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_白芍的作用_白芍的用法用量_白芍的不良反应

白芍,中药饮片名。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通用名称

白芍

英文名称

Debark Peony Root

汉语拼音

Baishao

药品类型

补血药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

参考价格

16.00-21.00元/千克 目录

成分

1、本品含有芍药苷、牡丹酚芍药花苷,还含芍药内酯、苯甲酸等。此外,还含挥发油、脂肪油、树脂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和三萜类成分。

2、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含芍药苷(C23H28O11)不得少于1.2%。

性状

1、白芍:本品呈类圆形的薄片。表面淡棕红色或类白色,平滑。切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酸。2、炒白芍:本品形如白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可见焦斑。气微香。3、酒白芍:本品形如白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可见焦斑。微有酒香气。

主要功效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适应病症

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临床应用及指南

1、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质增生症等。

2、单味应用:

金创血不止,痛:白芍药一两,熬令黄,杵令细为散。酒或米饮下二钱,并得。初三服,渐加。(《广利方》)

3、配伍应用:

(1)白芍与熟地配伍,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

(2)白芍与延胡索配伍,行气活血止痛,用于经行腹痛。

(3)白芍与阿胶配伍,养血调经,收敛止血,用于崩漏。

(4)白芍与桂枝配伍,调和营卫,敛阴止汗,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自汗、恶风。

(5)白芍与牡蛎配伍,敛阴止汗。用于阴虚盗汗。

(6)白芍与柴胡配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用于血虚肝郁、胁肋疼痛。

(7)白芍与甘草配伍,缓和肝脾,养血止痛,用于肝脾失和、脘腹挛急作痛及血虚引起的四肢拘挛作痛。

(8)白芍与陈皮配伍,补脾泻肝,用于腹痛泄泻。

(9)白芍与槟榔配伍,涩肠止痢,用于下痢腹痛。

(10)白芍与代赭石配伍,平抑肝阳,用于肝阳上亢的头痛眩晕。

药性分析/方解

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

本品主入肝经,“大滋其肝中之血”(《本草新编》),尤善调经,适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味酸能敛阴止汗,用于体虚多汗。养血敛阴,可使肝体得养,则能缓柔挛急之疼痛;使肝阴得敛,则能平抑亢奋之肝阳,适用于阴血不足、肝气不和、筋脉失养所致之胁痛、腹痛、四肢挛痛,以及阴虚阳亢之头痛眩晕。

规格

大片、中片、小片。

用法用量

煎服,5-15g;大剂量15-30g。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禁忌

1、白芍有显著的酸收之性,敛阴止汗是其特长,对于外感表证初起,尤其是外感风寒实证少汗或无汗者,麻疹之毒透发不畅,疹出不透之时,宜宣散疏利,酸收不利于外邪祛除,故应忌用本品。

2、白芍性微寒,酸敛阴柔,适用于阴血亏虚,肝阳上亢之证,对阳气有平抑之效;对于阳气虚衰,清阳不升,阴寒内盛之证者则不可单用。

3、白芍有一定的润肠通便之功,适用于血虚肠燥便秘,故中焦阳气不足,脾虚便溏或泄泻者不可单用。在复方之中,白芍用量也不可过大,恐有加重腹泻的不良反应。

4、白芍酸寒收敛,伤寒病在上焦之阳结、疹子忌用。

5、《得配本草》:白芍“脾气虚寒、下痢纯血、产后三者禁用”。《本草衍义》:白芍“血虚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

注意事项

1、白芍属寒凉之品,故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证者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妇女月经不调,证属虚寒者,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气虚自汗,阳虚汗出者忌用。

2、白芍有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故昏迷患者忌用;婴幼儿及老年患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3、产妇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

4、白芍反藜芦,这是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中的内容之一。《本草经集注》:白芍“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5、白芍不宜与降血压药合用,以防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等;白芍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合用,因可造成药效累加,增加毒性;白芍不宜与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合用,因可增加出血倾向;茶碱可减弱白芍对肠管收缩的抑制作用,故不宜同用。

6、敛阴、平肝、治痢多生用,柔肝止痛多炒用;酒炒可减其寒性。凡肝阳上亢、虚风内动及血虚有热者,以生白芍为佳;脾虚肝旺者,以炒白芍为佳;止血则宜炒炭用;和血缓急止痛,则酒炒效佳。

药物相互作用

白芍配甘草:柔肝止痛,益阴养血。白芍酸苦而微寒,酸敛苦泄,性寒阴柔,能养血敛阴而泄肝柔肝;甘草甘平,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之功。二药合用,同归脾经,酸甘化阴,肝脾同治,有益阴养血,柔肝止痛之功。(《新编中药药对大全》)

药理作用

白芍水煎剂给小鼠喂饲腹腔巨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白芍能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白芍水煎剂可拮抗环磷酰胺对小鼠外周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使之恢复正常水平,表明白芍可使处于低下状态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白芍提取物对大鼠蛋清性急性炎症水肿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棉球肉芽肿有抑制增生作用。白芍对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与甘草的甲醇复合物合用,二者对醋酸扭体反应有协同镇痛作用。芍药中的主要成分芍药苷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

毒理作用

1、急性毒性实验:芍药的甲醇提取物6g/kg腹腔注射,大鼠和小鼠自发运动抑制、竖毛、下痢、呼吸抑制后大鼠半数死亡,小鼠在2d内全部死亡。灌胃给药未见异常。芍药苷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3.53g/kg,腹腔注射为9.53g/kg,灌胃不死。白芍总苷小鼠和大鼠腹腔注射的LD50分别为125mg/kg和301mg/kg。另报道小鼠静脉和腹腔注射的LD50分别为159mg/kg和230mg/kg,灌胃>2500mg/kg,无明显中毒症状,也无死亡。

2、亚急性毒性实验:给大鼠灌胃芍药甲醇提取物每日1.5g/kg和3.0g/kg,连续21d。低剂量组可见尿蛋白升高。高剂量组体重明显减轻,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均显著下降,平均红细胞体积和红细胞分布幅有显著增加,提示可能为巨红细胞性贫血,两剂量组脾脏均肿大,其增重与剂量有关,可见脾窦扩张和充血。肺重量也显著增加。

贮藏方法

置干燥处,防蛀。

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附注

1、用药甄别:白芍与赤芍。《神农本草经》不分,通称芍药,唐末宋初始将二者区分。二者虽同出一物而性微寒,但前人谓“白补赤泻,白收赤散”,一语而道破二者的主要区别。一般认为,在功效方面,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赤芍则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泄肝火。在应用方面,白芍主治血虚阴亏,肝阳偏亢诸证;赤芍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证。又白芍、赤芍皆能止痛,均可用治疼痛的病证。但白芍长于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主治肝阴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舒所致的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而赤芍则长于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血滞诸痛证,因能清热凉血,故血热瘀滞者尤为适宜。

2、药代动力学:

(1)大鼠白芍水煎剂灌服后血浆可检测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酸等,其中芍药苷含量最高,其生物利用度为3.12%,Tmax为102分钟,Cmax为9.93mg/L。大鼠静脉注射芍药苷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药动学参数为t1/2α为2.6分钟,t1/2β为27.4分钟。

(2)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在各组织中均能测到,其中小肠、胃、大肠及肾、脾、肝中浓度较高,容易在胃肠蓄积;芍药苷静注后迅速以原型出现于尿中,前20分钟和7小时尿中累积排泄量分别占静注量的36.85%和79.33%,7小时胆汁中累积排泄量占静注量的3.77%。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