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男,40岁,农民。1978年8月12日就诊。腹胀纳少,全身发黄已10余天。
现病史:患者素有胃病,经常胃疼,服西药治疗,时重时轻。1978年7月中旬,冒雨干活,受淋一个多小时,次日腹痛腹泻,下痢脓血,经西药治疗好转。10余天后,感觉精神倦怠,四肢懒动,两眼难睁。又过3天,精神抑郁,脘闷不适,饮酒若干,以解忧郁,次日巩膜发黄,继之全身迅速黄染,精神萎靡,上腹部不适,下午发热,头晕身重,恶心欲呕,纳呆食少,腹胀如鼓,大便溏泄,小便黄赤、量少,肝区胀痛,诸症日益加剧,黄疸与日俱增,且不时鼻衄。8月3日、8月7日,分别在某医院检查,发现肝脾肿大,并伴有严重肝功能损害,诊断为坏死性肝炎。采用保肝治疗,静脉注射葡萄糖,未见效果,劝其服用中药,并嘱其亲属,预后不良,乃来我院就医。
检查:发育正常,营养欠佳,神志清楚,精神不振,体温37.8°c,血压110/70毫米汞柱,巩膜及皮肤深度黄染,色暗不鲜,颈部有蜘蛛痣。心率86次/分,节律整齐。肺(-)。腹壁柔软,腹部胀满,叩之如鼓,有明显移动性浊音。肝脏肿大,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厘米,剑突下4厘米,边钝压痛,表面光滑。脾脏肿大,左锁骨中线肋缘下2厘米。下肢轻度指陷性浮肿。
肝功能:黄疸指数75单位,总胆红质5.4毫克%,麝香草酚浊度试验30单位,硫酸锌浊度试验20单位,谷丙转氨酶490单位,总蛋白8.1克%,白蛋白3.4克%,球蛋白4.7克%;凡登白氏试验,直接迅速(+),间接(++),肝炎抗原(即HAA)(-),胎甲球试验(-),硷性磷酸酶13.1单位。
尿检:胆红质、尿胆元、尿胆素均为(+)。
超声波:肝上界第六肋间,肝下界锁骨中线肋缘下2厘米,剑突下5厘米,脾下界肋缘下1.5厘米,脾厚度3.5厘米,肝区呈密集微小波型,见可疑丛波。
肝扫描:肝脏较大,形态完整,放射性分布密度不均,呈斑点状稀疏,脾脏显影,有放射性积聚。提示肝脏未见占位性病变,有散在的坏死区。
脉象:沉弦而数。
舌诊:舌质边尖均红,苔黄腻。
辨证:此症发病急骤,卒然发黄,颇似中医“急黄”之记载。如《诸病源候论》说:“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顷刻,故云急黄也”。患者素有胃病,冒雨涉水,又复饮酒,湿热相交,不得泄越,湿得热而益深,热因湿而愈炽,蕴结于脾胃,熏蒸于肝胆。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则身目俱黄;肝气郁结,则两胁胀痛;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功能失常,则恶心欲呕,纳呆食少,腹胀便溏;热毒炽盛,则发热烦渴,迫血妄行,则不时鼻衄。
诊断:坏死性肝炎。
治则: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处方:茵陈30克,黄芩、丹参各15克,郁金9克,泽泻、猪苓、茯苓各15克,栀子9克,丹皮15克,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白蔻仁9克,炒山楂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8月19日二诊:服药平妥,体温正常,精神略好,双目有神,鼻衄已止。仍感头晕身重,心烦不眠,恶心欲呕,不思饮食,口苦咽干,两胁刺疼,腹胀不减,大便溏薄,小便色浓。脉象弦数,舌苔黄腻。再守原方增减:为:茵陈30克,黄芩15克,栀子9克,板蓝根30克,丹参15克,郁金、广木香、槟榔各9克,茯苓、泽泻、丹皮各15克,川朴12克,甘草5克。
8月26日三诊:体温正常,黄疸已见减退,精神好转,腹胀减轻,胃纳也香,腹部仍有移动性浊音,下肢轻度浮肿,大便转实,小便浓黄。脉象沉弦而微数,舌苔薄黄而粘腻。热为阳邪,湿为阴邪,热邪易清,而湿邪难祛,改为清热利湿、健脾和胃、攻补兼施,方用:茵陈30克,黄芩15克,金银花30克,连翘、丹参各15克,郁金、白术各9克,云苓、猪苓、泽泻各15克,藿香9克,太子参15克,白蔻仁9克,甘草5克。
10月6日四诊:依上方出入进服,治疗月余,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身黄已退,夜能安寐,知饥欲食,腹胀大减,无移动性浊音,足跗略有浮肿,巩膜仍有黄染,肝区胀痛,有时恶心。脉象沉弦,舌质仍红、苔白薄。肝功能:黄疸指数20单位,总蛋白7.9克%,白蛋白3.1克%,球蛋白4.8克%,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麝香草酚浊度试验20单位,谷丙转氨酶100单位。仍依上方继服。
11月14日五诊:精神好转,体重增加,较前有力,黄疸消退,蜘蛛痣变小色淡,下肢已无浮肿,肝区隐隐作痛。脉象沉弦,舌质偏红、苔白薄。黄疸指数12单位,白蛋白,球蛋白比例仍倒置不复。此热邪已去,营阴未复,宜扶正为主,祛邪为辅,酌加养血柔肝之品,以望收功。方调为:茵陈30克,太子参、当归各15克,白芍20克,白术9克,茯苓15克,苡米20克,丹参15克,郁金、白蔻仁各10克,鳖甲20克,炒山楂15克,甘草5克。
12月14日六诊:服药觉好,诸症平复,已能参加体力劳动,肝区不痛,饮食很好,稍有腹胀,二便如常,肝、脾回缩,肝功恢复,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已不倒置。超声波探查,肝、脾大小在正常范围,肝区呈较密微小波型。仍依上方出入,继续服药,以资巩固。
1979年4月3日,再次来院复查肝功能:黄疸指数6单位,总蛋白6.8克%,白蛋白4.2克%,球蛋白2.6克%,麝香草酚浊度试验7单位,谷丙转氨酶正常。随访至今,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