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桡肌在哪里?结构功能特点及影响是什么?检查自测方法

所属科室: 胸外科、骨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肱桡肌起于肱骨外上髁上方,止于桡骨茎突

肱桡肌主要起到屈肘关节的作用

肱桡肌受损后可造成肘部及手臂活动困难

位置

肱桡肌为位于前臂部浅层的肌群,起于肱骨外上髁上方,止于桡骨茎突,与桡侧腕屈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等相邻。

肱桡肌为手臂部的骨骼肌,属于长肌,有横纹,故又属于横纹肌,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肌腹为肌性部分,柔软有收缩能力,主要由肌纤维即肌细胞组成,肌细胞因呈细长纤维形,又称为肌纤维。肌腱主要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束构成,强韧而无收缩功能,其抗张强度为肌腹的100多倍,是使肌肉附着于骨骼的部分。

肱桡肌为附着于前臂骨骼上的骨骼肌,主要功能是参与肘部活动、前臂活动。

参与肘部活动

肱桡肌起于肱骨外上髁上方,止于桡骨茎突,其收缩与舒张可参与肘部屈伸活动,当握拳用力屈肘时,在肘部可见到肱桡肌的膨隆肌腹。

参与前臂活动

肱桡肌除参与肘部活动,还可参与前臂活动,如前臂处于旋前位时能使其旋后。

肱桡肌健康可通过饮食来养护,如提高富含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量,食物有鸡胸肉、猪瘦肉、鸡蛋、豆腐等,可以补充肌肉所需的营养,有利于肌肉增长,并适当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膳食热量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宜,避免肥胖导致肌肉负担过重。另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多饮水,以促进新陈代谢,对提高机体抗病力有益。

肱桡肌属于臂肌,可以进行针对肱桡肌的臂力训练,如每日进行负重屈肘练习,可以手握哑铃、矿泉水瓶等重物,固定肘部位置,进行屈肘动作,可以每组十个,一次3-4组进行练习,具体以个人身体情况而定。若体力允许,也可以经常练习引体向上,可以锻炼手臂、肩背部肌肉,对增强肱桡肌力量有益。锻炼时注意体力活动量与活动强度循序渐进进行。

肱桡肌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养护,如保护肢体、充分休息等,对肱桡肌疾病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

保护肢体

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护肢体,午睡时不要趴在手臂上,晚间睡觉时不要长时间侧卧压住手臂,避免手臂长时间受压迫出现供血不足,影响肱桡肌健康。另外需小心使用刀刃等锋利工具,避免与他人起肢体冲突,危险作业时做好肢体保护工作。也不要进行长时间机械性的屈肘活动,避免疲劳损伤。

充分休息

长时间工作学习或维持同一姿势,会使肌肉和精神处于紧绷状态,不利于肌肉健康,尤其举重、体操等运动员以及建筑、装修工人等体力劳动者,会大量使用到肱桡肌,需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不要长时间作业,及时活动、放松手臂,建议养成午间午休的习惯,并注意劳逸结合,晚间保证充分睡眠。

肱桡肌为人体重要的参与肘部活动和前臂活动的器官,当出现肱桡肌疾病时,其形态、质地会发生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的疾病为例,从肱桡肌的形态方面对比一下健康肱桡肌和不健康肱桡肌的区别。

肱桡肌形态

1、正常肱桡肌

肱桡肌正常形态为长扁形的梭形肌,肌腱部分色白强韧,肌腹部分色红柔软,肌纤维呈长圆柱状,少有分支,一条肌纤维内含有多个呈扁椭圆形的细胞核,沿肌纤维长轴有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呈细丝样,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暗相间的带,使肌肉呈现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

2、异常肱桡肌

肱桡肌损伤

多由外伤导致,检查可见肌腱撕裂、肌纤维细胞坏死、损伤及周围血管、神经组织受损,若伤及血管会有血液浸润,若合并有外伤感染,会有大量白细胞和炎症因子浸润。

肱桡肌炎

肱桡肌可发生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以骨骼肌间质性炎症细胞浸润和肌纤维坏死、变性、再生为主要病理特点,若病变同时累及皮肤并伴有特征性皮疹时称为皮肌炎。肌活检可见肌纤维间质、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肌纤维破坏变性、坏死、萎缩,肌横纹不清,肌束间有纤维化。

肌营养不良

肌营养不良分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和肌强直性营养不良,多发生于四肢,可累及肱桡肌,主要病理变化为肌肉的结构完整性受损,多可出现肌肉萎缩、肌肉假性肥大,

肌肉组织活检可见肌纤维坏死与再生同时存在、间质纤维化、间质及肌肉内可见脂肪变性,HE染色可见圆形的嗜酸性不透明纤维浓染。

肱桡肌瘫痪

可为外伤损伤支配肱桡肌的神经导致,也可为血钾异常,如低血钾、高血钾导致出现周期性瘫痪,后者多可出现全身的骨骼肌肌肉瘫痪。肱桡肌多因麻痹或没有兴奋信号而失用与肌张力下降,长时间会出现肌肉萎缩。

重症肌无力

多为神经肌肉结合部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受自身抗体阻碍,无法正常传达神经兴奋而导致,可累及支配肱桡肌的神经,可见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间隙加宽,突触后膜皱褶变浅并且数量减少,免疫电镜可见突触后膜崩解,肌纤维本身变化不明显,有时可见肌纤维凝固、坏死、肿胀。慢性病变可见肌萎缩。

肱桡肌受损后,多表现为疼痛、出血、肌力减退、活动障碍、红肿等症状,具体如下:

疼痛

肱桡肌若经受外伤伴有周围血管、神经的损伤,多会有明显疼痛。肌炎也可出现肌肉的自发性疼痛或压痛,有时可出现关节痛。

出血

肱桡肌可因受外伤使周围血管破裂而出血,可发现有血液从外部创口流出或渗出,若出血量较大还会出现低血容量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和肢端发冷等。

肌力减退

可见于肌炎、重症肌无力、神经损伤或血钾异常导致的肱桡肌瘫痪中,可出现手臂及其他部位肌肉肌力下降,肌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四肢近端肌肉和肢带肌、颈和咽喉部肌肉无力及一定程度的肌萎缩。

活动障碍

肱桡损伤后可出现特定动作的无法进行,如屈肘、前臂旋内旋外等。

红肿

肱桡损伤后尤其外伤导致者,可在肌肉局部出现红肿,按压有压痛。

肱桡肌受损多为创伤、肌炎、萎缩、肌营养不良等,影响肱桡肌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外伤因素

肱桡肌受损可由暴力外伤导致,如穿透性暴力、钝性暴力、刃器伤、火器伤等都可导致肱桡肌出现创伤,可为贯通伤、盲管伤,钝性暴力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钝器打击等也可导致手臂部出现骨折。另外若长时间做大负重量屈肘动作如举重,受力不当时也容易导致肱桡肌损伤。

感染因素

感染是导致肱桡肌受损的因素之一,如若前臂肱桡肌及其周围组织受创伤后伤口部位未做好清洁护理,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伤口发炎,或其他部位感染血行播散至肱桡肌,使肱桡肌及其周围组织间接受损。

先天性或遗传因素

先天性及遗传因素也是肱桡肌相关疾病的致病原因,如肌营养不良多为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其中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为抗肌萎缩蛋白的基因异常导致。

肱桡肌是否健康,日常主要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和肱桡肌功能检查来进行自测,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具体如下:

观察临床症状

如出现手臂疼痛、出血,并有明确受暴力损伤史或运动史,提示可能有肱桡肌损伤。

肱桡肌功能检查

可进行屈肘和旋转前臂动作,观察活动度是否正常,还可运用负重或对抗检测肌力是否正常,即可手握不同重量的哑铃来做屈肘和旋转前臂动作,也可由另一人协助,在屈肘和旋臂时向相反方向做对抗力,若出现活动障碍或活动时剧烈疼痛,提示肱桡肌及周围组织可能有病变。

肱桡肌疾病常用的检查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

体格检查

肱桡肌的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视诊、触诊、活动及肌力测定。可通过视诊观察皮肤是否有颜色、形态等异常,观察是否有外伤,并评估伤口大小、深度、污染情况等,还需观察是否有肌力下退。通过触诊评估皮温是否正常、肌肉部位是否有肌紧张、压痛等,并对肿物进行触诊评估其软硬、大小等质地。肌力测定主要是与患者肘部做对抗,如在患者屈肘时下压前臂,使患者进行抗力的屈肘活动,检测肱桡肌的肌力情况。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血沉、血凝、抗体因子等检查,多可辅助肱桡肌创伤、感染、肌炎等疾病的诊断,如对肱桡肌创伤出血患者进行血液检查多可发现红细胞较少、血小板计数升高,血细胞比容也可提示失血程度,另外若创伤合并感染可发现白细胞升高等,肌炎病人可检查发现血清中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增加、血沉增快等。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肱桡肌的损伤多需进行前臂及肘部X线检查,可观察肱桡肌的位置、结构及正常运动是否发生改变、与周围组织的位置关系是否出现异常、是否有邻近组织及骨骼的损伤。

CT及MRI

CT的空间分辨率高,对细微的组织损伤、破坏、钙化等显示均优于X线,可观察到更清晰的解剖关系,对肱桡肌创伤、炎症等均有重要诊断价值。MRI是检查软组织损伤的最佳方法,可以很好的显示神经、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的病理变化。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力高,可动态观察肌肉、韧带等的活动变化,其中彩超还可提供病变区域血流供应及血流动力学信息。

神经电生理检查

肌电图检查

肌电图检查可将肱桡肌功能状态和活动信号通过电位变化图显现出来,可判断是否存在周围神经损伤,可用于区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受损,并判断受损部位和损伤程度。

神经传导功能测定

神经传导功能测定可以判断神经受损位置和受损程度,可结合肌电图鉴别诊断肌源性疾病与神经源性疾病。

重复神经电刺激

为肌肉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对重症肌无力有确诊价值,是以低频及高频电位重复刺激运动神经,观察动作电位波幅递减情况,其阳性多提示可能出现重症肌无力,且可反应病情轻重程度。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