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后肝功能异常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概述
输血后肝功能异常指患者在输血前肝功能未发现异常,输血后出现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等水平较正常值增高,提示肝功能受到损害。常继发于输血后肝炎病毒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其他常见于输血并发症。
病因
肝功能的损害多与病毒对肝细胞的破坏及免疫损伤相关。
1.输血后肝炎病毒感染
通过病毒本身对细胞的杀伤作用,宿主的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反应、超敏反应及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等对肝细胞造成损伤。
2.移植物抗宿主病
所输血液中免疫细胞可识别宿主的同种异体组织相容性抗原,在识别进行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对宿主组织器官造成损害。
症状
多数患者常伴有乏力、易倦,以及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等消化功能异常的表现,这些非特异性的表现往往因合并有其他输血并发症而被忽视。部分患者因胆红素数值增高,可出现身体皮肤和眼睛的黄染及尿黄等典型表现。此外,由于病因的不同,患者的合并症状也有所不同。输血后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受血者常伴有发热、皮疹、腹泻和骨髓抑制等表现,此类患者往往存在免疫缺陷,且合并有球蛋白、淋巴细胞的减少。输血后感染肝炎的患者,因病毒的类型不同潜伏期也不同,其病毒学和血清学检测多呈阳性。
检查
1.血清学检测
(1)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酶类增高。
(2)血清胆碱酯酶降低。
(3)血清胆红素增高。
(4)还有白蛋白、凝血因子、维生素类等合成障碍的相关检测。
2.病毒学检测
因肝炎病毒的类型不同,可检测出相应的抗体或抗原阳性。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检测到相关的抗原或抗体呈阳性表现。
诊断
跟据患者输血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发现转氨酶、胆红素等肝功能数值指标增高,可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主要与其他引起肝功能异常的情况相鉴别。
1.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在输血前即有肝功能异常,其血清学或病毒学检查阳性。输血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在输血前检查肝功能未见异常,可通过对比输血前后病毒定量等指标与病毒性肝炎鉴别。
2.输血后溶血所致的黄疸
输血后溶血发生在输入不相容红细胞或自身红细胞被抗体破坏的受血者,临床上常伴有发热、寒战、黄疸、腰背部疼痛,呼吸困难、肾功能不全等,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红蛋白尿,可通过重复输血样本交叉配血、血型鉴定等加以鉴别。
3.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通过既往病史、发病年龄等特点鉴别,必要时穿刺病理活检可以明确。
治疗
1.病因治疗
病毒感染导致的输血后肝功能异常,可根据病毒类型进行抗病毒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应在血制品输注前进行放射性照射。
2.对症治疗
对于肝功能的损害,可采取降酶、退黄、保肝等对症治疗手段。此外,还可以补充白蛋白、血浆等血制品,必要时可行血浆置换,出现严重肝衰竭可选择肝移植手术治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