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xx,女,80岁,宜阳县白杨镇人。1964年2月8日初诊。端坐呼吸喘息,不能平卧,病有六天。入冬以来,身体不健,常有喘息发作,食欲不振。近来病情加剧,喘息较重,不能平卧入睡。曾用中药三剂及西药(药物不详)均未好转而求诊。证见:端坐喘息,气息不匀,卧则加剧,因病情所迫,近几天靠被端坐,呼吸甚感困难,吸气更觉吃力,饮食不纳,喘息时重时轻,喘重则汗出如洗,小便时喘息加重,汗出亦甚,心慌肢冷,表情痛苦。无发热现象,体质消瘦,营养亦差。检查:舌苔薄白、滑润,脉象两寸虚大、关脉微滑、尺脉微弱。分析:肺主气而司呼吸,凡呼吸困难之疾患,当责于肺经。肺主肃降,肾气以纳之,故喘息多与肺肾有关。本案端坐呼吸,喘息不能平卧,汗出肢冷,小便时喘息加重,更可知肺气虚,失司肃降,肾气虚不能纳济。因此,当益肾纳气,清肃下降,兼以化痰畅中为法。诊断:虚喘。处方:橘红9g,半夏9g,茯苓9g,生黄芪9g,桂枝4.5g,白芍9g,巴戟天30g,百合30g,砂仁6g,细辛1.5g 五味子4.5g,甘草3g。2月10日二诊;喘息有减,肢体渐暖,汗出正,稍能平卧,但呼吸仍感不畅,进食稍多,脉象寸虚大,关尺见弱。上方继服。将巴戟天减为15g,百合减为15g。继服二剂,喘息不作,食量增,逐日康复。按:本案肺肾两虚。故益肺肾而制喘作,畅中阳而沟通转输。所以用二陈汤以化痰畅中;生黄芪补气;桂枝通阳以助气化;白芍酸敛以固阴亡;巴戟天、五味子补肾纳气;细辛、五味子合用以司开阖之能;百合敛肺气;砂仁和胃畅中。进药有效,效不更方。察肺肾之气有复。遂减百合、巴戟天半量,以免补之太过,反生它弊。
——本文摘自《医案丛刊 杂病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