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钙血症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概述

低钙血症指血清蛋白浓度正常的情况下,血钙≤2.13mmol/L
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肉痉挛、手足搐搦、皮肤干燥等
常由于维生素D代谢障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衰竭等原因引起
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定义
低钙血症是指在正常的血白蛋白浓度情况下,血总钙水平≤2.13mmol/L(8.5mg/dl)。
一般当血钙≤1.88mmol/L,血清钙离子≤0.95mmol/L时会出现不同程度低钙血症的症状。
体内钙磷代谢主要由甲状旁腺激素(PTH)、1,25-二羟维生素D₃(骨化三醇)和降钙素三种激素进行调节。
钙离子的主要生理作用包括成骨(起支持和保护作用)、凝血、调节细胞功能、调节酶的活性、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当钙离子的浓度降低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可引起抽搐)、抑制炎症和水肿等。

分类
根据血钙下降的速度可分为:急性低钙血症和慢性低钙血症。

病因
致病原因
急性低钙血症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因炎症坏死而释放脂肪酸,脂肪酸和钙结合导致低钙血症。
横纹肌溶解症:由于横纹肌受损、溶解,细胞膜被破坏进而肌细胞内容物释放入细胞外液及血液循环,产生内环境紊乱、急性肾损伤等,从而导致低钙血症。
慢性低钙血症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旁腺或甲状腺手术中误切除甲状旁腺,颈部放射治疗损伤甲状旁腺,以及遗传因素或自身免疫导致甲状旁腺发育障碍或损伤,引起甲状旁腺激素(PTH)生成减少。
由于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使PTH受体或受体后缺陷,PTH靶细胞对PTH反应完全或不完全丧失,从而造成低钙血症。
患有严重低镁血症患者可暂时性抑制PTH分泌,同时靶器官对PTH的反应性延迟,肠道吸收钙、肾小管重吸收钙等发生障碍,导致血钙浓度降低。
维生素D代谢障碍
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钙的吸收,维生素D代谢障碍可导致低钙血症,常见原因如下。
维生素D缺乏:阳光照射不足、营养不良和吸收不良。
肠道吸收障碍:患有小肠疾病、胰腺疾病和胆道疾病或进行过部分性胃切除。
维生素D羟化障碍:由于维生素D羟化障碍,使活性维生素D减少,引起肠钙吸收减少和尿钙增多,导致血钙降低。多见于肝衰竭、肾衰竭、遗传性1α-羟化酶缺乏症等。
维生素D分解代谢加速:长期应用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可使机体对维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晚期可出现低钙血症,与维生素D羟化障碍、高血磷、活性维生素D不足等因素有关。

症状
主要症状
神经肌肉症状
手足抽搐是低钙血症的典型表现之一,早期表现为手指及口周麻木。
严重的低钙血症还能导致支气管痉挛、癫痫发作等,也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出汗、声门痉挛、气管呼吸肌痉挛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抑郁及易激动等。
牙齿及皮肤症状
牙齿症状:牙釉质发育不全、出牙延迟、龋齿多甚至缺牙等。
皮肤症状:皮肤粗糙伴有裂纹、体毛稀疏易脱落和指(趾)甲变脆等。
眼部症状
白内障在慢性低钙血症患者中较常见,其严重程度与低钙血症的持续时间和血钙水平相关。
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野缺损、看东西重影等。

其他症状
心血管系统症状:患者可出现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
骨骼改变:病程长、病情重者可有骨骼疼痛,以腰背和髋部多见。

就医
就医科室
内分泌科
当出现指端或口周麻木和刺痛,手足与面部肌肉痉挛,甲脆易断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儿科
如果婴幼儿出现易激惹、囟门闭合迟缓、方头、鸡胸、O形或X形腿等,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出现手足搐搦(手足痉挛呈弓状,手指形成鹰爪状,足部踝关节伸直,脚趾同时向下弯曲)、呼吸暂停、意识丧失等症状时,建议立即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为了方便医生检查,女士尽量不要穿连衣裙。
建议记录症状发生的日期、每次发作持续的时间,供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是否有指端或口周麻木、刺痛,手足与面部肌肉痉挛?
是否有牙齿过早脱落、指甲易断、皮肤干燥?
病史清单
是否对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过敏?
是否患有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衰竭等疾病?
以前是否做过颈部手术或甲状腺切除手术、甲状旁腺切除手术等?
检查清单
化验检查:血电解质、尿电解质、血甲状旁腺激素(PTH)检测、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甲状腺功能
影像学检查:心脏超声、腹部超声、颅脑CT、颅脑磁共振成像、腹部CT、骨密度
其他检查:心电图
用药清单
钙剂:碳酸钙、葡萄糖酸钙、乳酸钙
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1α-羟化维生素D₃)、维生素D₃(胆骨化醇)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营养不良、肝硬化、肾衰竭、遗传性1α-羟化酶缺乏症等病史。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用药史。
颈部手术、甲状腺切除手术、甲状旁腺切除手术等手术史。
临床表现
症状
可出现指端或口周麻木和刺痛,手足与面部肌肉痉挛,皮肤粗糙,甲脆易断等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手足抽搐、癫痫发作、呼吸暂停、意识丧失等症状。
体征
面神经叩击试验阳性:手指弹击耳前2~3厘米处,可引起同侧口角或鼻翼抽搐,重者同侧面部肌肉亦有抽搐,但该试验特异性较低。
束臂加压试验阳性:通过给手臂局部加压,停止上臂静脉回流2~3分钟,可引起腕部痉挛或鹰爪样手,该试验较面神经叩击试验特异性更高。
实验室检查
血清电解质检测
主要是测定血清钙、磷等离子浓度。
多次测定血钙<2.13mmol/L,或血清钙离子<0.95mol/L可诊断为低钙血症。
多数患者血清磷增高,部分正常。
血甲状旁腺激素(PTH)检测
有助于区分是否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引起。
尿钙和磷排量分析
出现尿钙减少、尿磷排出量也减少。
其他实验室检查
可根据情况进行尿常规、肾功能、血镁、淀粉酶、血碱性磷酸酶、维生素D代谢产物、甲状腺功能、自身免疫抗体等实验室检查。
主要用于鉴别诊断,明确低钙血症的病因。
心电图检查
低钙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升高。心电图多表现为Q-T间期和ST段延长,T波低平或倒置。
注意事项:心电图的胸导联会置于胸部,检查时需安静、平卧,切勿深呼吸或变换体位。

鉴别诊断
低钙血症通过测定血电解质可以明确诊断,一般无须鉴别,重点是查找低钙血症的病因。

治疗
低钙血症主要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使血清钙正常或接近正常。
一般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营养不良、肝硬化、肾衰竭等。
营养支持:多吃富含钙、维生素D的食物,如海鱼、鸡蛋、牛奶和乳制品等。
调整药物:如果长期应用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可以按照医生的要求调整药物。

药物治疗
急性低钙血症
当患者突发手足搐搦、喉痉挛、癫痫发作、惊厥等情况时,需立即进行抢救治疗。
一般需给予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ml,注射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必要时1~2小时后重复注射,同时给予口服钙和维生素D制剂。
若抽搐严重难以缓解,可持续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血清钙水平,使之维持在>2.0mmol/L即可,避免发生高钙血症。
如抽搐和痉挛严重,可肌内注射地西泮或苯妥英钠,以迅速控制症状。
慢性低钙血症
钙剂
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补充钙剂,常用钙剂包括碳酸钙、葡萄糖酸钙、乳酸钙和氯化钙等。
轻度或无症状的慢性低钙血症患者, 经单纯口服钙剂治疗后,血钙就可以基本保持正常,症状得到控制。
常需联合应用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
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
常用药物包括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1α-羟化维生素D₃),维生素D₃(胆骨化醇)、维生素D₂(麦角骨化醇)等。
可能出现便秘、腹泻、持续性头痛、食欲减退、口内有金属味、恶心、呕吐、口渴、疲乏等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血、尿钙水平,并及时调整用药剂量,以避免维生素D过量中毒、高钙血症的发生。
镁剂
对伴有低镁血症者,可补充镁制剂,如门冬氨酸钾镁、硫酸镁等。
一般在低镁血症纠正后,低钙血症也可能随之好转。

预后
治愈情况
对于营养不良、药物等原因导致的低钙血症,一般在去除病因后可纠正。
对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慢性肾衰竭等病因导致的低钙血症,一般经及时规范治疗可缓解或控制症状,但多需长期用药。
进展迅速的严重低钙血症,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较高。

危害性
低钙血症可出现指端或口周麻木,手足与面部肌肉痉挛,皮肤干燥,甲脆易断等症状,可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
严重低钙血症患者可能突发手足搐搦、呼吸暂停、意识丧失等情况,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长期低钙血症患者易并发低钙性白内障、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骨质软化和骨质疏松等疾病。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保持正常饮食,不挑食、不偏食。
多吃含钙、维生素D多的食物,如海鱼、鸡蛋、牛奶和乳制品等。
生活管理
如果出现手足肌肉痉挛等情况,建议卧床休息,防止跌倒受伤。
多参加户外运动、多晒太阳。
戒烟限酒。
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

病情监测
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检测血清电解质、血甲状旁腺素(PTH)、尿电解质等,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情况,调整用药。

预防
保证膳食均衡、食物种类多样化、清淡饮食(少盐少油),可适量摄入乳制品。
经常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长期使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药物时,应当注意监测血钙,遵医嘱调整用药或补充钙剂。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慢性腹泻、慢性肾衰竭等。

参考文献

[1]
王建枝,钱睿哲. 病理生理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内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下册[M]. 1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4]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5]
王辰,王建安. 内科学:下册[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