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中药饮片名。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通用名称
山药
英文名称
Common Yam Rhizome
汉语拼音
Shanyao
药品类型
补气药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
参考价格
10.50-32.00元/千克 目录
成分
本品含薯蓣皂苷元、多巴胺、盐酸山药碱、多酚氧化酶、黏液质、胆碱、淀粉、糖蛋白、游离氨基酸、止杈素、维生素C、淀粉酶等。
性状
1、山药:为类圆形厚片,表面白色或淡黄色,周边显淡黄白色。质坚脆,粉性无臭,味淡微酸。2、麸炒山药:形同山药片。表面淡黄色,偶有焦斑。略具焦香气。3、土炒山药:形同山药片。表面土红色,粘有土粉。略具土香气。
主要功效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麸炒山药补脾健胃。
适应病症
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临床应用及指南
1、治噤口痢:干山药一半炒黄色,半生用。研为细末,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2、治痰气喘急:生山药捣烂半碗,入甘蔗汁半碗,和匀,顿热饮之。(《简便单方》)
3、治吹乳肿痛不可忍:生山药捣烂,敷上即消,消即去之,迟则肉腐。(《古今医鉴》)
4、治结核病:生山药120g,水煎,每日1剂,当茶频饮,连续服用8日。
5、治糖尿病:山药30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6、治狐臭:山药切片,涂患处,每日1-2次。
7、治遗尿:炒山药研末,每次6g,每日3次服用。
8、治婴幼儿秋季腹泻:山药研末,每次10-15g,冷水煮成米糊状,饭前服,每日3次。
9、治口腔炎:怀山药20g,冰糖30g,制成煎剂,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连续服药2-3日。
药性分析/方解
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本品甘平补虚,虽药力平和,但兼涩敛之性。既平补气阴,为治气虚或气阴两虚之佳品;又滋阴益气而生津,为治肾阴虚及消渴所常用;还可固精止带,为治肾虚不固之要药。
规格
毛统片、光统片。
用法用量
1、煎服,10-30g,大剂量可用60-120g。研末吞服,每次6-1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2、健脾止泻宜炒用;补阴宜生用。
不良反应
有报道长期大量服用山药会导致女性子宫内膜增生。
禁忌
1、山药养阴而兼涩性,能助湿,故湿盛中满或有实热邪实,积滞内停者禁用。
2、山药甘平益阴,有助湿之弊,不论是湿热、寒湿,具湿盛证者忌服。
3、山药滋养补益,甘缓腻滞,有阻滞气机之弊,故饮食积滞者慎服;气滞血瘀者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忌用。
4、过敏体质者慎用。
注意事项
1、山药能补脾止泻,有收涩之性,故热结便秘者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
2、山药可使血糖降低,故低血糖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3、山药恶甘遂。山药与海螵蛸、龙骨、牡蛎、瓦楞子等碱性药物合用可降低药效。
4、山药慎与维生素C及烟酸、谷氨酸、胃酶合剂等酸性较强的药物联用,因其可使上述药物分解,药效降低;山药慎与降糖药同用。
5、补脾止泻宜炒黄用,补阴宜生用。
6、不宜与碱性药物混合使用。
7、不宜煎熬过久,否则会使淀粉酶失效。
8、入滋阴药宜生用,入补脾肺药宜炒用,麸炒可增强补脾止泻之功。
药物相互作用
山药配茯苓:健脾益气,利水渗湿。茯苓性味甘淡,可健脾利水渗湿;山药甘平,肺脾肾皆补。二药合用,同归脾,肾经,茯苓以利为主,得山药则利湿而补伤阴,山药以补为先,得茯苓之利补脾而不留湿。补中有利,利中有补,共奏健脾益气,利水渗湿之功。
药理作用
本品可调节或增强免疫功能;能降血糖、降血脂、调节胃肠功能、泻下;有促进细胞DNA合成、抗氧化、抗衰老、抗突变、抗肿瘤等作用;还有麻醉、镇痛、消炎、抑菌等作用。
贮藏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