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中药名。为菊科牛蒡属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
中文名称
牛蒡子
拉丁文名
Arctii Fructus
别名
恶实、鼠粘子、黍粘子、大力子、毛燃燃子、黑风子、毛锥子、粘苍子、大牛子、牛子、土大桐子、万把钩、鼠尖子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医保类型
医保(牛蒡子、炒牛蒡子)
功效作用
功能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主治
主要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5-10g。或入散剂。外用:煎汤含漱。
注意事项
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化学成分
本品含牛蒡子苷、脂肪油、拉帕酚、维生素A、维生素B1及生物碱等。
药理作用
1、钙拮抗剂样作用:牛蒡子中所含的木脂素具强烈的Ca+拮抗剂样活性。
2、抗肾病变:给大鼠腹腔注射牛蒡子苷元可对抗氨基核苷引起的肾病变,减少尿蛋白含量,并可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口服牛蒡子苷可明显抑制尿中蛋白的排泄量。此外,牛蒡子苷元对静脉注射抗肾血清(NTS) 引起的大鼠免疫性肾炎也有对抗作用。
3、抗肿瘤作用:牛蒡子热水提取物可减少人癌细胞(JTC-26) 的抗药性,与化疗药呋喃氟尿嘧啶、环磷酰胺、5-Fu、顺铂、长春碱合用,可减少或阻止抗癌剂耐药性的增加。
4、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牛蒡子煎剂对肺炎链球菌有显著抗抑作用。水浸剂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5、此外,牛蒡子有扩张血管、子宫、肠管、降低血糖作用,能引起短暂降压,对运动神经及骨骼肌呈麻痹作用。
毒理作用
牛蒡甙能引起蛙、小鼠、兔强直性惊厥,呼吸微弱,随意运动消失,最后转入麻痹状态,此时心脏尚未停止搏动。
相关论述
1、《本草经疏》:恶实,为散风除热解读之要药。辛能散结,苦能泄热,热结散则脏气清明,故明目而补中。风之所伤,卫气必壅,壅则发热,辛凉解散则表气和,风无所留矣。
2、《药品化义》: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热毒。味苦能清火,带辛能疏风,主治上部风痰,面目浮肿,咽喉不利,诸毒热壅,马刀瘰疬,颈项痰核,血热痘,时行疹子,皮肤瘾疹,凡肺经郁火,肺经风热,悉宜用此。
3、《药性纂要》:大力子,味辛苦气寒,有通内达外之功。外而疏壅滞去皮肤中风湿,细者斑疹,大者痈毒,服久能消。内而上利咽膈清风热,下利腰膝凝滞之气。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辛散苦泄,寒能清热,升散之中具有清降之性,功能疏风热,发散之力虽不及薄荷等药,但长于宜肺祛痰,清利咽喉,故风热感冒而见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痰多不利者,十分常用。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咽喉肿痛等症,常与银花、连翘、荆芥、桔梗等同用,如银翘散(《温病条辨》)。若风热咳嗽,痰多不畅者,常与桑叶、桔梗、前胡等药配伍。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清泄透散,能疏散风热,透泄热毒而促使疹子透发,用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复隐,常配薄荷、柽柳、竹叶等同用,如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若风湿浸淫血脉而致的疮疥瘙痒,本品能散风止痒,常配伍荆芥、蝉蜕、苍术等药,如消风散(《外科正宗》)。
3、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本品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能外散风热,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故可用治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等热毒病证。因其性偏滑利,兼滑肠通便,故上述病证兼有大便热结不通者尤为适宜。用治风热外袭,火毒内结,痈肿疮毒,兼有便秘者,常与大黄、芒硝、栀子、连翘、薄荷等同用。治疗乳痈肿痛,尚未成脓者,可与金银花、连翘、栀子、瓜蒌等药同用,如牛蒡子汤(《外科正宗》)。本品配伍玄参、黄芩、黄连、板蓝根等清热泻火解毒药,还可用治瘟毒发斑、痄腮、喉痹等热毒之证,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相关配伍
1、牛蒡子配桔梗:牛蒡子善于疏散风热、宣肺利咽;桔梗善于开宣肺气,利咽开音,祛痰止咳。二者配伍,共奏疏散风热,宣肺利咽,祛痰止咳之功。常用治外感风热,咽喉肿痛、咳嗽,痰出不爽者。
2、牛蒡子配连翘:牛蒡子善于疏散风热,解毒消肿;连翘长于凊热解毒,消痈散结并能疏散风热。二者配伍,疏散风热,凊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力增强。常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以及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疮疡.
3、牛蒡子配柽柳:牛蒡子能疏散表邪而解毒透疹;柽柳能发表透疹。二药相合,增强解表透疹之功。常用治麻疹透发不畅及瘾疹瘙痒者.
4、牛蒡子配白芷:牛蒡子清热解毒消肿;白芷活血消肿排脓。二者配伍,解毒消肿排脓之功更优。常用治疮痈肿痛或脓成不溃,并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以增强其排脓解毒之功。
5、牛蒡子配山药:牛蒡子清热宣肺祛痰;山药补益脾肺。二药相伍,清化痰浊而不伤正,补益肺脾而不滞痰,具有清化痰热,补益脾肺之功。常用治咳嗽日久不愈,咳痰不畅,体质较弱者。
鉴别用药
1、生牛蒡子与炒牛蒡子:牛蒡子生用长于疏散风热、解毒、止痒,多用于风温初起、肤热风痒、痄腮丹毒、疮毒痈肿诸证。炒制后易于捣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常用于透疹及治疗咳嗽咽喉肿痛方面。此外,炒制后可缓和其滑利寒凉之性,制约润肠通便的作用。
2、薄荷、牛蒡子与蝉蜕:薄荷、牛蒡子与蝉蜕皆性寒凉,均能疏散风热、透疹、利咽,均可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风疹瘙痒;风热上攻,咽喉肿痛等。但薄荷辛凉芳香,清轻凉散,发汗之力较强,故外感风热,发热、无汗者薄荷首选。且薄荷又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也可用于风热上攻,头痛、目赤肿痛、多泪;肝郁气滞,胸闷、胁肋胀痛、月经不调、脉弦等。牛蒡子辛散苦泄,性寒滑利,兼能宣肺祛痰,故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咳痰不畅者,牛蒡子尤为适宜。也可用治肺热咳嗽、咳痰不畅者。同时,牛蒡子外散风热,内解热毒,又具有凊热解毒散肿之功,也常用于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等热毒之证。因其性偏滑利,兼能滑肠通便,故上述病证兼大便秘结者尤为适宜。蝉蜕甘寒质轻,发汗之力不如薄荷,清热之力不如牛蒡子,既能疏散肺经风热而利咽疗哑、透疹止痒,又长于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凉肝息风止痉。也常用于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翳膜遮睛,急慢惊风,破伤风证。此外,还常用以治疗小儿夜啼不安,有镇静作用。
3、牛蒡子与射干:两药均味苦性寒归肺经,皆能凊热解毒,消肿利咽,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然牛蒡子味辛兼入胃经,以疏散风热为主,又能透疹,兼通利二便,善治麻疹不透、痈肿疮毒、痄腮喉痹。射干苦寒降泄,善凊肺泻火,长于降气消痰,治肺热痰盛咳喘。
4、桔梗与牛蒡子:二者均有利咽喉、通二便之功,皆可治咽喉肿痛、二便不通。但牛蒡子属解表药,性寒而滑利,尤善疏散风热,透疹,兼能解毒消肿,故可用于风热感冒、麻疹不畅、痈肿疮毒等;桔梗属化痰药,长于宣肺化痰、利咽、排脓,适用于肺气不宣之咳嗽痰多、咯痰不爽、咽喉肿痛、失音、肺痈咳吐脓痰等。
相关药品
羚羊感冒胶囊(片)、小儿清咽颗粒、清肺消炎丸、五福化毒丸、清咽利膈丸。
相关方剂
银翘散(《温病条辨》)、竹叶柳蒡汤(《医学广笔记》)、消风散(《外科正宗》)、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药膳食疗
牛蒡子粥:
1、功效:治疗热性感冒。其症状表现为痰咳不出来、咽痛、爱喝水、有黏稠的鼻涕、舌头红色、舌苔变黄、脉搏也比平常快。
2、原材料:薄荷6g。牛蒡子10g,粳米适量。
3、做法:先将牛蒡子煮15分钟,取出后留下汁水备用。将粳米煮成粥10分钟后放入薄荷,在粥快好时,放入牛蒡子药汁水,煮5分钟即可。
4、用法:早、晚温服。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8月果实呈灰褐色时,分批采摘,堆积2-3d,曝晒,脱粒,扬净,再晒至全干。
炮制方法
1、牛蒡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2、炒牛蒡子:取净牛蒡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有爆裂声。表面微显焦斑,有香气逸出时取出。用时捣碎。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材鉴别
鉴别
1、本品粉末灰褐色。内果皮石细胞略扁平,表面观呈尖梭形、长椭圆形或尖卵圆形,长70-224μm,宽13-70μm,壁厚约至20μm,木化,纹孔横长;侧面观类长方形或长条形,侧弯。中果皮网纹细胞横断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具细点状增厚;纵断面观细胞延长,壁具细密交叉的网状纹理。草酸钙方晶直径3-9μm,成片存在于黄色的中果皮薄壁细胞中,含晶细胞界限不分明。子叶细胞充满糊粉粒,有的糊粉粒中有细小簇晶,并含脂肪油滴。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牛蒡子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牛蒡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及对照药材溶液各3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40∶8∶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材性状
瘦果长倒卵形,两端平截,略扁,微弯,长5-7mm,直径2-3mm。表面灰褐色或淡灰褐色,具多数细小黑斑,并有明显的纵棱线。先端较宽,有一圆环,中心有点状凸起的花柱残迹;基部狭窄,有圆形果柄痕。质硬,折断后可见子叶两片,淡黄白色,富油性。果实无臭;种子气特异,味苦微辛,稍久有麻舌感。
饮片性状
1、牛蒡子参见药材性状。
2、炒牛蒡子形同牛蒡子,色泽加深,微有香气。
常见伪品
伪品:
1、大鳍菊:为菊科植物大鳍菊OnopordlonacanthiumL.的干燥成熟果实。果实呈卵形,略扁,长4.5-6mm,宽2-3mm;表面灰白色或灰褐色,背腹面中间有一条较明显的纵棱,两边分布有横向波状细密纹理,顶端钝圆。
2、水飞蓟:为菊科植物水飞蓟Silybummarianum(L.)Gaertn.的果实。本品呈长椭圆形,略扁,两侧略不对称,长5-7mm,宽2-4mm,顶端具白色环,中央常有一半球形突起;基部有一窄缝状着生痕,表面灰白色或暗褐色,具光泽。背腹两面各具一条纵棱线,果皮坚硬。
3、云木香:为菊科植物云木香AucklandialappaDeene的果实。本品呈楔形,两端平截,多背腹微弯曲,具四纵棱,长0.7-1.2cm,宽2-3mm。顶面观呈不规则三角形或四边形。表面灰褐色至灰黑色,有黑褐色斑点。气微,味苦、麻舌。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牛蒡属植物牛蒡。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高1-2m。根粗壮,肉质,圆锥形。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带紫褐色,有纵条棱。基生叶大形,丛生,有长柄;茎生叶互生;叶片长卵形或广卵形,长20-50cm,宽15-40cm,先端钝,具刺尖。基部常为心形,全缘或具不整齐波状微齿,上面绿色或暗绿色。具疏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头状花序簇生于茎顶或排列成伞房状,直径2-4cm,花序梗长3-7cm,表面有浅沟,密被细毛;总苞球形,苞片多数,覆瓦状排列,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钩曲;花小,红紫色,均为管状花,两性,花冠先端5浅裂,聚药雄蕊5,与花冠裂片互生,花药黄色;子房下位,1室,先端圆盘状,着生短刚毛状冠毛;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灰褐色,具纵棱,冠毛短刺状,淡黄棕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中南、西南、西北及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等地。
道地产区
主产于东北及浙江省。此外,四川、湖北、河北、河南、陕西等省亦产。
生长环境
常栽培。野生者,多生于山野路旁、沟边、荒地、山坡向阳草地、林边和村镇附近。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怕涝。种子发芽适宜温度20-25℃,发芽率70%-90%。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繁殖方式
用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播种期南方于秋季8-9月;北方于春季3-4月;夏季亦可播种。如遇干旱,出苗不易整齐;秋播如果太晚,第2年则不能开花结实。直播或育苗移栽法,以直播为主。播种前将种子放在30-40℃温水中浸泡24h,按行株距70cm×50cm开穴,穴深10cm,穴内施腐熟厩肥或堆肥,填一薄层细土,播5-6粒种子,浇水,覆土3-5cm,稍加镇压。每1hm2用种量15-30kg。播后10d左右出苗。育苗移栽法,3月上旬育苗,5月上旬移栽。
病虫防治
1、白粉病:发病初期喷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2、褐斑病:5-6月发病,可喷代森锌6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3、另有花叶病为害。虫害有食子虫、蚜虫、红蜘蛛,以及银纹夜蛾、地老虎等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