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药物介绍
去羟肌苷是一种属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抗病毒药,用于治疗HIV感染。
制剂规格
药物的制剂和规格不同,它们的给药方法、途径和吸收速度、稳定性也不一样,各有特点。不同厂家的制剂因制作工艺不同,其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可能也不一样。具体如何选择请咨询医生。去羟肌苷儿科常用制剂和规格如下。
片剂:50mg,100mg。
功效作用
用途
去羟肌苷常与其他抗病毒药联用(鸡尾酒疗法),适用于1型HIV感染。
用法用量
如何用药
儿童处在身体发育阶段,肝脏、肾脏、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因此用药不同于成人,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
大于8月龄小儿,120mg/(m²•次),一日2次。
2周~8月龄婴幼儿,100mg/(m²•次),一日2次。
肾功能低下者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片剂应充分咀嚼或溶于1小杯(>30ml)水中,搅拌均匀后立即服用。
用药禁忌
用药须知
禁止用药
对去羟肌苷过敏的患者请禁止使用。
谨慎用药
有胰腺炎病史和三酰甘油水平升高的患者慎用。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亦应慎用。
苯丙酮尿症患者、摄钠量受限的患者,慎用本品。
去羟肌苷与一些药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药物,使用去羟肌苷前请务必告知医生,并咨询医生是否能用药,如何用药。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应而拒绝用药。你可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者咨询医生,了解去羟肌苷的药物不良反应,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去羟肌苷的严重毒性是胰腺炎,有时可导致死亡。发生胰腺炎的危险性与剂量大小有关,可随剂量增加而增大。
单独或联合应用均可能发生乳酸性酸中毒、伴有脂肪变性的重症肝脏肿大。
视网膜病变和视神经炎,在成人和小儿患者中,均有视网膜病变和视神经炎发生。15%的用药患者可发生周围神经炎,表现为手足麻木刺痛。
全身性反应如脱发、过敏反应、无力、疼痛、寒战和发烧。
消化系统如厌食、消化不良和腹胀。
外分泌腺炎症如胰腺炎(包括死亡患者)、涎腺炎、腮腺肿大、口干和干眼。
造血系统如贫血、白细胞缺乏症和血小板缺乏症。
肝脏,如乳酸性酸中毒和肝脏脂肪变性,肝炎和肝功能衰竭。
代谢障碍如糖尿病,低血糖和高血糖。
肌肉骨骼系统如肌肉疼痛(伴有或不伴有肌酸磷酸激酶的升高)、横纹肌溶解,会出现肾功能衰竭而需血液透析。关节痛和肌肉病变。
眼科:视网膜脱色素和视神经炎。小儿患者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类型和发生率均与成人相同。
其他不良反应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用药注意
用药期间,当患者发生腹痛、恶心、呕吐和血清淀粉酶或脂酶水平上升时,应立即停药,直至临床上排除了胰腺炎。
一旦患者的胰腺炎已恢复。必须时,可以重新从低剂量开始给药,逐渐加量。
一旦出现乳酸中毒或明显的肝毒性(包括肝肿大和脂肪变性,转氨酶可能不升高),去羟肌苷治疗应暂缓。
应常监测患者的视网膜,如发生了病变应停药。
治疗中,如肝肾功能恶化应停药,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如果我漏服药物怎么办?
尽快补充漏服的药物。如果到了下次服药时间,就不要加用所漏服的药物。
如果我服药过量了怎么办?
过量服药可能会引起胰腺炎症状(腹痛、恶心、呕吐)等,请尽快拨打120急救,或者到医院急诊科就医。
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如果不良反应较大,需要就医。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以决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换用其他药物。
什么情况下需要急救?
去羟肌苷罕见急性过敏反应,但一旦发生下列急性过敏反应表现,请立即寻求急救处理:荨麻疹,呼吸困难,脸部、嘴唇、舌头或者咽喉肿胀,甚至休克等。
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
出现过敏反应、无力、疼痛、寒战和发烧。
出现周围神经炎,表现为手足麻木刺痛。
腮腺肿大、口干和干眼。
视网膜脱色素和视神经炎。
关节痛和肌肉病变。
去羟肌苷如何保存?
去羟肌苷药品应该在室内避光、干燥处密闭保存。
不要将该药物分享给与你有相同症状的人使用。
药物要远离儿童。
药物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可能与去羟肌苷相互作用,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疫苗、维生素、草药等。这些药物与去羟肌苷一起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去羟肌苷与其他有相似毒性的药物合用时,其不良反应比单用去羟肌苷分散片更易发生。去羟肌苷与司他夫定合用时,无论是否与羟基脲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都会增加,如胰腺炎和肝功能异常等。去羟肌苷与司他夫定合用时,外周神经病变发生率也会增加。
同时服用含镁或铝的抗酸药物,两者的抗酸成分会加重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药物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处方药应该由医生开置,非处方药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去羟肌苷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开处方使用。自行用药可能会增加你的相应滥用药物风险:浪费药物资源,贻误病情,产生耐药,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去羟肌苷需要遵照医生处方足量、足疗程应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要轻易减量、停药,以免形成耐药、病情反复或者再次加重。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2]
胡亚美,张金哲,江载芳.儿科药物治疗学.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3]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化学药.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4]
https://www.dru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