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药物介绍
烯丙吗啡为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以拮抗μ受体为主,且对δ受体有强烈的激动作用,也有一定的镇痛和抑制呼吸作用。用于吗啡、哌替啶等镇痛药过量中毒。
制剂规格
烯丙吗啡主要为注射剂,临床上主要使用氢溴酸烯丙吗啡。因为不同厂家的制剂因制作工艺不同,其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可能也不一样。具体如何选择请咨询医生。
氢溴酸烯丙吗啡注射液:1毫升:10毫克。
功效作用
用途
烯丙吗啡有拮抗阿片受体激动药的作用,包括镇痛、欣快感、呼吸抑制、缩瞳等作用,但对镇痛作用拮抗不完全,可引起烦躁不安等症状,因此不作为镇痛药,而作为吗啡、哌替啶等镇痛药过量的解毒药。
对于麻醉性镇痛药成瘾者,烯丙吗啡激发戒断症状,可用于麻醉性镇痛药成瘾的诊断。
还可用于分娩前防止由于使用吗啡类或哌替啶引起的新生儿呼吸抑制。
复合全麻醉结束时拮抗阿片受体激动药的残余作用。
用法用量
如何用药
烯丙吗啡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拿药,并遵医嘱用药,包括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不得擅自按照药品说明书自行用药。
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成人可用5~10毫克,必要时,10~15分钟以后可重复,总量不应该超过40毫克。
吗啡类药物引起的新生儿呼吸抑制,可给予肌内注射0.2毫克,必要时可再给1次(0.2~0.3毫克)。
用于对吗啡类药是否成瘾的诊断,成人皮下注射3毫克或静脉注射0.4毫克,阳性症状为已缩小的瞳孔略放大,戒断症状出现提早,并可在尿中检测到吗啡等而得以证实。
有以下情况的患者,应注意调整服药剂量:
肝功能损害患者起始剂量应为常用量的1/3~1/2。
肾功能损害患者起始剂量和维持剂量也应酌减并加强监测。
用药禁忌
用药须知
禁止用药
对烯丙吗啡过敏的患者禁用。
羟考酮过敏、支气管哮喘、呼吸功能抑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禁用。
妊娠期妇女禁用。
谨慎用药
哺乳期妇女请避免使用烯丙吗啡。
昏迷、急性酒精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前列腺肥大或尿道狭窄患者慎用。
烯丙吗啡与一些药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药物,使用烯丙吗啡前请务必告知医生,并咨询医生是否能用药,如何用药。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应而拒绝用药。你可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者咨询医生,了解烯丙吗啡的不良反应,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烯丙吗啡不良反应包括
恶心、呕吐、便秘、眩晕、头疼、瘙痒、出汗、呼吸抑制等。
大剂量可引起发音困难、缩瞳、倦怠和发汗等。
长期使用烯丙吗啡患者除便秘外,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可明显减轻或消失。
其他不良反应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用药注意
本品对麻醉药或巴比妥类所引起的呼吸抑制无效。
本品可加重乙醇或其他非阿片类药物所引起的呼吸抑制。
药物可导致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特别是用药过量或同时服用中枢抑制药,以及原有中枢神经疾病或呼吸功能障碍者。遇有不能唤醒的过度镇静或呼吸变浅、呼吸率减慢者,应停用阿片药,并按中毒处理。
虽然产生身体依赖和滥用性的可能性小于吗啡,但长期、频繁或大量使用烯丙吗啡也可产生身体依赖或成瘾。
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烯丙吗啡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便秘、眩晕、头痛、瘙痒、出汗、呼吸抑制等,为阿片受体兴奋所致。如果不良反应较大,需要就医。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决定是否继续用药,或者换用其他药物。
什么情况下需要急救?
药物可导致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特别是用药过量或同时服用中枢抑制药,以及原有中枢神经疾病或呼吸功能障碍者。如出现不能唤醒的过度镇静或呼吸变浅、呼吸率减慢者,需要急救。
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
大剂量使用可引起呼吸抑制和幻视,需要就医。
烯丙吗啡应该如何保存?
烯丙吗啡药品应该在室内密封、遮光保存。
不要将该药物分享给与你有相同症状的人使用。
药物要远离儿童放置。
药物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可能与烯丙吗啡相互作用,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疫苗、维生素、中药等。这些药物与烯丙吗啡一起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烯丙吗啡对于喷他佐辛和其他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药引起的呼吸抑制无效,反可使之加重。
对巴比妥类或其他全身麻醉药引起的呼吸抑制无拮抗作用。
合理用药
药物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处方药应该由医生开置,非处方药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虽然烯丙吗啡产生身体依赖和滥用性的可能性小于吗啡,但长期、频繁或大量使用烯丙吗啡也可产生身体依赖或成瘾。
烯丙吗啡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处方使用。自行用药可能会增加不合理使用药物的风险:浪费药物资源,贻误病情,产生耐药性,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烯丙吗啡需要遵照医生处方足量、足疗程应用。病情完全控制前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要轻易减量、停药。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
熊方武,余传隆,白秋江,等.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化学药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5]
https://www.dru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