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在哪里?结构功能特点及影响是什么?检查自测方法

所属科室: 心血管外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冠状动脉是维持心脏正常机能的主要结构

冠状动脉能起到输送血液的重要作用

冠状动脉受损后可引起冠状动脉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

位置

冠状动脉分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走行在心脏表面,环绕心脏分布。

左冠状动脉

起于主动脉左冠窦,向左行于左心耳与肺动脉干之间,然后分为前降支和回旋支。少数人在左冠状动脉主干的分叉处常发出中间支。前降支发出对角支向左下斜行分布于左心室前壁,粗大者也可至前乳头肌。

右冠状动脉

起于主动脉右冠窦,行于右心耳与肺动脉根部之间,再沿冠状沟右行,绕心锐缘至膈面的冠状沟内。一般在房室交点附近或右侧,发出后降支,部分人血管继续延伸为左室后支。右冠状动脉一般分布于右房、右室前壁大部分、右室侧壁和后壁的全部,左室后壁的一部分和室间隔后1/3,包括左束支的后半以及房室结和窦房结。

冠状动脉从横切面来看,冠状动脉壁的组成结构与其它动脉大致一样,血管壁可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内膜极其光滑,保证血液能够沿着管壁无阻力地流动。中膜主要由平滑肌构成,平滑肌能够使血管收缩或舒张,保证了血管的扩张和弹性。外膜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维持了血管的形态以及与其他组织的相互连接和依附。

冠状动脉分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两支,左冠状动脉又分出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发出窦房结支、锐缘支、后降支、右房支、房室结支。

冠状动脉能够维持心脏正常的机能,主要的生理作用是输送血液和氧气。

输送血液

冠状动脉的分支大部分分布至心肌组织中,要维持正常的循环功能,心脏本身和人体组织均需要足够的血液;当身体负荷增加时,在心脏快速射血期,调节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脏做功增加,搏出血流量增加,从而维持住正常的血流量和循环指标。

输送氧气

在安静状态下,冠状动脉血中的氧含量约20ml/100ml血液,流经心肌组织后65%-75%的氧气被组织摄取,提高从单位血液当中摄取氧气的潜力很小。当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心肌耗氧需求增加,此时主要靠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来增加心脏的氧气供应,满足心肌对氧气的要求。

冠状动脉的饮食养护至关重要,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清淡饮食,低盐饮食,不偏食、不挑食,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同时应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摄入,不饮酒,做到少食多餐,每次吃饭时不宜过饱。日常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免增加血液黏稠度,有利于冠状动脉的养护。

冠状动脉的运动养护除适当进行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来提高身体素质外,还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增加冠状动脉负担,造成冠状动脉损伤,可以在运动时保证足够的氧气供给,如在开阔、通风环境下运动,促进冠状动脉养护。

冠状动脉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养护,如养成良好睡眠习惯、保持心情平和、定期检查等,对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日常生活中应保持作息规律,不熬夜,尽量每天保持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保证睡眠质量。充足睡眠有利于心脏健康,也有助于冠状动脉的养护。戒烟,避免饮高度酒。

保持乐观心情

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生气、发怒等情绪波动过大,避免因不良情绪损害心脏及冠状动脉。

定期检查

注意自己是否有心脏部位不适、疼痛等症状,出现时及时就医,每年定期体检。

注意慢性病的控制与治疗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疾病患者,科学正规地控制这些疾病,可以大大延缓心血管病的发展进程。

冠状动脉具有输送血液和氧气的功能,当出现冠状动脉疾病时,其形态也会发生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疾病为例,从冠状动脉的形态方面对比一下健康冠状动脉和不健康冠状动脉的区别。

冠状动脉形态

1、正常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分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两支,两支再分别细分成多条不同的分支,其中左冠状动脉的主干很短,约5-10mm。

2、异常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瘘

冠状动脉分支直接通入心腔或者肺动脉引起,患者冠状动脉瘘口以近的动脉血管明显扩张、迂曲。可有胸闷、胸痛或者气短的症状。心电图可见心肌缺血表现,冠状动脉造影可以确定瘘的部位以及血液分流的严重程度。

冠状动脉瘤

冠状动脉出现局限或弥漫性扩张,血管壁上附着囊性或梭形瘤体。可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动脉免疫炎性病变,如川崎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常表现为冠状动脉壁上出现脂质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冠状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和钙化,局部血栓形成,冠状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

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

可见冠状动脉出现狭窄或部分闭塞,冠状动脉中血流量减少,常见于左冠状动脉各分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中出现不稳定斑块破裂或糜烂,甚至出现血栓,可导致急性严重缺血。

冠状动脉痉挛

在冠状动脉造影下可见冠状动脉发生痉挛,正常血管或粥样硬化病变部位均可发生。

心肌桥

正常冠状动脉走行于心外膜下的结缔组织中,如果冠状动脉一段或几段走行于心肌内称为心肌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该节段血管管腔在收缩期受挤压狭窄,舒张期恢复正常。多发于冠脉前降支,在人群中5%-10%可检出心肌桥。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属于先天性心脏畸形,可见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严重者在幼年时期会出现心力衰竭,需要手术纠治。

冠状动脉受损后,多出现疼痛、心悸、胸闷、气促等症状,具体如下:

疼痛

典型的疼痛主要在胸骨体后,可波及心前区,手掌大小范围,也可横贯前胸,界限不清,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疼痛,时间可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常在劳累、情绪激动等刺激后诱发。

心悸

冠状动脉受损后可导致心脏出现心力衰竭或者传导系统受损,出现心跳加快或心动过缓等异常情况。

胸闷

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部分闭塞时,心肌缺氧、缺血,会出现胸闷症状。

昏厥

左心室大面积心肌梗死或者心梗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低血压或者心跳过慢引起脑缺血而一过性昏厥。

冠状动脉受损后可引起冠状动脉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而影响冠状动脉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年龄和性别

随着年龄增长,对冠状动脉的损伤也会逐渐增加,所以年龄是影响冠状动脉疾病的原因之一。在性别上,男性出现冠状动脉疾病的几率较高,因为女性的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故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较高。

血脂

脂质代谢异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相应的载脂蛋白也会增高,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

高血压

由于高血压时内皮细胞损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易进入冠状动脉壁,并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吸烟

吸烟者前列环素释放减少,血小板易在冠状动脉壁黏附聚集,烟草所含的尼古丁可直接作用于冠状动脉和心肌,引起冠状动脉痊孪和心肌受损。

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糖尿病者多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或高胆固醇血症,则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糖尿病病人还常有凝血因子增高及血小板功能增强,加速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和闭塞。

肥胖

肥胖可导致血浆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的增高,并常伴发高血压或糖尿病,增加冠状动脉损伤几率。

家族史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的家族性血脂异常,一般会增加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

其他因素

如A型性格、口服避孕药、不良饮食习惯等。A型性格者有较高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病率,精神过度紧张者也易患病,可能与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浓度长期过高有关。长期口服避孕药可使血压升高、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同时改变凝血机制,增加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机会。高热量、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饮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也可造成冠状动脉损伤。

由于冠状动脉在人体内部,不能直接观察到异常变化,冠状动脉是否健康,日常主要通过观察全身症状自测。如果出现胸部疼痛剧烈,在劳累、情绪激动、受冷或者饱腹的状态下出现,可伴随出汗等症状,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引起;如果出现胸部疼痛频率、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增加,胸痛放射至其他部位,则可能提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建议及时到心脏内科或血管外科就诊由医生明确判断。

冠状动脉疾病常用的检查涉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三大类。

体格检查

可用听诊器放在心脏部位,观察心率、心律和心音。也可根据视诊和触诊观察胸部疼痛的情况,是否出现其他位置的放射,为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实验室检查

心脏标志物检查

包括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可辅助判断在出现冠状动脉疾病时是否伴随心肌损伤。N末端钠尿肽前体可以评估是否合并心力衰竭。

其他血液检查

血糖、血脂检查可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血常规检查可判断有无贫血的发生。

影像学检查

心电图

可通过ST段和T波的变化,观察是否出现心脏异常,也可观察冠状动脉损伤时是否伴随心率失常。另外,可以提供依据是否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或者室壁瘤。

超声心动图

可探测心脏瓣膜、乳头肌等结构是否正常,评估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力情况,诊断心室是否有室壁瘤。

冠状动脉造影

能够清晰观察到冠状动脉血管内的斑块分布、性质、大小和是否斑块破溃及血栓形成等更准确的影像信息,可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并评价预后。

CT检查

可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的病变、管壁情况,以及并存的结构异常,在诊断冠状动脉瘤等方面具有优势。

同位素检查

评估心肌坏死的部位和程度,判断存活心肌的情况。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