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音的中医治疗医案

蔡某,男,42岁,峨眉供销社干部。初诊:1973年6月4日。咽干喉痛,失音5年,伴胸闷心烦、鼻阻、轻度恶寒发热、咳吐黏痰。苔白腻、舌质红,脉浮滑、沉取虚细微数。此系陈寒束肺,湿痰化燥。先宜散寒除痰,兼养阴生津,《千金要方》麦门冬汤化裁。

细辛图片蜜麻绒3g 生地黄12g 麦门冬15g 玄参15g 苦桔梗10g 细辛3g 北五味6g 化红6g 石菖蒲3g 胆南星6g 甘草3g二诊:6月6日。服上方2剂后,已能发出语音,咽痛、胸闷、心烦鼻阻、恶寒发热等消除。仍喉痛咽干,咳吐黏痰,舌脉同前。前方去麻黄,加润肺化痰之品。广玄参12g 生地黄15g 瓜蒌霜10g 海浮石(先煎)18g 甜杏仁10g 苦桔梗6g 北细辛10g 石菖蒲10g 麦门冬10g 川贝母10g三诊:6月20日。服上方8剂后,诸症若失,但又头昏眼花、舌质微红。服六味地黄丸3盒善后,此后悉服此药而得愈。按:该病员初诊即告以因工作之故,说话过多,无法休息,感寒已久,亦未治疗,故失音5年未愈。《仁斋直指方》说:“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灵枢·经脉》说:“肾,足少阴之脉……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本例因寒邪束肺,肺气郁闭过久,金实不鸣,故失音达5年之久;寒邪郁久化热,蓄于胸膈,故胸闷心烦;病员说话过多,耗损肺肾气阴,致咽喉干燥疼痛,肺气不宣故鼻阻、时恶寒发热;舌苔白腻、脉滑,系湿痰为患。初诊用麻绒、桔梗、细辛疏散寒邪;化红、菖蒲、胆星止咳化痰;生地黄、麦门冬、玄参养阴清热。二诊即以养阴润肺,去黏痼之痰以利咽喉;三诊时,肺寒已散,肺气得开,然其郁久化热,肺肾气阴伤耗过甚,故着力扶正,以六味地黄丸滋养肾阴,多服收功,肾精足则发声有根矣。

——本文摘自《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验录》一书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