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儿出现流鼻血症状,首先考虑非疾病因素导致,如环境因素、外伤,其次考虑是疾病因素,如鼻炎、鼻中隔偏曲、鼻血管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以及白血病,也可造成小儿流鼻血症状。建议先进行止血处理,可采取压迫鼻翼或无菌纱布填塞等方式进行止血,然后使用生理盐水清除鼻腔分泌物、血液等异物,而后使用碘伏等进行鼻腔消毒。在鼻血止住后及时就诊,明确诊断后给予相应治疗。
一、非疾病因素:
1、环境因素:如天气干燥导致小儿鼻腔干燥,可导致鼻腔黏膜损伤,出现流鼻血现象,通常出血量较少,也可较快止住,无需过于紧张。家长可对小儿进行简单的止血处理,平时应注意使用加湿器等增加环境湿度,同时保证小儿营养均衡,积极补充营养元素,防止再次流鼻血;
2、外伤:小儿在抠鼻子、用力擤鼻涕、跌倒造成鼻部外伤等情况下,会引起鼻腔黏膜破损,出现流鼻血症状,可在止血处理后及时就诊,在医生帮助下取出异物,止血消毒,明确有无其他严重情况,如碰撞造成鼻骨骨折等,如果存在骨折,还需要进行骨折复位治疗。
二、疾病因素:
1、鼻炎:主要由于炎症刺激鼻腔黏膜,造成鼻腔黏膜水肿、充血、破损,从而引起流鼻血症状,还伴有鼻塞、流鼻涕等症状。除压迫止血外,对于出血量较大者还可进行电凝止血。待鼻血止住后,建议使用海盐水、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进行喷鼻治疗,缓解鼻炎症状,有助于减少再次流鼻血的发生;
2、鼻中隔偏曲:由于偏曲鼻中隔压迫鼻腔黏膜可引起流鼻血,还伴有鼻塞、头疼等现象,建议进行止血处理后,进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
3、鼻血管瘤:主要由于肿瘤侵袭鼻腔黏膜而引起鼻腔出血症状,小儿可反复出现流鼻血,同时还伴有出血侧鼻腔的鼻塞症状,继发感染者鼻腔有臭味。此时需采取手术切除血管瘤,继发感染者可能需使用头孢克肟等抗生素类缓解症状;
4、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由于血液中血小板减少,导致小儿全身各部位出现出血症状,可出现皮肤瘀斑、牙龈出血、流鼻血等症状,部分小儿可有轻度发热、畏寒症状。流鼻血止住后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可给予小儿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等药物进行治疗,急性期需要血浆置换或使用新鲜冰冻血浆治疗;
5、过敏性紫癜:本病可能会损害血小板,引起全身出血症状,出现皮肤瘀点、瘀斑以及流鼻血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出现皮肤水疱、溃疡等现象,部分小儿还可出现腹痛等表现。待鼻血止住后,对于过敏性紫癜本身不建议过度用药,对于症状严重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以及抗过敏药物氯雷他定治疗;
6、白血病:属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常由于骨髓异常增生导致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减少,导致出现流鼻血症状,还可出现发热、肝脾肿大等表现,需给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等药物进行化疗,严重时可以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