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反应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概述

身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
发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应避免接触变应原,并进行药物对症治疗和减敏治疗
难以治愈,治疗后多可缓解症状和避免再次发作

变态反应是什么?

定义
变态反应是机体受同一抗原再次刺激后,引起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种特异性免疫反应。
免疫系统错把本来人体需要或无害的物质(如食物、花粉、药物等)当作有害的异物,引起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由变态反应引起的疾病就是过敏性疾病。
分型
临床上根据Coombs和Gell于1963年提出的分型原则,将变态反应根据免疫机制、反应时间等特征分为四种类型。也有把Ⅱ型中2种特殊类型作为Ⅴ型和Ⅵ型变态反应,因而分为六种类型。
Ⅰ型变态反应
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最常见。常见疾病包括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如急性荨麻疹)、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变应性哮喘(过敏性哮喘)、变应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及过敏性休克等。
Ⅱ型变态反应
又称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常见疾病包括新生儿溶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等。
Ⅲ型变态反应
又称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常见疾病包括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等。
Ⅳ型变态反应
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较为常见,常见疾病包括接触性皮炎、移植排斥反应等。
V型变态反应
又称细胞刺激型。其特点是抗细胞成分的某种抗体与细胞膜上的抗原结合后,不激活补体,不破坏细胞,却起刺激作用使细胞代谢增强,分泌功能增加。
本型原属Ⅱ型变态反应的一种特殊类型。
Ⅵ型变态反应
又称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其特点是非吞噬性杀伤靶细胞。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的范畴。
发病情况
近年来,我国过敏性疾病发病率明显升高,已经成为国民所共同面对的健康问题,值得全社会关注。
世界过敏组织(WAO)对30个国家/地区的过敏性疾病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22%的人口患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结膜炎、接触性皮炎、食物过敏等。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变态反应科可以看哪些疾病?
变态反应科主要诊治一些过敏性疾病。
所谓“变态反应”是指机体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具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对某些物质过度反应,再次接触到这些物质(即变应原,或称过敏原)时,就会发生变态反应。
常见疾病包括: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休克、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荨麻疹等。
过敏性鼻炎是看耳鼻喉科还是变态反应科?
过敏性鼻炎在耳鼻喉科和变态反应科都可以得到有效诊断和治疗。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发生于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症状是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就诊于耳鼻喉科或者变态反应科均可。对于未设立变态反应科的医院,可以选择耳鼻喉科就诊。
青霉素过敏属于哪种变态反应?
青霉素过敏主要引起Ⅰ型变态反应。
青霉素过敏发病机制涉及4种类型的变态反应,其中主要引起Ⅰ型变态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与青霉素降解产物特异性IgE有关。可引发严重的全身性反应,如荨麻疹、低血压、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临床中使用青霉素前进行皮试可有效判断是否对青霉素过敏,避免严重变态反应的发生。

病因
致病原因
变态反应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对某些物质致敏,再次接触到这些物质(即变应原,或称过敏原)时,就会发生变态反应。
遗传因素
变态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比如直系亲属有过敏性疾病,其存在免疫功能异常的可能性则较高,有很大的可能会在变应原作用下出现变态反应。但遗传只是一个基础,后期能否诱发变态反应和生长环境有很大联系。
环境因素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食品的种类和加工工艺越来越多,多种食品、洗护品化学添加剂的使用,致使相关人群更容易致敏。
在卫生条件较差,特别是感染性疾病高发的环境中成长的人群,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率较低;而卫生清洁条件较好的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率较高。
根据历史数据来看,似乎在卫生学和清洁用水大面积推广的同时,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率也在迅速升高,因此有人提出了卫生假说,尚需进一步证实。
变应原
食物:如牛奶、鸡蛋清、小麦、花生、大豆、坚果、鱼类、虾蟹贝等。
吸入物:如花粉、尘螨、真菌、动物皮屑等。
昆虫毒素:如蜜蜂、胡峰等昆虫叮咬。
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等抗生素,普鲁卡因、罗库溴铵、丙泊酚等麻醉药物。
异体血液制品:如异体血浆、破伤风疫苗、狂犬病疫苗等。

发病机制
任何一种变态反应的发生,都需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称致敏期。这是变态反应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过敏体质人群第一次接触某种有致敏作用的物质(即变应原)后,身体内部产生一种与之相应的抗体,叫做特异性抗体,这时体内的淋巴细胞也被致敏。
第二个阶段
称接触期。在这个阶段,患病人群通过食入、吸入、注入、皮肤涂抹等途径再次与已经致敏的变应原接触,从而诱发后续反应。
第三个阶段
称发作期。体内的特异性抗体迅速和这些变应原结合,导致相应的效应细胞释放各种化学介质或细胞因子,进一步介导各组织、器官发生一系列的反应,表现出各种过敏症状。

症状
变态反应的症状多种多样,程度有轻有重,与发生部位和变应原有关。
全身变态反应
又称“严重过敏反应”,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常见变应原为药物、食物及昆虫毒液。
通常为接触变应原后迅速发病,也可出现迟发反应。
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皮肤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可同时伴发多系统症状,如喉头水肿、气道痉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悸、头晕等,可因低血压休克出现黑矇及晕厥等。

局部变态反应
各部位发生的常见变态反应疾病包括以下几种。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受累部位为皮肤及附属器,如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急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
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多形性皮损,可有渗出倾向。
变态反应性角膜/结膜炎
受累部位为角膜和结膜。
累及结膜的主要表现为眼痒、灼热感、结膜充血、流泪、分泌物增多等。
累及角膜还可有畏光、视力下降,甚至角膜穿孔失明等表现。
变应性鼻炎
受累部位为鼻部,典型症状为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涕、鼻塞和嗅觉减退。
鼻痒:是鼻黏膜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后发生于局部的特殊感觉。因存在鼻眼反射,可加重眼痒症状。
喷嚏:为反射性动作。呈阵发性发作,从几个、十几个或数十个不等。
鼻涕:大量清水样鼻涕,是鼻黏膜分泌亢进的特征性表现。
鼻塞:程度轻重不一。
嗅觉减退:一部分同鼻黏膜水肿相关。
变应性哮喘
受累部位为下呼吸道,同鼻炎关系密切。
典型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咳嗽、胸闷、憋气、喘鸣、呼吸困难等,常表现为夜间加重。
变态反应性消化道疾病
受累部位为消化道,如嗜酸细胞性食管炎、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乳糜泻等。
主要表现为进食后反复发作的反酸、烧心、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

就医
就医科室
变态反应科
如反复出现眼痒、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喘憋、皮肤瘙痒、皮疹、腹痛、腹泻等,应警惕变态反应性疾病,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如果进食某种食物、注射或服用某种药物,或接触某种物质后,突然出现全身大面积皮疹、呼吸急促、喘鸣、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出现症状时记录当天的进食或接触的物质,症状持续时间等,可供医生诊断时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症状的出现是否有相关的诱发因素?症状出现前吃过什么或接触过什么东西?
症状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如何?
除了出现皮疹外,还伴有其他什么症状?
有出现过严重的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情况吗?
病史清单
家里有没有人有过类似症状或患有过敏性疾病?
是否有食物、药物过敏史?
是否有明确的变应原接触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皮肤试验:皮肤点刺试验、皮内试验、斑贴试验
实验室试验:特异性IgE抗体检测、抗血细胞抗体检测、免疫复合物检测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
其他:孟鲁司特钠、糖皮质激素、色甘酸钠、酮替芬

诊断
疾病诊断
医生诊断变态反应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临床表现,同时需要结合皮肤试验、实验室检查等确诊。
病史
有明确的变应原接触史。
症状发作与季节、饮食、药物、环境诱因等有关。
曾采取过针对变态反应的治疗,且有效。
直系亲属曾有过类似症状或患有过敏性疾病。
临床表现
在接触变应原后出现变态反应症状,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
皮肤试验
简称皮试,主要包括皮肤点刺试验、皮内试验、斑贴试验。
皮肤点刺试验
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变应原液体滴于病人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的实验方式,是测试I型变态反应的方法。
点刺皮肤局部出现明显风团为阳性,表示对该变应原致敏,对于疾病的分析与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皮内试验
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变应原提取液注入上臂外侧皮内,产生直径1~2毫米的皮丘,是测试I型变态反应的方法。通常来说,皮内试验的敏感性更高,皮肤点刺试验的特异性更好。
斑贴试验
主要用于检测Ⅳ型皮肤变态反应,有助于判定可疑致敏物与疾病的关系以及进一步寻找变应原。
局部皮肤出现红斑、浸润、丘疹、水疱等改变为阳性。
实验室检查
特异性IgE抗体检测
免疫球蛋白E(IgE)是介导Ⅰ型变态反应的抗体,因此检测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对Ⅰ型变态反应的诊断和变应原的确定很有价值。
抗血细胞抗体检测
Rh抗体检测:在Rh血型不合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症中,母亲为Rh阴性血型,但体内产生了抗Rh抗体,则Rh抗体检测阳性。
抗人球蛋白检测:包括直接Coombs试验和间接Coombs试验,可协助诊断免疫相关性溶血。
免疫复合物检测
免疫复合物在体内的存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存在于血液中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另一种是组织中固定的免疫复合物。
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方法有物理法、补体法、抗Ig法、细胞法。
组织中固定的免疫复合物检测方法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首先从适当病理部位取组织标本做冰冻切片,用荧光标记的抗人IgG或抗人C3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见到相应部位显示荧光为阳性反应。

鉴别诊断
变态反应疾病涉及的机制较为复杂,受累部位或系统不同,则有相应的多种疾病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总体来说,是要同受累系统的非变态反应性炎症相鉴别。

治疗
查明并避免接触变应原
查找并避免接触变应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疗方法。
查找变应原
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皮肤试验、抽血检查等方式查找变应原,制定下一步治疗计划。
避免或减少接触变应原
如果变应原为某种食物、药物、化工产品、或金属等,应尽量避免接触该变应原。
如果变应原为尘螨、真菌、花粉等难以完全避开的吸入性变应原,应尽量减少接触该变应原,如家中做好防尘螨、除霉措施,花粉季外出戴口罩等。

药物对症治疗
目的是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肾上腺素、免疫抑制剂等,用法、用量及治疗疗程应严格遵医嘱。
H1抗组胺药
即老百姓通称的“抗过敏药”,可竞争性结合组胺H1受体,抑制变态反应中的重要介质——组胺的作用,从而可以缓解皮肤瘙痒、风团、流涕等症状。
因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有较明显的中枢镇静作用,故临床常用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
糖皮质激素
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临床常根据疾病累及部位选择性用药。
首选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安全性高,如皮肤外用激素、鼻喷激素、吸入激素等;如病情较重,受累系统较多,可能会考虑使用口服、肌注或静脉给药。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能阻断另一类重要的介质——白三烯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常用药为孟鲁司特钠。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常用药物有色甘酸钠、酮替芬等,能够减少肥大细胞脱颗粒,降低炎性介质水平,从而改善症状。
肾上腺素
是严重过敏反应的首选急救用药。该病病人应随身携带,必要时肌肉注射。
免疫抑制剂
适用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可改善皮肤瘙痒症状。

减敏治疗
药物脱敏治疗
如果病人对某种药物过敏(如磺胺类、胰岛素等),但因病情必须使用时,可在医师严密监护下,采用小剂量、短间隔(20~30分钟)多次给药的方法进行药物脱敏治疗,但该种效果是暂时的,停用药物一段时间后反应性会再次恢复。
特异性变应原免疫治疗
对于吸入性变应原(如花粉、尘螨、真菌等),可采用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的方法,从低剂量向高剂量给药,使身体对变应原产生耐受,但需要坚持治疗3年以上。

中医治疗
一些中药方剂、中成药等对变态反应性疾病也显示出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预后
治愈情况
变态反应性疾病不易根治,特异性抗体一旦形成则很难消失。通常会反复发作,病情可能逐渐进展至多器官受累,严重反应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病人应该按照变态反应专科医师要求,足量、足疗程规律用药,定期门诊复诊。

危害性
变态反应性疾病常常从幼年即可起病,青少年易发,病程慢性迁延,可造成多个器官、系统受损,病情危重者可出现致死性反应。
变态反应性疾病除了对病人的身体影响以外,对其心理、社交、工作、学习,乃至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均有极大影响。

日常
合理膳食
一般原则
应清淡饮食,避免饮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过敏体质人群应慎食光敏性食物,如泥螺、灰菜、紫云英、雪菜、莴苣、茴香、苋菜、荠菜、芹菜、萝卜叶、菠菜、荞麦、香菜、红花草、油菜、芥菜、无花果、柑橘、柠檬、芒果、菠萝等。
不要过度禁食,尤其对于生长发育期儿童,应该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做到膳食均衡,保证身体营养摄入。
因食物引发变态反应的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回避明确会引起自身致敏的食物。对于明确不过敏的食物应常规、多样化摄入。
定期变态反应专科门诊复查变应原,指导饮食摄入,避免营养不良。
因食物引发变态反应的2岁以下婴幼儿
对于纯母乳喂养患儿,仍建议坚持母乳喂养;同时母亲避免进食患儿变应原。例如,婴儿对牛奶蛋白过敏,则母亲应回避摄入牛奶及其制品,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如果患儿对配方奶粉过敏,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替代配方(如深度水解及氨基酸配方奶粉,或豆奶粉等)。
辅食:回避所有已明确引发过敏的食物及其制品后,可按正常辅食引入顺序,从单一品种引入,每种食物引入后应持续观察1周。
皮肤护理
对于存在特应性皮炎、湿疹等疾病者,应注意日常使用纯棉衣物,保湿、防晒,避免接触刺激性洗护品。
平衡心理
关注心理健康,及时释放压力,避免焦虑、抑郁、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
改善环境
对于室内变应原,应注意做好防尘螨、除霉措施,避免接触动物唾液、皮屑、排泄物等。
对于室外变应原,应注意在引发变态反应的季节外出佩戴口罩、风镜等,同时注意室内空气净化、加湿等。
医疗信息告知
如曾经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应随身携带医疗识别卡,或提前告知他人变应原。
有药物过敏史者,应避免再次应用此类药物,就医时应告知医生。
学习科普知识
由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常为慢性疾病,有效的治疗需要病人高度的配合,因此病人及家属应充分学习并了解相关疾病的科普知识,尤其对于过敏性休克者,应熟悉抢救药物的使用方法,建议咨询医生推荐可靠的科普资料来源。

预防
在预防方面最主要是避免诱因,即避免接触变应原。
改善环境
定期清洁环境卫生,避免家养宠物,减少环境中的尘螨、花粉、动物皮毛等变应原。
调整饮食
避免容易导致变态反应的食物,常见的变应原是鸡蛋、牛奶、花生和其他豆科植物、坚果等。
过敏体质人群应慎食光敏性食物,如泥螺、灰菜、紫云英、雪菜、莴苣、茴香、苋菜、荠菜、芹菜、萝卜叶、菠菜、荞麦、香菜、红花草、油菜、芥菜、无花果、柑橘、柠檬、芒果、菠萝等。
对于明确不过敏的食物,可常规、多样化地食用,做到膳食平衡。
日常防护
在易发生变态反应的季节外出应注意佩戴口罩、避免到公园或森林等变应原多的地方游玩。
如曾经发生过变态反应,应随身携带医疗识别卡,或提前告知他人。
注意用药
有药物过敏史者,应避免再次应用此类药物,就医时应告知医生。

参考文献

[1]
王宇明,李梦东.实用传染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
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
曹雪涛.医学免疫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
潘祥林,王鸿利.实用诊断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5]
王蕾,蒋红.实用皮肤病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6]
熊方武,余传隆,白秋江,等.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化学药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7]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8]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9]
杨月欣,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10]
Compalati E,Penagos M,Henley K,et al.Allergy Prevalence Survey by the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J].Allergy & Clinical Immu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2007,19(3):82-90.

[11]
Cox L. Overview of Serological-Specific IgE Antibody Testing in Children. Pediatric Allergy and Immunology, 2011, 11(6): 447–53.

[12]
Di Bona D, Plaia A, et al. Efficacy of Grass Pollen Allergen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Tablets for Seasonal Allergic Rhinoconjunctiv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Internal Medicine, 2015, 175(8): 1301–09.

[13]
Frieri M. Mast Cell Activation Syndrome. Clinical Reviews in Allergy & Immunology, 2018, 54(3): 353–65.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