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疱疮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6月2日 41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可通过接触传播的皮肤感染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红斑、水疱、脓疱,易破溃而结蜜黄色脓痂
本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
主要采取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定义
脓疱疮又称“传染性脓疱病”,俗称“黄水疮”,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
以发生红斑、水疱、脓疱,易破溃而蜜黄色脓痂为特征。
脓疱疮是一种易于通过接触传染的浅表皮肤感染,有较强的传染性,可在日托中心、幼儿园和小学中广泛流行。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以下类型。
接触传染性脓疱疮
又称寻常型脓疱疮,传染性强,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发生流行。
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面部等暴露部位为多。
深脓疱疮
又称臁疮,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所致。
多见于营养不良的儿童或老人。
好发于小腿或臀部。
大疱性脓疱疮
主要由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
多见于儿童,成人也可以发生,特别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
好发于面部、躯干和四肢。
新生儿脓疱疮
是发生于新生儿的大疱性脓疱疮,起病急,传染性强。

发病情况
脓疱疮在夏秋季高发,尤其是夏末秋初,多汗闷热的天气发生频率最高。
脓疱疮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但最常见于2~5岁的儿童,是儿童中最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皮肤疾病。成人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低下时也易患病。
儿童中男童、女童发病率均等,而在成年人中男性更为常见。

病因
致病原因
脓疱疮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炎症。本病具有传染性,可通过自体接种或接触传染两种方式传播到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或者传染给他人。
致病菌
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90%以上。
其次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也可由两种细菌混合感染引起。
传染源
患有脓疱疮的患者。
传播途径
自体接种:身体其他部位接触皮损处疱液,引起感染。
接触传染:接触患者的皮损处而感染,接触被患者污染的被子、梳子、玩具或书等被感染。
易感人群
任何人都有可能被传染,常见于有以下特点的人群。
皮脂不多或皮肤娇嫩的婴幼儿。
弄污及擦破皮肤。
被昆虫叮咬后。
免疫力下降(如免疫功能缺陷、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
营养不良。
瘙痒性皮肤病患者,搔抓破坏皮肤屏障。
居住拥挤及卫生条件差。
环境温度高、潮湿,出汗多。

症状
主要症状
脓疱疮类型不同,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接触传染性脓疱疮
发病部位:皮损以面部等暴露部位多见。
皮损特点:
皮损初为红色斑点或小丘疹,迅速转变成脓疱,常因搔抓使相邻脓疱向周围扩散或融合。
疱周围有明显红晕,疱壁薄,易破溃、糜烂,脓液干燥后形成蜜黄色厚痂。
陈旧的痂一般于6~10天后脱落,不留瘢痕。
深脓疱疮
发病部位:好发于小腿或臀部。
皮损特点
皮损初起为脓疱,渐向皮肤深部发展,表面有坏死和蛎壳状黑色厚痂。
黑色厚痂周围红肿明显,去除痂后可见边缘陡峭的碟状溃疡。
伴随症状:患者自觉疼痛明显。
病程:2~4周或更长。
大疱性脓疱疮
发病部位:好发于面部、躯干和四肢。
皮损特点
皮损初起为米粒大小水疱或脓疱,随后迅速变为大疱。
水疱疱液先清澈后浑浊,疱壁先紧张后松弛,直径1厘米左右,疱内可见半月状积脓。
疱周红晕不明显,疱壁薄,易破溃形成糜烂结痂。
痂壳脱落后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新生儿脓疱疮
起病急,皮损为广泛分布的多发性大脓疱。
疱周有红晕,破溃后形成红色糜烂面。

其他症状
部分病情严重者可有发热、寒战、淋巴结肿大、咳嗽等症状。

并发症
蜂窝织炎
病情严重者引起皮下组织感染,最终可能扩散到淋巴结和血液。
可有局部红肿、疼痛明显,多有寒战、高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淋巴结炎
可有淋巴结肿大、压痛,发热、寒战等。
脓毒血症
感染严重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可有发热、寒战、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青灰、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软弱无力、不思饮食、气急、脉速,甚至呼吸困难等。
肺炎
新生儿脓疱疮可并发肺炎,出现咳嗽、喘鸣、嘴唇和甲床青紫、发热、寒战等。
脑膜炎
新生儿脓疱疮可并发脑膜炎,出现高热、寒战、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
急性肾小球肾炎
少数患者由接触传染性脓疱疮引起,主要与链球菌感染有关,可有乏力、食欲缺乏、发热、头痛、头晕、水肿、血尿、尿量减少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性病科
如果皮肤出现水疱、大疱、脓疱等,建议及时就医。
急诊科
如果出现寒战、高热、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等症状,建议立即到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如果面部出现皮肤损害,避免化妆遮盖。
就医前可适度清洁皮肤,不要用力搓洗或搔抓,以免加重皮肤损害。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什么时候发现皮疹的?
皮疹发生的部位有哪些?
局部是否有红、肿、热、痛的表现?
是否有疲倦、发热等情况?
以前是否出现过类似症状?
病史清单
是否对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过敏?
是否有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
是否有瘙痒性皮肤病?
近期是否接触过该病的患者?
近期是否精神紧张、压力大?
检查清单
皮肤细菌涂片/培养
用药清单
糖皮质激素(口服、注射):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
免疫抑制剂(口服、注射):环孢素、甲氨蝶呤
清洁外用药:炉甘石洗剂、高锰酸钾溶液
抗菌药(外用):莫匹罗星、夫西地酸、红霉素
其他:维生素片/胶囊、蛋白粉、其他保健品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瘙痒性皮肤病等。
免疫力下降(如免疫功能缺陷、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
临床表现
症状:皮肤出现红斑、水疱、脓疱,易破溃结蜜黄色脓痂。
体征:新生儿脓疱疮,医生通过查体可发现尼氏征阳性,可有以下表现。
手指挤压水泡一侧,水泡沿推压方向移动。
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
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脱落。
牵扯已破损的水泡壁时,可见水泡周边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脱落。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血常规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感染。
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细菌培养
如果血常规提示机体有细菌感染,需要进一步对疱液、脓痂等进行细菌培养,可以明确致病菌,有利于医生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细菌培养检查:可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组织病理学检查
一般不会用到,偶尔在诊断不明确时需要做此项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如下。
脓疱位于角质层下,疱内含有纤维蛋白及大量破碎中性粒细胞,并有少数淋巴细胞及变形的表皮细胞。
在细胞外或中性粒细胞内可见球菌团。大疱底部可见少数棘刺松解细胞。

鉴别诊断
丘疹性荨麻疹
相似点:发病季节都以夏秋季节多见,症状都会有水疱及皮肤瘙痒。
不同点:
丘疹性荨麻疹除瘙痒外,还会有刺痛或灼痛,局部发红,有风团或淤点,皮损中心有叮咬痕迹。
脓疱疮以炎症为主,无叮咬痕迹。
水痘
相似点:症状都有水疱、结痂。
不同点:
水痘多见于冬春季节,发疹时常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以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水疱和结痂“四世同堂”的皮疹为特征,水疱可有肚脐窝状的凹陷,累及头皮及口腔黏膜。
脓疱疮多见于夏秋季节,出现水疱和脓疱时可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水疱和脓疱无凹陷,口腔黏膜不会出现水疱。

治疗
一般治疗
患者应简单隔离,对已污染的衣物及环境应及时消毒,以减少疾病传播。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注意休息,如无特殊禁忌证多饮水。

药物治疗
局部外用药物
局部以杀菌、消炎、干燥、止痒及清除分泌物为治疗原则。
皮肤上出现红斑、脓疱未破溃可外用10%炉甘石洗剂。
脓疱较大时应抽取疱液,脓疱破溃者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或0.5%新霉素溶液清洗湿敷,再外用抗生素软膏。
外用抗生素类药物,常用的有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软膏及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等。
注意事项
涂抹外用药物时需涂抹均匀,并覆盖超出皮疹范围0.5~1厘米,以便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时温度不可过高,以免刺激皮肤或降低药效。
按照医生指导进行用药,以获得最好的临床效果。
全身用药
皮损广泛,全身症状较重或经局部治疗无效者,可以全身应用抗菌药物。
常用抗菌药物如头孢唑啉钠、头孢他啶等,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可有效控制感染。
必要时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
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要足量、足疗程使用。
如果全身用药后有不适感或症状加重,要及时报告医生。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脓疱疮需要辨证施治,治疗应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避免迷信土方、偏方,以免加重感染。
方剂:清暑汤加减、参苓白术散加减等。
中成药:黄连解毒丸、参苓白术颗粒。

预后
治愈情况
一般预后良好,经过及时正确的治疗病变通常在7~10天后消退。

危害性
影响美观
发生在手部、面部、颈部等部位的水疱、脓疱,会影响美观。
影响人际交往
由于本病具有传染性,可能会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引起并发症
严重的脓疱疮可引起蜂窝织炎、淋巴管炎,甚至可以引起脓毒血症或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加强营养,增加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的食入,如鸡蛋、瘦肉、新鲜水果和蔬菜,以增强抵抗力。
饮食应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韭菜等。
多饮水,以利于身体代谢产物的及时排出。
生活管理
防止传染:对已经污染的衣物及环境及时消毒,以便减少疾病的传播,单独使用洗漱用品。
正确止痒:应避免剧烈的烫洗、搔抓、摩擦,可适当使用止痒药物。
心态平和:保证良好的心态,积极治疗,可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等转移注意力。

预防
脓疱疮不仅要预防自身感染,患病者还要避免传染给他人。
预防感染
平时应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勤洗澡,经常换洗衣物;保证双手清洁,勤剪指甲。
有瘙痒性皮肤病或各种皮肤损伤时,要积极治疗,避免搔抓,保证皮肤的完整性。=
与脓疱疮患者接触时,注意自身防护。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积极锻炼,增加身体抵抗力。
免疫力低下的人要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避免传播
患病者应注意隔离。
及时消毒用过的物品,如衣物、床单、毛巾等。
触摸患处后,要及时清洗双手,避免接触物品。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郑捷. 皮肤性病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李乐之,路潜. 外科护理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
方洪元,邢卫斌,张秉新. 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
王宝玺.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皮肤病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

[5]
马琳. 儿童皮肤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6]
ISDH: Impetigo. [2022-11-04] (http://semj.sums.ac.ir/vol8/jul2007/impetigo.htm)

[7]
Impetigo: MedlinePlus Medical Encyclopedia. [2022-11-04] (http://semj.sums.ac.ir/vol8/jul2007/impetigo.htm)

[8]
Self-management – Impetigo – Mayo Clinic. [2022-11-04] (http://semj.sums.ac.ir/vol8/jul2007/impetigo.htm)

[9]
Baddour L. Impetigo. UpToDate, 2010.

[10]
Fleisher GR, Ludwig S. Textbook of Pediatric Emergency Medicine.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10.

[11]
Hartman-Adams H, Banvard C, et al. Impetigo: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2014, 90(4): 229–235.

[12]
Impetigo. [2022-11-08] (http://semj.sums.ac.ir/vol8/jul2007/impetigo.htm)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