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斜角肌在哪里?结构功能特点及影响是什么?检查自测方法

所属科室: 骨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中斜角肌与前、后斜角肌组成颈深肌的外侧群

中斜角肌能参与控制颈部侧屈、前屈

中斜角肌收缩时还可帮助吸气

位置

中斜角肌位于脊柱颈段的两侧,在前斜角肌和后斜角肌之间,起自2-7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1肋的外上缘。

中斜角肌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肌腹为肌性部分,主要由肌纤维即肌细胞组成,有收缩能力。肌腱主要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束构成,强韧而无收缩功能,其抗张强度为肌腹的100多倍。

中斜角肌与前斜角肌、后斜角肌共同构成颈深肌的外侧群,三块肌肉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是一个功能整体,当胸廓固定时,斜角肌收缩使颈部侧屈、前屈;当颈部固定时,双侧肌收缩可帮助深吸气,同时也对颈部的深部结构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控制颈部侧屈、前屈

当胸廓固定时,一侧的中斜角肌,与前、后斜角肌收缩,可以使颈部向同侧屈,两侧同时收缩可以使颈部前屈。

帮助吸气

当颈部固定时,中斜角肌等斜角肌收缩,能在深吸气时上提第1、2肋。上提肋时可増加胸腔的体积,促使更多的气体进入肺内,辅助深吸气。膈是正常和平静呼吸的原动肌,而上提肋则更多见于用力呼吸时。所以用力呼吸情况常发生在剧烈运动,或肺处于病理状态下,如哮喘。

保护颈部组织

中斜角肌等肌肉,也可对颈部的深部结构形成一个防护罩,保护椎动脉、颈静脉和臂丛神经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通过饮食养护中斜角肌,首先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同时应避免暴饮暴食,做到少食多餐或三餐定时定量。合理补充蛋白质,起到帮助肌肉增长的作用,同时控制脂肪增长,可以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但脂肪含量较少的食物,如鱼类、鸡肉、虾、豆制品、牛奶、蛋类等,另外还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花菜、菠菜、樱桃,芹菜等,以及核桃,杏仁等坚果补充营养。

中斜角肌的运动养护可以促进肌肉纤维变粗,坚韧有力,并且还会增加肌肉活动耐力和灵活性。除了可以适当进行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还可以加强颈项部肌肉锻炼,锻炼中斜角肌的肌肉功能。例如可以取坐姿,挺直上半身,左臂从头顶绕过扶住右耳。头部缓慢向左侧拉伸,拉伸肌肉10-15秒,颈部和肩部感受到轻微疼痛时停止,然后放松肌肉5-10秒。重复2-3次,换另一侧拉伸,重复2-3次。可以起到放松中斜角肌的作用,减少肌肉劳损的发生率。

中斜角肌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养护,如注意颈部保暖、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避免外伤等,对中斜角肌疾病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

注意颈部保暖

做好颈部的保暖工作,如可用厚的长围巾对脖子进行保暖,这样能避免颈部受寒,减少中斜角肌疾病的发生几率。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伏案工作、长时间用电脑等后,可能会引起颈部肌肉僵硬。因此,应避免久坐不动,在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可以前后左右缓慢转动颈部、头部,做一些让颈部侧屈、前屈的活动,使紧张的颈部肌肉得到放松。

避免外伤

外出或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护,避免因外伤引起中斜角肌的直接损伤。

中斜角肌是颈深肌,与前斜角肌、后斜角肌共同起到控制颈部侧屈、前屈,以及帮助深吸气的作用,当出现中斜角肌疾病时,其形态、质地会发生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疾病为例,对比一下健康中斜角肌和不健康中斜角肌的区别。

中斜角肌形态

1、正常中斜角肌

中斜角肌呈长条状,肌纤维色红而柔软,肌腱为白色,且较为强韧。

2、异常中斜角肌

中斜角肌劳损

多与高枕侧卧、伏案工作等不良生活因素导致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有关,检查可见中斜角肌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肌肉体积缩小。

胸廓出口综合征

可见中斜角肌痉挛、增生、肥大,或者存在隆起的坚硬肌腱,引起神经、血管受压所致。

中斜角肌损伤

中斜角肌受到刀刃、玻璃片、铁片等锐器损伤时,可造成中斜角肌直接损伤,检查可见中斜角肌肌肉纤维断裂;头颈过度偏转、睡眠时枕头过高等持续牵拉,也会导致中斜角肌发生静力性损伤,另外颈部可因突然扭转或前屈而导致中斜角肌受损,检查都可见中斜角肌痉挛。

中斜角肌受损后,多表现为疼痛、颈部活动受限,以及神经、血管损害症状,具体如下:

疼痛

中斜角肌损伤者多表现为钝痛,并且有麻木、酸胀、颈部沉紧等不适感,急性损伤者疼痛较为剧烈,且伴有局部肿胀。

颈部活动受限

中斜角肌可因损伤,而无法正常收缩,导致其控制颈部侧屈、前屈的功能收到影响,出现颈部活动受限的症状,可表现为头颈部向一侧屈曲。

神经、血管损害症状

当外伤导致中斜角肌受损时,可累及邻近的血管、神经;另外,肌肉损伤后若导致肌肉组织出现条索状硬结;中斜角肌肥大也会对邻近的血管和神经产生压迫,出现神经、血管损害症状,可有手部皮温降低、肌力减弱等症状。

中斜角肌受损可影响其正常功能,而影响中斜角肌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慢性劳损

由于颈项部日常活动频繁,活动度较大,所以中斜角肌等颈部肌肉容易出现慢性劳损,如从事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会计、誊写、缝纫、刺绣等职业者;或者长期使用电脑者;以及中斜角肌曾经受过外伤,愈合不良者等,都容易导致中斜角肌纤维受损。

急性损伤

中斜角肌可因突然扭转或前屈而受伤。如在高速车上突然减速或突然停止时,头部猛烈前冲;打篮球时头部突然扭转,以及嬉闹扭斗时颈部过度扭转或头部受到暴力冲击时,均可引起中斜角肌扭伤。或者刀刃、玻璃片、铁片等锐器损伤颈部时,也可能会造成中斜角肌损伤;钝器直接打击颈部引起的中斜角肌挫伤较少见。另外,睡眠时姿势不良,头颈过度偏转,或睡眠时枕头过高,使中斜角肌处于长时间紧张状态,也会发生静力性损伤。

气候因素

若在冬季受寒,夏季贪凉,颈部对着空调或风扇,也会导致中斜角肌等颈部肌肉损伤。

中斜角肌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颈部症状自测。如果在运动后、晨起后出现颈部疼痛,无法前屈、侧屈,活动受限等症状,且休息后未见好转,建议到骨外科就诊,排除中斜角肌的急性损伤;若颈部活动受限,且能用手摸到颈部两侧出现条索状硬结,且自身有长期伏案工作的情况,则提示可能存在中斜角肌慢性损伤。

中斜角肌疾病常用的检查涉及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检查三大类。

体格检查

视诊

观察患者有无颈部活动受限,如头颈部偏向一侧,常提示存在中斜角肌扭伤。

触诊

检查颈部两侧肌肉是否存在疼痛、压痛,以及是否可以触及条索状硬结的情况。

斜角肌压迫试验

双臂水平外展,抬头挺胸吸气,下颌转向检查侧时,检查侧上肢桡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为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胸廓出口综合征。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初步观察中斜角肌的损伤程度,并排除是否伴有骨折、邻近关节异常等情况。

CT、核磁共振

可检查中斜角肌以及周围的质地、形态,检查有无肌肉纤维和肌腱的断裂,并判断损伤程度。

体层红外线图像描记

可以为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提供较可靠的佐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