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科室: 骨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闭孔内肌是臀部肌群的一部分
闭孔内肌是构成盆壁的结构之一
闭孔内肌可以起到参与髋关节外旋运动的作用
位置
闭孔内肌位于臀部,属于后群肌,处于盆侧壁的前部,起自闭孔膜内面及其周围骨面,肌束向后集中成为肌腱,穿坐骨小孔出骨盆后,呈直角转折向外侧,并与其上、下方的上孖肌和下孖肌部分融合,止于转子窝。
闭孔内肌是7块臀肌之一,受骶丛分支神经支配,属于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肌腹为肌性部分,柔软有收缩能力,主要由肌纤维即肌细胞组成,肌细胞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及神经。肌腱主要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束构成,强韧而无收缩功能,其抗张强度为肌腹的100多倍,闭孔内肌借肌腱附着于髋关节。
闭孔内肌是臀部后群附着于髋关节的肌群,其主要功能为参与髋关节活动,及覆盖盆壁。
参与髋关节活动
闭孔内肌是臀部肌肉之一,臀部有6块外旋肌,闭孔内肌与梨状肌、股方肌、上肌、下肌和闭孔外肌一同使髋关节外展、旋外,参与下肢活动,使肢体可完成行走、蹲起、跑跳等活动。
覆盖盆壁
覆盖骨性盆壁内面的肌有闭孔内肌和梨状肌,闭孔内肌位于盆侧壁前份,肌束汇集成腱,出坐骨小孔至臀区。
饮食养护可促进闭孔内肌健康,如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闭孔内肌的肌肉增长,一般可选择食用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牛肉、鸡肉、鱼肉、鸡蛋等,还可多饮用豆浆、进食豆制品。另外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避免暴饮暴食,防止肥胖加重肌肉负担。
维持闭孔内肌健康可以采取运动养护,除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来增强身体素质及抗病能力外,还可以适当进行专门针对闭孔内肌的功能锻炼。如可以取坐位或平躺位,在膝盖上方套一圈状弹力带,将膝盖分开并做髋部外旋动作,利用弹力带做抗阻力量训练,可以锻炼到闭孔内肌及其他臀部肌肉。注意运动过程中不要屏气,保持均匀呼吸,并建议在发力时呼气,恢复时吸气,可以每次持续发力10秒左右,再放松10秒左右,每次连续做5-10次,每天做3-5组,具体根据个人体力情况而定。
闭孔内肌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养护,如避免外伤、纠正不良姿势等,对闭孔内肌疾病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
避免外伤
生活中应注意保护臀部,避免因暴力外伤出现臀部外伤,引起闭孔内肌的直接损伤。另外需注意运动前适度热身,活动过程中动作适度、舒缓,不宜剧烈运动,以防肌肉拉伤或撕裂等。
纠正不良姿势
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不动,尤其是久坐不动、长期卧床,会引起闭孔内肌等臀部肌肉的损伤,日常生活中需及时改变体位,不要长时间使臀部受压,适当起身活动,也可以按摩局部肌肉,帮助肌肉放松。另外翘二郎腿的不良坐姿,会使一侧臀部肌肉承受更大压力,易导致臀部肌肉受损,需要避免。
闭孔内肌为人体臀肌,具有参与髋关节活动,构成骨盆盆壁的作用,当出现闭孔内肌疾病时,其形态、质地也会发生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疾病为例,从形态方面对比一下健康闭孔内肌和不健康闭孔内肌的区别。
闭孔内肌形态
1、正常闭孔内肌
闭孔内肌呈扇形,肌腹的肌纤维色红而柔软,肌原纤维可在光镜下观察到明暗交替的横纹,肌腱为白色,较为强韧。
2、异常闭孔内肌
闭孔内肌急性损伤
闭孔内肌可由于急性扭转、突然的牵拉力、锐器刺入或钝器撞击等外伤导致出现急性损伤,可见闭孔内肌肌肉损伤或断裂,部位可触及结节、条索,会有局部出血或皮下瘀血,伴有压痛。
闭孔内肌慢性劳损
闭孔内肌可由于长期进行负重较大的髋关节外旋活动,或体重过重、走路姿势不当等,导致出现慢性劳损,可见肌肉粘连、瘢痕和挛缩,造成髋关节的外展、外旋活动障碍和无力,并多伴有疼痛。
闭孔内肌炎症
闭孔内肌构成盆壁,当盆腔内出现炎症及感染时,可侵及闭孔内肌,使其出现肌细胞坏死、损伤,肌肉粘连,可能有脓液形成,伴有大量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症因子浸润。
闭孔内肌受损后,多表现为疼痛、肿胀、髋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具体如下:
疼痛
闭孔内肌急性损伤及慢性损伤均会出现臀部疼痛,其中急性损伤者疼痛较为剧烈,可呈刺痛、撕裂痛、烧灼痛等,慢性损伤疼痛较轻微,可能伴有臀部麻木感。若损伤累及附近神经和血管,可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另外有炎症时也会由于炎症因子的刺激而出现肌肉疼痛,可能还伴有盆腔部腹痛。
肿胀
损伤及炎症均会出现水肿、出血、皮下瘀血而导致臀部肿胀,多伴有压痛。
髋关节活动受限
闭孔内肌可参与髋关节外旋活动,当闭孔内肌受损时,可引起大腿外展困难,导致行走、翻身、蹲起等动作时出现疼痛,使活动受限。
全身症状
多见于炎症和感染中,炎症因子可经血行播散,导致发热、乏力、寒战等全身症状。
闭孔内肌受损后可引起闭孔内肌急性损伤、闭孔内肌慢性劳损,而影响闭孔内肌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暴力外伤
闭孔内肌可由于暴力外伤导致出现急性创伤或挫伤,如刃器伤、火器伤、突然跌倒、交通事故、运动损伤等都可能会引起闭孔内肌损伤,出现剧烈疼痛。若活动中髋关节外旋超出正常范围也可能导致闭孔内肌拉伤。
不良生活生活习惯
长时间跷二郎腿、携带重物行走,都可能会引起闭孔内肌长期受到反复的应力牵拉和摩擦,引起闭孔内肌及周围其他软组织损伤。长期卧床、久坐等也会导致闭孔内肌长时间受压而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
感染因素
若外伤后有局部创口,且创伤较深,带入了污染物,没有做好清创处理,可使闭孔内肌受感染。另外盆腔内脏器感染严重时也可播散至闭孔内肌,如阑尾炎多可出现弥漫性腹膜炎,也可引起盆腔感染,使闭孔内肌受损。
闭孔内肌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观察临床症状自测。如果出现臀部疼痛,髋关节外展不利,有外伤及劳损史,可能是外伤或过劳导致闭孔内肌受损,若除上述症状外存在腹部疼痛、全身发热等,可能是机体出现炎症及感染,应及时就诊,明确病因及时干预。
闭孔内肌疾病常用的检查涉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三大类。
体格检查
闭孔内肌的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视诊与触诊。通过视诊观察是否有外伤创口,并评估创口大小、范围、深度、污染情况等,还需观察是否有皮下瘀血、水肿等,还需嘱患者做髋关节活动,观察其活动是否出现困难或姿态异常,并对其外旋角度和范围进行测量,评估其正常活动范围是否受限。通过触诊观察是否有压痛、触痛,判断肌肉弹性、软硬地等质地是否正常。另外还需使患者进行髋关节阻抗运动,评估其肌力情况。
实验室检查
闭孔内肌的实验室检查主要为血液检查,多用于有较多出血或出现炎症、感染时,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比例异常。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无闭孔内肌损伤若出现肌肉钙化或伴随髋关节、股骨头骨折,可以通过X线检查明确。
CT、核磁共振
CT、MRI对软组织有更高的分辨率,可观察到更清晰的解剖关系,可检查闭孔内肌的质地、形态结构等有无异常变化,对肌肉断裂、损伤、炎症等均有诊断价值,并可判断其损伤程度。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力高,可以实时成像动态观察闭孔内肌的活动变化,准确显示闭孔内肌的形态结构、内部回声及周围组织情况,还可观察盆腔、腹腔是否有弥漫性炎症,对于明确闭孔内肌创伤、炎症等疾病具有一定辅助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