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2月8日 33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由高温、电流、放射线或化学物质所引起的组织损伤
常见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水疱、甚至组织碳化、焦痂
脱离致伤源,冲洗创面、抗感染、抗休克及手术等治疗
浅烧伤者预后较好,深烧伤或面积较大者预后差,甚至死亡

烧伤是什么?
定义
烧伤是由热力作用于人体引起的组织损伤。
热力可分为直接热力(如火焰)或间接热量(如电、化学物质、放射线等)。
烧伤主要造成皮肤和黏膜损伤,严重者也可伤及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
分型
根据烧伤程度分类
Ⅰ度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
浅Ⅱ度烧伤:伤及表皮的生发层和真皮乳头层。
深Ⅱ度烧伤:伤及真皮乳头层以下,但仍残留部分网状层,深浅不尽一致。
Ⅲ度烧伤:又称为焦痂型烧伤。全层皮肤烧伤,可深达肌肉甚至骨骼、内脏器官等。

“三度四分法”中,Ⅰ度和浅Ⅱ度称为浅烧伤,深Ⅱ度和Ⅲ度称为深烧伤。目前也有“四度五分法”,将三度四分法Ⅲ度烧伤中损伤达深筋膜以下的烧伤,称为Ⅳ度烧伤。
烧伤严重程度分度
轻度烧伤:Ⅱ度烧伤面积10%以下。
中度烧伤:Ⅱ度烧伤面积11%~30%,或有Ⅲ度烧伤但面积不足10%。
重度烧伤:烧伤总面积31%~50%;或Ⅲ度烧伤面积11%~20%;或Ⅱ度、Ⅲ度已发生休克、合并较重的吸入性损伤和复合伤等。
特重烧伤: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Ⅲ度烧伤20%以上。
发病情况
烧伤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常见损伤,居外伤性疾病致伤原因的第4位。
全球每年有超过30万人因与火灾有关的烧伤而死亡。
中青年发生率最高,66.8%为男性。
夏秋季多发,烧伤面积大多低于20%。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手指被火烧伤了怎么办?
手指被火烧伤后需要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烧伤后及时用大量清洁的水冲洗局部,同时进行局部消毒,保护创面。
如果烧伤深度较深,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阿奇霉素、红霉素预防感染,并接种破伤风疫苗,还需要手术处理痂皮、植皮。
如果疼痛严重,可以服用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药物止痛等。
烧伤后的水疱要挑破吗?
烧伤后小水疱不需要挑破,较大的水疱医生会进行抽液处理。
如果烧伤后水疱较小,可以自行吸收,不需要也不建议挑破把水放出来,避免感染。
如果水疱比较大,非常容易破裂,医生会在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把液体抽吸出来,并外用预防感染的药物,以纱布覆盖,避免受污染,引起感染。
烧伤一定会留疤吗?
烧伤不一定会留疤。
烧伤按照根据受累组织程度可分为Ⅰ、Ⅱ、Ⅲ度。
其中Ⅲ度烧伤伤及全层皮肤,并深达肌肉甚至骨骼、内脏器官等,可能会导致瘢痕遗留或皮肤畸形。
Ⅰ、Ⅱ度烧伤由于未损伤到真皮层,如果能及时治疗,损伤愈合后通常不留瘢痕。
但需注意,如果是瘢痕体质,即使是轻度的烧伤也可能遗留瘢痕。

病因
人体所能承受的温度为65℃,由于接触高温、电流、强辐射或者腐蚀性物质所发生的损伤。
致病原因
热力烧伤
热力为最常见和最主要的致伤原因,约占总收治伤员的89%。其中包括火焰、烟雾、热水、热液和热的半流体、半固体、固体等。小儿烧伤又以热液、蒸汽所致的烫伤较多。
化学烧伤
能够造成皮肤和皮下深层组织损害的化学物质种类繁多,主要的有酸、碱、苯、磷等及其衍生物等。
电烧伤
电烧伤分为两种,一种是指由电火花引起的烧伤,另一种为电流作用于人体表面和深部组织造成的损伤。其损伤的程度与电流的种类,电压的高低,电流在人体的途径,人体的绝缘状态,与电流接触的时间长短有关。
吸入性损伤
指吸入高温气流、有毒烟雾或化学物质所造成的气道黏膜及肺泡的损伤。

诱发因素
厨房用火不当。
消防员执行任务时。
经常接触化学物质。
焊接工作。
使用火炉。
不科学存放易燃易爆品区域。
吸烟。
酒精。
公共场所缺乏安全措施。
石油、天然气的生产和销售等缺乏安全措施。

发病机制
局部变化
由于局部热损伤产生炎性反应,毛细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高,血浆样液体渗出,形成水肿、水疱或创面渗液;深度烧伤可致皮肤脱水、凝固,甚至炭化形成焦痂。
全身变化
较大面积烧伤后,可引起全身性的烧伤反应,释放出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引起烧伤后微循环变化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容量减少、免疫功能降低等,诱发休克,继发肺部感染、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烧伤脓毒症、应激性溃疡等。

症状
主要症状
热力烧伤
Ⅰ度烧伤
仅伤及表皮浅层。
表现为表面红斑状、干燥,烧灼感。
再生能力强,3~7天脱屑痊愈,短期内可有色素沉着。
浅Ⅱ度烧伤
伤及表皮的生发层和真皮乳头层。
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水疱皮如剥脱,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
如无感染,创面可于1~2周内愈合,一般不留瘢痕,但可有色素沉着。
深Ⅱ度烧伤
伤及真皮乳头层以下,但仍残留部分网状层,深浅不尽一致。
有水疱,但去疱皮后,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
如无感染,需时3~4周。但常有瘢痕增生。
Ⅲ度烧伤
又称为焦痂型烧伤。
全层皮肤烧伤,可深达肌肉甚至骨骼、内脏器官等。
创面可呈黄褐或黑褐色焦痂,针刺和拔毛无痛觉。
3~4周后焦痂脱落形成肉芽创面,创面修复有赖于植皮。愈合后多形成瘢痕,且常造成畸形。
全身症状
小面积、浅烧伤无全身症状。
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伤后48小时内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主要表现为口渴、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烦躁不安等。感染发生后可出现体温骤升或骤降,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创面骤变。
电烧伤
全身性损伤
轻者有恶心、心悸、头晕和短暂意识丧失,恢复后多不遗留症状。
重者可出现休克、心室纤颤或呼吸、心搏骤停,不及时抢救可立即死亡。
局部表现
电流通过人体直接引起:称为电烧伤或电流烧伤。皮肤烧伤面积多较小,呈椭圆形,创面早期呈灰黄色、黄色或焦黄,中心稍下陷,少有水肿,疼痛较轻。
电弧引起:多为Ⅱ度烧伤,也可较深。
电火花引燃衣服引起:烧伤面积较大,但一般较浅,有时也可为Ⅲ度烧伤。
化学烧伤
酸烧伤
常见的是硫酸、硝酸和盐酸烧伤,一般无水疱,迅速成痂,不继续向深部组织侵蚀。
硫酸烧伤后痂呈深棕色,硝酸者为黄褐色,盐酸者为黄蓝色。一般烧伤越深,痂的颜色越深,质地越硬,痂内陷也越深。
碱烧伤
碱烧伤创面呈黏滑或皂状焦痂,色潮红,有小水疱,创面较深。焦痂或坏死组织脱落后,创面凹陷,边缘潜行,常不易愈合。若早期处理不及时,创面可继续扩大或加深,并引起剧痛。
磷烧伤
除因皮肤上的磷接触空气自燃引起烧伤外,还由于磷燃烧氧化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对细胞有脱水和夺氧作用,遇水则形成磷酸,造成磷酸烧伤,使创面继续加深。
磷是细胞质毒物,吸收后能引起肝、肾、心、肺等脏器损害。
吸入性损伤表现
吸入性损伤又称呼吸道烧伤。
多见于头面部烧伤患者,面、颈、口鼻周围常有深度烧伤创面,鼻毛烧毁,口鼻有黑色分泌物;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咳炭末样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

并发症
休克
严重烧伤早期可出现休克,是由于大量血浆样液体外渗而导致,其可以表现为口渴、尿少等。
脏器功能受损
严重烧伤后可发生心功能衰竭、严重肺部感染、急性肾衰竭、应激性溃疡、胃肠黏膜损害、脑水肿等。
心衰可表现为心慌、心跳加快;应激性溃疡可有柏油样便、腹痛;急性肾衰竭可表现为尿少;严重肺部感染,可有呼吸次数加快,感觉呼吸困难等表现。
创面感染
创面渗出物增多,呈脓性,散发异味感染,可以有体温高或者体温不升表现。

就医
就医科室
急诊科
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烧伤后出现大水疱。
创面出现局部麻木,甚至疼痛消失。
出现身体大面积烧伤、电和化学物品引起的烧伤,出现心跳停止、呼吸困难、窒息等情况。
烧伤外科
若烧伤后出现伤口红肿、疼痛,或伤口迟迟不愈合等症状,建议就医诊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诊前不要自行涂抹药物,以免加重局部症状。
若疼痛较重或烧烫伤面积过大,避免直接使用冰块或冰水冷却创面,可用干净纱布或毛巾覆盖伤处,并尽快送往医院治疗。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烧伤多久了?
是否有全身发热症状?
皮肤感觉是否发生了变化?
自己进行过处理吗?怎么处理的?处理效果怎样?
伤处是否有红肿、化脓情况?
病史清单
是否遭受过烧伤?怎么烧伤的?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菌药物:头孢拉定、红霉素、阿奇霉素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明确的烧伤(热力、化学、电等)经历。
临床表现
浅烧伤表现为红、肿、热、痛或剧痛、水疱;深度烧伤创面渗出多,水肿,痛觉迟钝。
烧伤面积计算
手掌法
无论成人或儿童,将五指并拢,其一掌面积为体表面积的1%。
中国九分法
将全身表面积划分为若干9%的等分。
头面部(含颈)为1个9%,即占全身总面积的9%。
双上肢为2个9%,即占全身总面积的18%。
躯干(不含双臀)为3个9%,即点全身总面积的27%。
双下肢(含双臀)为5个9%+1%,即占全身面积的46%。
烧伤深度的判断
目前临床上有多种分法,最常用的是三度四分法。

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首先需要脱离致伤源,继而进行创面清洗、抗感染和抗休克等治疗。
根据烧伤程度及病情发展阶段不同,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烧伤后建议到医院就诊,不要轻信烧伤的偏方和妙招。

紧急处理
热力烧伤
迅速脱离热源,如火焰烧伤应尽快脱离火场,及时冷疗,用凉水浸泡受伤部位。可以降低温度、减轻疼痛。
迅速把烧着的衣服泡到凉水里,然后把烧伤部位的衣物除去,除非它和烧伤部位紧紧地粘在一起。这种情况下,尽可能把衣服剪下来。
如果伤口没有液体渗出,用无菌纱布或干净干燥的布覆盖受伤部位。如果伤口有液体渗出,轻轻地用消毒纱布覆盖伤处,并立刻到医院治疗。就诊前不要使用药膏或药物。
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出现烦躁、口渴时,可口服含盐饮料,有条件者输液。
电烧伤
应迅速将人脱离电源,用干木棒、干竹竿等不导电的物体将电源拨开,或立即关闭电闸等。如出现呼吸、心跳已停止,即应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等复苏措施,并同时拨打120。
化学烧伤
立即解脱被化学物质浸渍的衣物,连续大量清水冲洗,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注意五官的冲洗,以免严重角膜损伤致盲或导致其他后果。
其他
一氧化碳中毒和吸入性损伤引起呼吸困难,要尽快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外伤合并大出血要进行止血及静脉输液;骨折者要予以固定制动。

一般治疗
轻度烧伤
口服或静脉补液,如无禁忌,可酌情进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性使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中、重度烧伤
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按烧伤面积和深度,补充液体。
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向后仰使气道呈直线有利于通气。头要偏向一侧以防呕吐时误吸。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的为缓解症状,防治并发症。
休克防治
常用补液治疗,补充血容量,如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溶液、胶体液。
出现较严重的酸中毒和血红蛋白尿,可增配5%碳酸氢钠。
抗感染
为防止大面积烧伤引发的感染,早期可应用抗生素进行预防。
感染症状控制后,应及时停药。
破伤风疫苗
根据烧伤程度,可能需要注射破伤风疫苗。
其他
出现烧伤应激性溃疡时,常规给予抗酸、抗胆碱药物以保护胃黏膜,并给予H2受体拮抗剂等。
应警惕脑水肿发生,注意控制输液量,必要时应用利尿剂及脱水剂。
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盲目使用。

创面处理
根据创面大小、深度和分泌物等情况,早期清创后可采用包扎、半暴露和暴露治疗。
浅度创面的处理
Ⅰ度烧伤无须特殊处理,能自行愈合。但应注意保护创面、止痛,防止损伤。
小面积浅Ⅱ度烧伤清创后,多能自行愈合。
深度创面处理
尽可能采取暴露疗法,如需包扎,一般不宜超过3~5天。
深度烧伤由于坏死组织多,应正确选择外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对10%以下的小面积深度烧伤,全身情况稳定者,应尽快手术去痂(切、削痂)。
中小面积烧伤无休克者,可在伤后立即切痂,如有休克或无法判定烧伤深度时,应先治疗休克。
烧伤面积30%以上者,一般应于烧伤48小时后,全身情况趋于稳定时再行切痂。手术可一次或分次进行,一般每次切除面积以15%~30%为宜。
严重电烧伤创面处理
肢体水肿较重者,应尽早进行筋膜腔切开减压,以防肢体坏死。
电接触烧伤应尽早将坏死组织切除植皮,可采用一次性切除植皮,切除范围尽可能彻底,包括坏死肌肉,甚至骨骼。视创面情况进行自体游离植皮或皮瓣移植。
肢体组织广泛坏死,无法保留肢体时,行截肢术。
切痂手术
切痂植皮切痂:主要用于Ⅲ度烧伤及手与关节等功能部位的深Ⅱ度烧伤。
削痂植皮削痂:主要适用于深Ⅱ度烧伤。
其他:此外还包括蚕食脱痂即自然脱痂、药物脱痂,目前已较少采用。
植皮术
多数深度烧伤创面均需采用游离皮片移植才能愈合。某些特殊原因或特殊部位的烧伤如局限性深度电烧伤或热压伤等,需采用皮瓣修复。常用游离皮移植的方法有:
大张中厚自体皮移植
适应证:多用于手等功能部位切、削痂后的创面及清创彻底的肉芽创面、颜面部深度烧伤创面等。
预后:愈合后瘢痕少,有弹性,功能和外观均较好。
小片或邮票状自体皮移植
适应证:多用于自体皮源充足的中小面积深度烧伤。
预后:愈合后瘢痕亦较少。
点状植皮
适应证:较适用于大面积烧伤。
预后:瘢痕增生多,不适用于颜面、功能和关节部位。
微粒皮移植
适应证:自身皮源不足者。
预后:自体皮粒可生长并扩展融合成片。
MEEK微型皮片移植
适应证:大面积深度烧伤自体皮源短缺者。
优点:半机械化操作,简便高效,成活率高。
大张异体/种皮开洞嵌植点状自体皮
适应证:适用于广泛深度烧伤大面积切、削痂后的创面。
优点:一般可扩大自体皮面积约8~10倍。
此外,还可采用网状皮移植;自、异体(异种)皮相间混植;培养表皮细胞膜片移植。近年来还开展了培养表皮细胞与“真皮”的复合移植以及组织工程皮肤的移植。
重要提示
烧伤部位如果和烧坏的衣服粘连在一起,不可以强行撕去。
水疱形成的屏障能够保护皮肤下面的组织,避免感染。如果用针和指甲挑破,可能引起进一步的感染,增加治疗难度。
用牙膏涂抹烧伤部位可以有助于伤口愈合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牙膏里面是没有任何杀菌成分的。伤口表面涂抹牙膏可能会带入细菌,增加感染的风险,不利于烧伤愈合。

中医治疗
小面积轻度烧伤可单用外治法;大面积重度烧伤必须内外兼治,中西医结合治疗。
外治法
烧伤外治的中药,如紫草油膏、京万红油膏、湿润烧伤膏等,适用于轻度表浅烧伤的处理,可根据临床实际选用。
辨证论治
经中医辨证,按不同证型选择不同的药方,如黄连解毒汤或银花甘草汤合增液汤加减、清营汤或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使用。

预后
治愈情况
根据皮肤烧伤面积、深度,以及是否有并发症、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不同,烧伤的预后不同。
小面积浅烧伤者及时清创,预后好。
大面积深度烧伤者及时补液,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根据需要行手术切除深度烧伤组织,然后进行皮肤移植。预后差。

危害性
烧伤的危害包括皮肤损伤、休克、全身感染、内脏并发症。
皮肤损伤
烧伤在Ⅱ度以上时会造成皮肤局部有水疱、渗出或者焦痂形成,可能会导致瘢痕遗留或皮肤畸形。给患者及家人带来心理及经济上的负担。
休克
休克是严重烧伤中的常见并发症,严重时可以危及生命。烧伤面积越大、深度越深,休克就会越重。
全身感染
感染是烧伤的另一严重危害,如果感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就可能会导致内脏并发症,最终可以引起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可以导致死亡。
内脏并发症
烧伤可以损伤内脏,包括烧伤应激性溃疡引起腹部隐痛和黑便、肺部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和肺水肿、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以及脑水肿等。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禽蛋、瘦肉等。可以配合饮用清热解毒、止渴消暑的饮品,如绿豆汤、西瓜汁、银花甘草汤等。
忌食辛辣、肥腻、鱼腥类食物。
生活管理
增加对老人和儿童等人群的护理。
烧伤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创伤部位护理和心理干预。
保持创面及其周围干燥清洁。
室内保持空气流通。
精心护理,勤翻身,防止创面长期受压。
保持床单整洁、干燥。
烧伤创面愈合后,暴露部位1个月内避免阳光直晒,以免加重色素沉着。
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期,注意加强功能锻炼及防瘢治疗。
可使用弹力衣物压迫烧伤后遗留的瘢痕,可减轻瘢痕增生。

随诊复查
烧伤患者需要来医院观察烧伤部位的愈合情况,所以需要按时复诊,可能会做血液检查。
复查时间:2周至1个月复诊1次。
如果出现创面感染、化脓或者患者突发高烧要及时就诊。
复诊时可能需要血常规等检查。

预防
要远离火源。
对家中的儿童要尽早进行防火安全教育,远离打火机等火源。
在家庭或幼儿园,应将开水、热粥、热汤等放置于妥当处,以免烫伤。
存放强酸、强碱要注意安全,最好隔离存放,远离人群。
学会使用灭火器。
注意煤气、天然气的使用,定期安全检查;如怀疑泄露应立刻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关闭一切电源。
不要在床上吸烟,不随地乱扔烟头。
定期检查家用电器和电源,尽可能安装烟雾报警器。
家庭使用电暖炉、电暖气等,可以安装防护罩,避免老人和儿童烧烫伤。
化学制剂和易燃易爆物品严格管理,合理储存,远离火源。
洗浴时先放凉水后放热水,避免淋浴烧烫伤。
化学、冶炼等特殊职业岗位的职工严格按要求使用防护用品,按规章制度操作。

参考文献

[1]
张庆红,姚咏明. 我国烧伤感染与免疫研究回顾和展望[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9, 14(5):325-329.

[2]
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 外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
何清湖.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M]. 3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4]
赵玉沛,陈孝平. 外科学:上册[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5]
方洪元,邢卫斌,张秉新. 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6]
李乐之,路潜. 外科护理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7]
Burns Fact sheet N°365. WHO. 2014. https://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65/en/

[8]
Avni T, Levcovich A, Ad-El DD, Leibovici L, Paul M.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for burns patient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MJ, 2010, 340(): c241.

[9]
Burns.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2010. https://medlineplus.gov/burns.html

[10]
Cianci P, Slade JB, Sato RM, Faulkner J. Adjunctive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thermal burns. Undersea & Hyperbaric Medicine, 2013, 40(1): 89–108.

[11]
Curinga G, Jain A, Feldman M, Prosciak M, Phillips B, Milner S.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following burn. Burns, 2011, 37(5): 742–52.

[12]
Endorf FW, Ahrenholz D. Burn management. Current Opinion in Critical Care, 2011, 17(6): 601–5.

[13]
Hardwicke J, Hunter T, Staruch R, Moiemen N. Chemical burns–an historical comparison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Burns, 2012, 38(3): 383–7.

[14]
Total burn care. Saunders, 2012.

[15]
Burns.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2016. https://medlineplus.gov/burns.html

[16]
An introduction to clinical emergency medicin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17]
Burns.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2010. https://medlineplus.gov/burns.html

[18]
Mitchell M, Kistamgari S, Chounthirath T, McKenzie LB, Smith GA. Children Younger Than 18 Years Treated for Nonfatal Burns in US Emergency Departments. Clinical Pediatrics, 2020, 59(1): 34–44.

[19]
National Burn Repository. American Burn Association, 2012.

[20]
Rousseau AF, Losser MR, Ichai C, Berger MM. ESPEN endorsed recommendations: nutritional therapy in major burns. Clinical Nutrition, 2013, 32(4): 497–502.

[21]
Snell JA, Loh NH, Mahambrey T, Shokrollahi K. Clinical review: the critical care management of the burn patient. Critical Care, 2013, 17(5): 241.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