连第五腰椎,下接尾骨。

尾骨

位于脊柱最下方,上接骶骨,下端游离为尾骨尖。

胸骨

位于胸前壁正中,自上而下可分柄、体和剑突三部分。胸骨柄外侧缘上份接第1肋软骨,两侧平对第2肋;胸骨角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胸骨体外侧缘连接第2-7肋软骨。

肋骨

第1-7对肋前端直接与胸骨连结,称真肋;第8-10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浮肋。

颅骨

脑颅骨

位于颅的后上部、围成颅腔,包括不成对的额骨、枕骨、蝶骨、筛骨和成对的颞骨、顶骨。其中额骨位于颅的前上方;枕骨位于颅的后下部;蝶骨位于颅底中央,嵌于颅底诸骨之间;筛骨位于蝶骨的前方和两眶之间;颞骨居颅腔侧壁,介于顶骨、蝶骨和枕骨之间;顶骨位于颅盖的中部。

面颅骨

包括成对的上颌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颧骨和不成对的下颌骨、犁骨、舌骨,其中上颌骨位于面颅中央,左右各一;鼻骨位于鼻背,构成鼻背的基础;泪骨位于眶腔内侧壁的前部;腭骨位于上颌骨的后方;下鼻甲附着于骨性鼻腔下部的外侧壁上;颧骨位于眶的外下方;下颌骨位于面部的前下份;型骨位于鼻腔正中的斜方形骨板;舌骨位于下颌骨的下后方,喉的上方。

中轴骨包括51块躯干骨和23颅骨,以下简要介绍各骨的主要结构:

躯干骨

椎骨

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体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所有椎骨的椎孔连接成椎管、容纳脊髓。椎弓根是椎弓与椎体相接处的缩窄部分,其上、下缘各有一切迹,分别称为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两侧的椎弓根向后内侧扩展变宽称椎弓板。自椎弓上发出7个突起。

骶骨

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上缘中份向前隆凸,称岬。盆面中部可见四条横线,横线两端有4对骶前孔。背面粗糙隆凸,正中线处为骶正中嵴,嵴外侧有4对骶后孔。骶前、后孔均与骶管相通,骶管上通连椎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

尾骨

由3-4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

胸骨

自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3部分,胸骨柄上缘中份为颈静脉切迹,两侧为锁切迹。胸骨柄与胸骨体连结处形成微向前突的隆起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及。

肋骨

每一肋骨可分为中部的体和前、后端,后端膨大称肋头,有关节面与胸椎的上、下肋凹相关节,肋头外侧较细部称为肋颈,其外侧多数有突出的肋结节,有关节面与胸椎横突肋凹相关节,肋体分为内、外面和上、下缘,内面靠近下缘处有肋沟,肋体的后份急转处称肋角,肋骨的前端连接肋软骨。

颅骨

头颅骨

额骨

分为额鳞、眶部和鼻部三部分,构成颅盖和颅底的前部,额骨前下部内有含气腔,称额窦。

枕骨

枕骨借枕骨大孔分为四部,前为基底部,后为枕鳞,两侧为侧部。侧部的下方有椭圆形关节面,称枕髁。枕骨大孔后方有枕外嵴延伸至枕外隆凸,隆凸向两侧延伸为上项线,其下方有与之平行的下项线。

蝶骨

分为蝶骨体、大翼、小翼和翼突4部分。蝶骨体,位于颅底中央。中空为蝶窦,上面名蝶鞍,其中央凹陷为垂体窝。小翼自体的前上向两侧伸出,组成颅前窝的后部。根部从前内向后外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

筛骨

分为筛板、垂直板和筛骨迷路三部分。呈水平位的中间骨板为筛板,其上有多个筛孔,分隔颅腔与鼻腔,筛板正中向下延伸的正中矢状位骨板称垂直板,参与构成骨性鼻中隔。筛骨迷路位于垂直板两侧,由菲薄的骨片围成许多含气小腔为筛小房,又称为筛窦。筛骨迷路内侧壁上有上、下2个弯曲的骨片,分别称为上鼻甲和中鼻甲。

颞骨

以外耳门为中心分为3部分,即位于外耳门前上方的鳞部,其前缘的横行突起为关节结节,围绕外耳门前下部的鼓部,在外耳门内侧伸向前内侧的岩部,其后面的中央部可见内耳门。岩部后下方的向下突起称乳突,其前内侧的细长骨突称茎突,岩部下面的后外侧与鼓部之间的裂隙称岩鼓裂。

顶骨

为外凸内凹的扁骨。

面颅骨

上颌骨的中部为上颌体,其前面的上份有眶下孔,上颌体内含较大的空腔称上颌窦,自上颌体发出额突、颧突、牙槽突和腭突;鼻骨呈长条形的小骨片,构成鼻背的基础;泪骨为菲薄的小骨片;腭骨分为水平板和垂直板,分别构成骨腭的后份和骨性鼻腔外侧壁的后份;下鼻甲为薄而卷曲的小骨片;颧骨形成面颊部的骨性突起;下颌骨可分为一体两支,即下颌体和下颌支;犁骨组成鼻中隔的后下份;舌骨分为中央部的舌骨体,自体的两端伸出大角和小角。

中轴骨是人体极其重要的骨群,总体上具有维持躯体及头颅的稳定,保护周围重要脏器;参与躯干构成,完成各关节活动;保证上下各骨骼之间的连续性的生理功能。但各骨具体的作用并不一致,以下简要介绍几种骨的主要作用:

椎骨

椎骨构成脊柱,脊柱作为身体的中轴,上承颅骨,下连骨盆,中附肋,有支持体重、保护脊髓和内脏的功能,此外椎骨本身具有活动性,可协助人体完成广泛运动。

胸骨和肋骨

参与组成胸廓,除保护、支持功能外,主要参与呼吸运动。吸气时,在肌作用下,肋的前部抬高,伴以胸骨上升,从而加大了胸廓的前后径。肋上提时,肋体向外扩展,加大胸廓横径,使胸腔容积增大。呼气时,在重力和肌肉作用下,胸廓做相反运动,使胸腔容积减小。

颅骨

颅骨除下颌骨和舌骨外,彼此借缝或软骨牢固连结形成颅,主要起到保护并支持脑和感觉器,并构成消化和呼吸系统的起始部的作用。另外还参与形成五官,具有维持面部形态的作用。

中轴骨为人体主要骨骼之一,骨细胞是骨的形成、发育的重要细胞,因此平日可适当多食用一些含蛋白质、维生素、钙、磷等食物以促进骨细胞生成,维持骨骼健康。蛋白质可从鱼、瘦肉、豆制品、牛奶中获得,维生素可通过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获得,钙、磷可通过虾、牛奶等食物获得。而且多食用此类食物可以预防骨质疏松,降低中轴骨病变几率。

科学合理的运动有助于维持中轴骨的正常功能,预防中轴骨疾病的发生。日常可多进行跑步、打太极、游泳、跳绳等运动,运动前做好热身,活动量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并且注意避免剧烈活动,以防造成中轴骨外伤。另外,可多进行颈椎、腰椎相关体操,以及在专业健身教练指导下进行针对性运动。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中轴骨养护,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适当进行日光浴,增加维生素D的生成,有助于预防中轴骨病变。

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避免久坐久站或长期保持一个姿势,适当活动腰背部。

避免长期弯腰负重动作,学会正确的弯腰和搬动重物的技巧。

床铺柔软度适中,避免过硬或过软。注意保暖,防止腰背部受凉。

做好个人防护,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避免外伤和事故的发生。

定期体检,建议每年至少一次常规体检,早期发现中轴骨病变。

中轴骨属于主要骨骼之一,出现损伤后可引起一系列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疾病为例,对比正常中轴骨和临床常见的不健康中轴骨的区别。

中轴骨形态

1、正常中轴骨

中轴骨的具体形态和骨类型保持一致,以下简要介绍几种类型:

椎骨

胸椎的椎体自上向下逐渐增大,横断面呈心形。其矢径较横径略长,上部胸椎体近似颈椎,下部则近似腰椎;颈椎的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椎孔较大,多呈三角形;腰椎的椎体最大,横切而呈肾形,椎孔较大,近似呈三角形。棘突早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骶骨呈三角形,底向上,尖朝下。

肋骨

为细长而呈弓状的扁骨,每一肋骨可分为中部的体和前、后端,后端膨大。

胸骨

为长方形扁骨,前凸后凹,自上而下可分柄、体和剑突三部分。胸骨柄上宽下窄,胸骨体呈长方形,剑突扁而薄,形状变化较大。

颅骨

是扁平或不规则的骨,质地坚硬,共同围成颅腔、形成颜面支架。

2、异常中轴骨

中轴骨骨折

可见中轴骨头结构完全或部分断裂,周围组织或器官也会损伤,如血管破裂、神经断裂等。

颈椎病

检查可见椎间隙狭窄,关节囊、韧带松弛,颈椎椎体、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前后纵韧带及黄韧带等有变性、增生和钙化,椎管狭窄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

X线检查可见腰椎侧弯,髓核位于神经根内侧部位;CT检查可见椎管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密度变化,表现为椎间盘组织在椎管内前方压迫硬膜囊,使硬膜囊向一侧推移,或前外侧压迫神经根,使神经根向侧后方向移位。MRI检查可见髓核突出、游离等。

脊柱结核

检查可见骨质破坏和椎间隙狭窄。其中,中心型结核的骨质破坏集中在椎体中央,很快出现椎体压缩成楔状,前窄后宽。边缘型结核的骨质破坏集中在椎体的上下缘,表现为进行性椎间隙狭窄,并累及邻近两个椎体。还可见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等。

椎体滑脱

指相邻两椎体发生向前或向后相对位移,比如脊柱滑脱中腰椎滑脱最为常见。腰椎滑脱行X线检查可见椎弓崩裂征象,即X线腰椎45°斜位摄片示上关节突轮廓似“狗耳”,横突似“狗头”,椎弓根似“狗眼”,下关节突似“狗前肢”,关节突间部或称峡部似“狗颈部”,椎弓峡部崩裂时“狗颈部”可见裂隙。

骨肿瘤

检查可见附于中轴骨骨皮质表面的肿块,其中良性肿瘤界限清楚、密度均匀,骨破坏较小;恶性肿瘤多迅速恶化,病灶多不规则,呈虫蛀样或筛孔样,密度不均,界限不清,若骨膜被肿瘤顶起,骨膜下产生新骨,骨质破坏严重。

颅骨化脓性骨髓炎

X线早期可无阳性发现或仅见局限性骨质疏松及小的透亮病灶。颅板内缘侵蚀变薄而不光滑,随后逐渐发展成不规则、大小范围不等的片状骨质破坏区,周围骨质常有硬化增生,与正常骨质分界不清,破坏区内可见致密小死骨,常伴局部头皮软组织肿胀或有瘘管形成。慢性病例常见颅板增厚、致密,可含小脓肿和死骨。

中轴骨出现病变或损伤后,常见症状有疼痛、神经压迫等,具体表现和疾病类型相关。

疼痛

疼痛是中轴骨损伤后的主要症状,比如骨折可出现剧烈疼痛,伴有周围组织红肿,甚至出血;颈椎病可导致颈项僵直、疼痛,严重时整个肩背疼痛发僵;腰椎病会导致腰痛、坐骨神经痛,多为钝痛,可持续性加重。

神经压迫症状

腰椎、颈椎受损均会有神经压迫症状,轻者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瘫痪。

面部症状

颅骨病变可出现相应的面部症状,比如颅前窝骨折可能在眼睑中或结膜下形成瘀血斑,眶周广泛瘀血形成“熊猫眼征”,蝶骨骨折可出现眼球突出、眼睑肿胀、眼球搏动等症状。

全身症状

中轴骨感染性疾病如脊柱结核会有全身症状,包括发热、乏力、盗汗、消瘦、疲倦、食欲缺乏等症状。

中轴骨健康受损后可引起多种疾病,如骨折、颈椎病、颅骨化脓性骨髓炎等,而影响中轴骨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继发性因素

颅骨化脓性骨髓炎可以由临近感染灶炎症浸润引起,如鼻窦炎、中耳炎、头皮感染等。转移性骨肿瘤是由于骨外器官或组织的恶性肿瘤,经血行或淋巴转移至骨骼形成,常发生骨转移的肿瘤依次为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和肾,好发部位为躯干骨。

外伤因素

中轴骨骨折大多数是由于外力导致,如车祸、砸伤、锐器伤、高空坠落等,外力可使骨组织形态与结构发生改变或破损,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感染

中轴骨被病原体感染可导致骨髓炎、骨关节炎、脊柱结核等疾病,常见病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厌氧菌、放线菌、结核杆菌等。

其他因素

其他致病因素还包括局部组织退变、先天发育异常、自身免疫反应异常等,以及年龄增长、不良姿势、吸烟和饮酒、慢性劳损等常是诱因。

中轴骨是否健康,日常生活中可通过观察不良症状、体征进行自测,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症状表现

若经常出现后颈部胀痛、颈项强直、活动受限,一侧颈肩放射痛,常伴肢冷麻木,不能持物,或者伴有头晕头痛、呕吐、耳鸣、视物不清等表现,多提示颈椎病;若经常出现腰痛,以及臀部、腿部放射性疼痛或感觉异常,甚至有排便功能障碍,多提示腰椎病;若头部遭受外力后,有头面部疼痛、恶心呕吐、耳漏、脑脊液漏等表现,一般和颅骨骨折有关。

异常体征

正常人直立时,脊柱从侧面观察有呈S状的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段稍向前凸,胸段稍向后凸,腰椎明显向前凸,骶椎则明显向后凸。异常时多提示有中轴骨病变或畸形,常见异常体征有斜颈、驼背等。

中轴骨疾病常用的检查涉及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体格检查

对于颅骨主要是视诊和触诊,视诊时应注意头颅大小、外形变化和有无异常活动,触诊了解有无压痛和异常隆起,观察脊柱有无侧弯、畸形,脊柱活动度是否正常;叩诊脊柱有无压痛。另外,有一些特殊试验,可帮助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如前去旋颈试验、拾物试验、摇摆试验等。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X线一般是中轴骨疾病的首选检查,可检查中轴骨发育情况、形状、大小、有无骨质改变,或存在占位性病变及骨壁破坏,以及可观察某些营养和代谢性疾病对骨骼的影响。

CT检查

当X线平片诊断有困难时可选用CT作进一步检查,CT可显示明确的解剖关系,易于区分松质骨和皮质骨的破坏、死骨、钙化、骨化等病变。如对腰椎管狭窄症,CT可区分中央型或侧隐窝狭窄,可看到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程度;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时,CT能清楚显示突出物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并可了解是否伴有椎管狭窄。

核磁共振(MRI)检查

对早期骨质破坏和细微骨折,MRI较X线平片和CT敏感;MRI对脊柱解剖结构和病变的显示及了解病变与椎管内结构的关系优于CT;MRI对脂肪、肌肉、韧带、肌腱及软骨等组织及病变,如肿块、坏死、出血和水肿等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

放射性核素检查

该检查既能显示骨的形态,又能反映骨的活性,可以定出病损部位。比如恶性肿瘤容易发生骨转移,脊柱是继发性骨肿瘤的最常见部位,放射性骨扫描可比较早地发现病灶,甚至可发现多发性病灶,对病情的发展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检查

一般不是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免疫功能等,有助于病因诊断,必要时可结合实际病情选择。比如中轴骨出现炎症,那么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会上升,血沉及免疫功能检查会呈现异常。对于颅骨病变,可能还需要检查脑脊液。

病理检查

如果是中轴骨肿瘤,需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化验,以明确肿瘤性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