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皮的功效与作用 刺猬皮禁忌和副作用 药效 用法 图片

刺猬皮

刺猬皮介绍

【别名】
猬皮、仙人衣

【汉语拼音】
ci wei pi

【名称英】
Corium Erinacei Seu Hemiechini。

【成份】
上层的刺,是由角蛋白所成。此是主要成分。下层的真皮层,主要为胶原与其它蛋白质如弹性硬蛋白之类和脂肪等所成。

【加工采集】
全年均可捕捉,于冬眠时捕获更易。捕得后,用刀纵剖腹部,将皮剥下,翻开,撒上一层石灰,于通风处阴干。

【药材鉴别】
干燥的皮呈多角形板刷状或直条状,有的边缘卷曲成简状或盘状,长约3~4厘米。外表面密生错综交插的棘刺,刺长1.5~2厘米,坚硬如针,灰白色、黄色或灰褐色不一。在腹部的皮上多有灰褐色软毛。皮内面灰白色或棕褐色,留有筋肉残痕。具特殊腥臭气。以张大、肉脂刮净、刺毛整洁为佳。主产河北、江苏、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内蒙古、浙江、安徽、吉林、湖北、湖南等地。

【药理作用】
本品有止血作用和促进平滑肌蠕动作用。

【炮制】
炒刺猬皮:取拣净的刺猬皮,剁成小块,洗净,晒干,另取滑石粉置锅内炒热,加入刺猬皮,炒烫至黄色,取出,筛、刷去滑石粉,剪去毛,放凉。

【功能主治】
降气定痛,凉血止血。治反胃吐食,腹痛疝气,肠风痔漏,遗精。①《本经》:”主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阴肿痛引腰背,酒煮杀之。”②《别录》:”疗腹痛疝积,烧为灰,酒服之。”③《药性论》:”主肠风泻血,痔病有头,多年不瘥者,炙末白饮下方寸匕;烧末吹主鼻衄。”④孟诜:”烧灰酒服治胃逆,又煮汁服止反胃。”⑤《本草备要》:”泻,凉血。”⑥《本经逢原》:”除目中翳障。”⑦《随息居饮食谱》:”煅研服,治遗精。”

【性味】
苦,平。①《本经》:”味苦,平。”②《别录》:”无毒。”③《药性论》:”味甘,有小毒。”归胃;大肠;肾经 ①《本草求真》:”入肠、胃。”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宜忌】
《本草经集注》:”得酒良。畏桔梗、麦门冬。”

【归经】
归经_胃经

【植物形态】
1.刺猬,体形肥短,体长16-27cm,体重400-900g。头守而吻尖、眼小,耳短,其长度不超过周围的刺长。体背面及两侧密生尖刺,刺粗而硬,四肢短小,爪较发达,尾短。刺猬脸部色较深为褐色。全身的尖刺颜色变异较大,大致可分为:一为纯白色,为数较少。一为基部白色或土黄色,中间棕色或黑褐色,尖端又为白色,因而整个体背呈土棕色。腹面及四肢有细而硬的白毛。四足浅褐色,尾上也覆有白毛。 2.达乌尔刺猬体形较刺猬小,体长17.5-25cm。耳较长,超过其周围尖刺之长。刺短而细,棕褐色与白色相间,无纯白色尖刺。体背为浅棕褐色,体侧及腹面长有粗硬的污白色毛。 3.大耳猬,体形较小,体长17-23cm。吻部甚尖,耳大,耳长为37-50mm,耳尖钝圆,显然超过其周围的尖刺。躯体背面覆有硬刺构成的甲胄,由头部耳后方开始,往后一直伸展到尾基部之前。体背部的尖刺为暗褐色与白色相间,也有少数全白色的刺。尾极短为棕褐色。为荒漠、半荒漠地带典型的种类。

【临床应用】
1.验方:用于遗精,遗尿,尿频。刺猬皮、益智仁各等分,研末。每服3g,日服2-3次。方中刺猬皮固精止遗,为君药。刺猬皮2.验方:用于痔疮肿痛,出血。刺猬皮、槐花各9g,地榆、黄芪各15g,水煎服。方中刺猬皮收涩止血,化瘀止痛,为君药。   3.验方:用于血瘀气滞之胃脘疼痛。刺猬皮研末。每服3g,日服2-3次。方中刺猬皮收涩止血,化瘀止痛,为君药。   刺猬皮-功能主治 刺猬皮降气定痛,凉血止血。治反胃吐食,腹痛疝气,肠风痔漏,遗精。   ①《本经》:主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阴肿痛引腰背,酒煮杀之。   ②《别录》:疗腹痛疝积,烧为灰,酒服之。   ③《药性论》:主肠风泻血,痔病有头,多年不瘥者,炙末白饮下方寸匕;烧末吹主鼻衄。   ④孟诜:烧灰酒服治胃逆,又煮汁服止反胃。   ⑤《本草备要》:泻,凉血。   ⑥《本经逢原》:除目中翳障。   ⑦《随息居饮食谱》:煅研服,治遗精。

【药用部位】
为刺猬科动物刺猬或短刺猬的皮。

【来自何书】
《本草原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