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高弓足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2023年3月24日 35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概述
先天性高弓足(Congenital Cavus)又称爪形足,是一种以足纵弓较高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畸形。少部分为先天性发病,多数为3岁后发病,系神经系统疾患所致,如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空洞、遗传性神经疾患等。
病因
高弓足的发病原因仍不明。一些原因不明的高弓足常有家族发病史,故认为有遗传因素参与发病,但缺乏遗传学证据。
症状
由于畸形的程度不同,患者表现出轻重不等的症状和体征:
1.典型的畸形表现为高弓、马蹄、爪形趾畸形。足纵弓较高,足长度变短,可见跖趾关节背伸,趾间关节跖屈。跟腱挛缩,跖腱膜挛缩,胫前肌无力。足底跖骨头部皮肤可有胼胝形成,甚至发生坏死。
2.患者大多不能持久行走,足易疲劳,感觉酸痛。
3.足部无弹性,踝背伸受限。
4.足底接触地面的面积减小。但畸形轻者,站立负重时畸形减轻甚至消失,足印呈正常形态。
检查
X线检查,应摄负重条件下的足正侧位X线片。正常足第一楔骨远、近端关节面相互平行,而高弓足者因前足有跖屈畸形,多发生在第一楔跖关节,使远近端关节面的平等线在跖侧会聚。M′eary角测量距骨中轴线与第一跖骨中轴线的夹角,足弓正常时两条线相连续。若可测量出角度,表明足弓增高。
Hibbs测量跟骨中轴线与第一跖骨中轴线所形成的夹角,正常值为150°~175°。而高弓足畸形此角度减小。此外,正位片测量跟距角,若<20°表明有后足内翻畸形。
诊断
根据患儿步态异常、足纵弓增高伴爪形趾畸形,以及X线检查M′eary角增大、Hibbs角减小,可做出高弓足的诊断。但是,高弓足多系神经肌肉性疾病所引起的畸形,应该进一步检查,寻找原发性疾病或潜在的发病因素,如做肌电图、头颅或脊髓CT或MRI检查。明确病因对判断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治疗
1.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改善足行走功能,矫正并防止畸形加重。
2.轻度畸形,足弹性较好,站立负重时高弓畸形可减轻或消失者,可穿着低跟矫形鞋,有胼胝者加用跖垫。
3.中度和重度畸形需采用手术治疗:
(1)跖腱膜切断术 适用于痉挛性高弓足,可在1岁以后进行。一般选择内踝下前方,于前足背伸时跖腱膜最紧张处切断,术后石膏固定4~6周。
(2)足拇长伸肌腱后移术 适用于麻痹性高弓足。方法为将足拇长伸肌止点后移至第1跖骨头后,使成为防止前足下垂的动力肌腱。必要时可同时后移趾伸肌腱,并松解足跖侧挛缩的软组织。术后石膏固定3个月。
(3)中跗关节截骨、跗骨截骨矫形术和三关节融合术 适用于畸形明显的较大患儿或成年患者。足背侧跗骨V形截骨具有较多的优点,它不损伤跗骨骨骺,故适用于6岁以上的儿童。它不使足缩短,并可矫正前足内收、内旋畸形。其手术要点是:
1)取足背横切口或纵切口,于骨膜外显露足跗骨。
2)在足弓顶点设计V形截骨线,一般位于舟骨中央,内侧支从舟骨斜向第一楔骨内侧皮质。
3)完成截骨操作后,术者向远端牵拉前足,并将前足抬高,同时下压截骨远侧断端。如有内旋、内收畸形,可将前足外旋、外展,予以矫正。然后用一枚克氏针从第一跖骨内侧穿入,通过截骨线止于跟骨的外侧部分。术后用小腿石膏固定六周。解除石膏固定后,拔除克氏针,并摄X线片观察截骨愈合情况。若已愈合,可逐渐开始负重行走。
预后
近期治疗效果较好,但要注意术后复发的危险。

fengju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