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异物的典型病例,多数由于儿童口含异物,哭、笑、嬉戏过程中突然发生呛咳导致的。因为小儿磨牙尚未发育,咀嚼功能不完善,咽喉反射功能不健全,不易将口中瓜子、花生等食物嚼碎;儿童对口含异物的危害无意识,喜将小物体或玩具置于口中玩耍,在哭闹、嬉戏或跑跳、跌倒时,易将异物误吸入呼吸道内。
气管、支气管异物,当异物进入时,立即会引起剧烈呛咳及反射性喉痉挛而出现憋气、面色青紫等,进入气管内可引起强烈的咳嗽,异物较小,则症状轻微并可暂时缓解。异物若可随呼吸气流上下活动,引起阵发性咳嗽,停留小支气管内,一段时间内可无症状或轻微咳嗽、喘鸣。异物若长期存留,可导致长期不愈的支气管炎和肺炎,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最常见的临床急诊之一,治疗不及时可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梗阻等,严重时可出现危及患者生命的心肺、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其常发生于儿童,尤其以1-5岁多见。
异物根据来源不同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由口误入下呼吸道的一切身体之外的异物均为外源性异物,临床上以植物性异物多见,如花生、葵花籽、栗子、豆类等。因右主支气管与气管长轴相交角度小,几乎位于气管延长线上,同时右主支气管短而管径较粗,故右支气管异物的发病率较左侧高。一侧支气管的异物若位置相对固定,气流交换的功能多可由对侧肺叶代偿,暂时不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异物吸入史是最重要的诊断依据,如儿童口含异物,哭、笑、嬉戏过程中突然发生剧烈的呛咳,此后出现反复阵发性咳嗽憋喘。但部分儿童,异物史可能不明确,若有突然发生而又久治不愈的咳喘,并伴有或不伴有发热、憋气,或长期不愈、反复发生的支气管肺炎,应考虑气管异物的可能。活动性气管异物在咳嗽时或呼气末期可闻及声门拍击声,支气管异物可能两侧肺部听诊呼吸音不对称,或伴有肺不张、肺气肿、肺炎等体征。胸透或胸片仅可明确诊断金属类不透光的异物,但对植物类可透光异物不能直接诊断,但有以下征象有重要参考意义:纵膈摆动,肺气肿,肺不张,肺部感染。肺部三维重建CT或CT支气管成像有助于明确有无异物并确定其阻塞部位。支气管镜检查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确诊的金标准,影像学检查仅为参考性指标,不能证实其是否存在,特别是对于植物类可透光异物来说。支气管镜检查既可明确诊断或排除支气管异物,同时又是异物取出的有效治疗手段。
气管、支气管异物有危及生命可能,而且取出异物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及时明确诊断,尽早行异物取出术,可防止窒息及其他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法是最常用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气管、支气管异物若不及时诊治,预后不良。早期异物嵌顿声门可引起窒息,长期存留可出现心肺并发症,均可导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或术后发生危险引起死亡。
呼吸道异物是最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之一,也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此病危险性的认识,了解预防知识,防止此病的发生。
1、避免给2岁以下儿童吃整粒的花生、瓜子、豆类食物;避免儿童接触可放入口、鼻内的小玩具。
2、口含食物时或进食时,应避免嬉笑、哭闹、打骂,以免深吸气时发生误吸,将食物误吸入气道成为异物。
3、教育儿童不要口含食物或玩具,如已发现,应婉言劝说,使其吐出,不能用手指强行掏取,以免引起哭闹误吸入气道。能放入口中的细小物件和零食,不要放置在小孩能拿到的区域。成人应避免口含异物作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