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蝎_功效作用注意事项用药禁忌用法用量

概述
药物介绍
全蝎是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
全蝎药性平和,味辛。归肝经。有毒。
全蝎的化学成分包括氨基酸、多肽类、蛋白质、脂类、组织胺、有机酸、微量元素等。其中,氨基酸和多肽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功效作用
用途
全蝎具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全蝎有镇痛、抗癫痫、抗惊厥、抗肿瘤、抗寄生虫、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免疫、保护肾脏等作用。
全蝎可以用于治疗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破伤风、半身不遂、中风口㖞、偏正头痛、风湿顽痹、瘰疬痰核、痈肿疮毒等。

用法用量
如何用药
全蝎可以煎汁内服,也可以研末入丸、散剂服用。服用时要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3~6克;研末入丸、散服用时,每次0.5~1克。
外用时,取适量全蝎研末撒敷患处,可治疗疮疡肿毒等。
全蝎可以泡酒使用。
全蝎祛风酒:与人参、鸡血藤、木瓜等中药配伍泡酒,有祛风活络、益气舒筋、除痹痛、利关节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关节痹痛、半身不遂、麻木瘫痪、低血压等。
三七全蝎酒:与三七、莪术、土鳖虫等中药配伍泡酒,有舒筋活络、散瘀镇痛、祛风除湿、强筋壮骨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骨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等。
温馨提示
全蝎有毒,内服不可过量,使用前必须咨询专业医生,并遵医嘱使用药物,以免发生中毒反应。

用药禁忌
用药须知
全蝎过敏者,禁止使用。
虫类药过敏者,请谨慎使用全蝎。
血虚生风者,禁止使用全蝎。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孕妇禁止使用全蝎。
哺乳期女性避免服用全蝎;如果需要外用,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使用禁忌
生冷、油腻、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类,可能会影响全蝎的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如果全蝎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全蝎有毒,毒性成分主要为蝎毒。
过量服用全蝎会引起中毒反应,严重时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出现以下情况时,请立即停用,并马上送往医院急救。
呼吸困难
皮肤、黏膜变为青紫色
昏迷
过量服用,出现以下情况时,请立即停用,并及时就医治疗。
头痛头晕
心慌心悸
烦躁不安
四肢痉挛
服用全蝎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停用,并及时就医治疗。
全身性红色皮疹及风团
皮肤瘙痒
发热

功效对比
全蝎是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蜈蚣是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两者功效基本相同。
全蝎和蜈蚣都具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解毒散结的功效,都可用于治疗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破伤风、半身不遂、中风口歪、偏正头痛、风湿顽痹、瘰疬、疮疡等。
蜈蚣药性温燥,药力较猛;全蝎药性平和,息风镇痉、攻毒散结的作用没有蜈蚣强。

用药误区
误区:全蝎用于治疗痈肿疮毒、瘰疬痰核时,只能外用。
全蝎有解毒散结的作用,可以治疗痈肿疮毒、瘰疬痰核、瘿瘤等多种病证。用于治疗痈肿疮毒、瘰疬痰核时,既可以外用,也可以内服。如治疗瘰疬时,既可以用浸泡过全蝎的麻油涂擦患处,也可将全蝎与半夏、马钱子等制成丸剂内服。

其他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选购
如何选购
全蝎主产于山东、河北、安徽、湖北、辽宁等地。
全蝎具有如下特征:
全蝎的头胸部与前腹部为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为尾状,皱缩弯曲。头胸部为绿褐色,前面有1对短小的螯肢和1对比较长的钳状脚须,形似蟹螯。腹面有4对7节的足,末端各有2个爪钩;前腹部由7节组成,第7节颜色比较深;后腹部为棕黄色,由6节组成,节上都有纵沟,末节有锐钩状的毒刺,毒刺下方无距。背面为绿褐色,有梯形的背甲覆盖,背甲上有5条隆脊线。全蝎有轻微的腥味,品尝时有咸味。
品质好的全蝎形体比较完整,黄褐色,盐霜比较少。
存放于干燥的地方,注意防虫蛀。
温馨提示
全蝎有毒,请从正规药店及医疗机构购买和使用。

相关中成药
头痛宁胶囊:具有息风涤痰、逐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偏头痛及痰瘀阻络型紧张性头痛。
癫痫平片:具有豁痰开窍、平肝清热、息风定痫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痰闭阻引起的癫痫。
麝香风湿片:具有祛风除湿、活络镇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寒痹、手足拘挛、关节疼痛等。
双参龙胶囊:具有益气活血、舒心通脉的功效,多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引起的胸痹,可以缓解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气短等不适症状;也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等。
复方牵正膏:具有祛风活血、舒筋活络的功效,用于治疗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肌肉麻木等。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3]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饮片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4]
钟赣生.中药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5]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上册.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6]
罗兴洪,赵霞,蔡宝昌.古今药酒大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7]
刘珍才.实用中毒急救数字手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