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

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湿热内阻、温热火盛、疮疡痈疽患者

脾胃虚弱、大便溏泄者

营养功效 注意事项 食用方法

功效作用

黄芩是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一般在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后可用。本品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 1、清热燥湿 黄芩可用于湿热所致的多种疾病,如湿温发热汗出、胸闷苔腻,或湿热黄疸、湿热泄泻、痢疾、腹痛、湿热淋证等。 2、泻火解毒 对于肺火咳嗽、痰黄黏稠,或高热、头昏等温热性质的疾病,应用黄芩可发挥泻火的功效。解毒作用一般用于疮疡痈疽等,可单用或与大黄、白蔹等同用。 3、止血安胎 黄芩的安胎用药一般用于妊娠胃热、呕吐不能食者,也用于火热动胎、胎元不固、胎动下血,如有吐血、衄血、崩漏等症状,也可配合应用黄芩。

营养价值

黄芩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类、萜类、微量元素等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黄芩素苷等物质。挥发油类含有β-芳樟醇等醇类物质,酸类成分如亚油酸、正十六烷酸、硬脂酸等。萜类含有多种倍半萜木脂素苷类。此外,本品还含有高含量的铁、铜、锌、锰以及苯甲酸、β-谷甾醇、豆甾醇等物质。

不宜同食 1、维生素C 维生素C可将黄芩所含苷类分解成为苷元和糖,从而影响疗效,故不宜同用。 2、洋地黄 黄芩不宜与洋地黄类强心苷同用,容易发生强心苷中毒。 适宜和禁忌 适宜:湿热内阻、温热火盛、疮疡痈疽患者 黄芩可以清热燥湿,用于黄疸、泄泻、淋证等多种湿热所致的疾病。黄芩对于温热火盛性质的疾病有较好的缓解效果,如肺火咳嗽、黄痰等。黄芩可以解毒,对疮疡痈疽患者,外用黄芩可以缓解症状。 禁忌:脾胃虚弱、大便溏泄者 黄芩较为苦寒,容易伤人脾胃,因此脾胃虚弱、大便溏泄的人群最好不要食用黄芩,容易加重患者的不适症状。 母婴宜忌

孕妇可适量食用。黄芩具有安胎的效果,孕期应在医生指导下食用,可以缓解呕吐、胎动不安等症状。

婴幼儿可适量食用。婴幼儿如有肺热旺盛等症,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食用黄芩。

温馨提示

野生黄芩主要分布在中国内蒙中东部和东北三省大部,栽培黄芩主要分布在山东、山西、陕西、甘肃。

食用方法

1、煎汤 取适量黄芩加水后进行煎汤,内服即可。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