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概述

胎龄大于28周但小于37周的新生儿
表现为体重轻、皮肤薄、体温不稳定、呼吸浅快而不规则、反应差等
病因尚不明确,主要与孕妇因素有关
治疗包括产房复苏治疗、急症处理、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定义
妊娠达到28周但不足37周分娩者称为早产,此时娩出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
早产儿胎龄和出生体重越小,身体发育成熟度越低,需要更加密切的护理和关注。

分型
早产儿根据胎龄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
超早早产儿:胎龄小于28周的早产儿。
极早早产儿:胎龄在28~31⁺⁶周的早产儿。
中期早产儿:胎龄在32~33⁺⁶周的早产儿。
晚期早产儿:胎龄在34~36⁺⁶周的早产儿,占大多数。

发病情况
据WHO资料,全球范围早产儿发生率为5%~18%,即每年约1500万早产儿出生。
我国早产儿(胎龄28~37周)的发生率为7.38%~8.57%,平均为8.03%,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病因
致病原因
早产儿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于以下因素有关。
孕妇因素
有晚期流产和(或)早产史。
双胎或多胎妊娠。
羊水过多。
精神、心理压力过大。
宫内感染、盆腔感染或全身感染。
妊娠间隔时间小于6个月。
年龄≤17岁或>35岁。
过度消瘦(体质指数<19千克/米2,或孕前体重<50千克)。
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助孕。
存在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异常等。
子宫颈短(孕中期阴道超声发现子宫颈长度<25mm)、有子宫颈手术史。
存在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如患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糖尿病、贫血等。
有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吸毒等。
外伤。
其他因素
由于母体或胎儿的健康原因(如胎儿先天异常、生长受限等)不允许继续妊娠,在未达到37周时采取引产或剖宫产终止妊娠。

症状
主要症状
头大,身短,头体不成比例,头长为身长的1/3。
皮肤薄嫩,皮下脂肪少,胎脂丰富,水肿发亮,肌肉少。
身上的胎毛长,头发少短、细乱,耳郭软。
足底纹理少。
体温调节差,特别是在分娩后刚出生时体温低。
呼吸急促而浅、鼻翼扇动,并且常有不规则间歇呼吸或呼吸暂停。
哭声很小。
皮肤和黏膜由于呼吸困难可呈青紫色。
体重低于正常(正常足月儿体重体重≥2500克且≤4000克)。
吮吸能力差,吞咽和呼吸不协调,喂养困难,通常需要管饲喂养。

其他症状
当合并外伤、缺氧、感染时,往往易出血,且表现较重。
脑部血管尤易出血,有时也可出现肺出血。

并发症
虽然并非所有早产儿都会出现并发症,但过早出生会导致短期和长期的健康问题。通常,婴儿越早出生,体重越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越高。
近期并发症
呼吸系统异常:早产儿可能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以及呼吸暂停(呼吸停止大于20秒)。
心脏及心功能异常:早产儿最常见的心脏疾病是动脉导管未闭、体循环低血压等。动脉导管未闭可能会导致心脏杂音、心力衰竭。
脑部出血:婴儿越早出生脑室内出血的风险就越大。少量出血可自行吸收,大量脑实质出血可导致永久性脑损伤。
体温过低:早产儿低体温会导致新生儿硬肿症,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和低血糖,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增加死亡危险。
消化系统异常:早产儿胃肠道系统较不成熟,会导致出现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并发症。NEC会发生肠坏死、肠穿孔、腹膜炎,甚至休克,可增加新生儿死亡率。
代谢障碍:早产婴儿会出现低血糖。
血液疾病:早产婴儿易患贫血。
感染:早产儿容易发生感染,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发育不良和生长受限。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其发病率越高,病情越严重。大多数病例可自行缓解,少部分可出现视力损害。
水肿:早产儿贫血、低蛋白血症、心衰、早产儿硬肿症等可导致身体局部或全身出现水肿。
远期并发症
运动障碍:轻度精细运动或大运动发育迟缓,脑瘫(肌肉紧张、无力或姿势障碍)。
学习障碍:由于早产儿神经发育可能落后于足月婴儿,早产儿远期可能出现学习障碍。
视力障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使视网膜逐渐瘢痕化、视网膜脱离,会损害视力并导致失明。
听力障碍:早产儿患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的风险较高。
牙齿问题:早产儿出现牙齿问题的比率高于足月儿,可出现牙齿萌发延迟、牙齿变色和牙齿排列不整齐。
行为和心理问题:早产儿比足月儿更有可能出现某些行为或心理问题。
慢性健康问题:包括慢性肾病、发育迟缓、哮喘、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肥胖、生育能力下降等。

就医
就医科室
新生儿科
早产儿出生后一般需要住院,出生前应提前联系好能接收早产儿的医院新生儿科或新生儿重症监护科,以便早产儿出生后住院治疗。
孩子出院后居家观察期间,如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喂养困难、呕吐、腹胀、发热、反应差、皮肤及巩膜黄染等症状,应该立即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如有母亲产检的记录,就医时应携带以备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母亲孕期产检时有无异常?
病史清单
孩子出生时有无缺氧窒息?有无抢救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化验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母亲有早产史、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史等。
母亲孕期疾病史、外伤史、服药史、中毒史等。
临床表现
症状
头大,身短,皮肤薄嫩,头发少短、细乱,足底纹理少。
呼吸急促而浅、哭声很小。
吮吸能力差,吞咽和呼吸不协调,喂养困难。
体征
体重低于2500克。
心率偏快,血压较低。
四肢肌张力低下。
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以及拥抱反射等原始反射难引出或反射不完全。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
可了解患儿贫血程度以及感染与否。
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升高通常提示患儿存在细菌感染。
血型测定
测定父母双亲及新生儿ABO和Rh血型,用以判断是否存在新生儿溶血。
凝血功能
判断凝血功能是否异常用以预防、降低颅内出血。
动脉血气分析
有助于判断患儿心脏、肺部功能,缺氧及严重程度,有无酸碱平衡失调及乳酸升高、电解质紊乱、血糖异常等。

生化、微量元素检测
检查包括肝肾功能、电解质、微量元素、心肌酶、血糖、血脂水平、胆红素水平等。
有助于了解患儿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情况、是否有血糖异常、各脏器情况、是否有新生儿黄疸、黄疸进展情况。
其他检查
血和尿代谢物检测、基因检测筛查先天代谢性疾病及其他遗传疾病。
如果存在重度贫血或血小板减少、白细胞明显异常,可能需要做Coombs试验以判断是否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同时进行末梢血涂片、血小板抗体,甚至骨髓穿刺检查。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脑部超声:可明确脑部的发育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出血或积液。
腹部超声:可明确是否存在胃肠道、肝脏或肾脏问题。
肺部超声:可观察肺部发育情况。
超声心动图:可发现患儿的心脏功能问题及发育异常。
胸部X线
有助于判断早产儿是否有呼吸系统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心脏大小,是否有骨折等。
磁共振成像(MRI)
怀疑脑部出血但B超提示阴性时,或蛛网膜下隙、颅后窝及硬膜外等部位的出血时可行MRI,以明确颅内出血。
脑彩超异常或者母亲分娩前有感染表现,或者患儿发育异常,或者有异常神经系统表现时需行头部MRI,以评估预后。
呼吸、心率监测
持续监测患儿的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实时了解患儿身体动态变化。
眼科检查
眼科医生会给患儿行眼底筛查,检查患儿的视网膜以发现异常(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鉴别诊断
小于胎龄儿
相似点:体重低。
不同点:小于胎龄儿又称“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儿” ,指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或低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2个标准差的新生儿。早产儿可以是小于胎龄儿,也可以是适于胎龄儿或大于胎龄儿。
足月小样儿
相似点:体重小于2500克。
不同点: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足月小样儿超过37胎龄。

治疗
治疗目的
维持早产儿生命体征,防治并发症,提高早产儿存活率。

治疗方法
早产儿的治疗,包括在产房或手术室出生时,出生后在新生儿科甚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所有救治和观察。
产房复苏治疗
早产儿出生后,需要立即将其置于预热好的辐射保暖台上,进行擦干、保暖、清除口鼻黏液等操作。
如有窒息,则应进行窒息复苏,稳定后转运到暖箱、呼吸支持下转入新生儿科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急症处理
如果早产儿出现呼吸暂停、反应差、呕血、便血、抽搐、高热等症状时需积极抢救。
急症处理主要为对症治疗,包括刺激呼吸、吸氧(低浓度、短期使用)、呼吸支持、补液、纠正低血糖、止惊、降温等。
一般治疗
呼吸支持
医生会根据患儿呼吸状态给予有创或无创呼吸支持及供氧。
一般仅在发生青紫及呼吸困难时才予吸氧,且不宜长期持续使用。
营养支持
临床情况稳定及大于1500克的早产儿常不需全静脉营养,出生后2小时即可喂养,目前主张早期,从微量逐步增加到足量喂养,首选母乳喂养。
如母乳不足,可添加早产儿配方乳。如有吸吮、吞咽、呼吸动作不协调,胃排空延迟等可用管饲法喂养,并予吸吮、吞咽功能训练。
如果经口摄入热量不足,可通过外周静脉输注营养液补充热量及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各种营养物质。
预防感染
做好早产儿室及暖箱的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
在接触早产儿前要认真洗手,与早产儿接触的器械需严格消毒。
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早产儿的状况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肺表面活性物质
包括外源性牛肺表面活性剂、猪肺磷脂等进行替代治疗并促进肺成熟。
适用于存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
一般通过气管内导管以药液注入的方式给予。
促进动脉导管闭合药物
吲哚美辛、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限制性环氧化酶抑制剂,可以促进动脉导管关闭。
抗菌药物
当早产儿存在感染或疑有感染时,需做实验室检查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药物有青霉素、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第三代头孢菌素、第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
甲基黄嘌呤类药物
用于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治疗。小胎龄早产儿停止机械通气前准备。
糖皮质激素
极少应用。当存在顽固性低血糖、重症感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情况时应用。
维生素K1
用于预防维生素K1缺乏,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
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铁剂
适用于存在贫血的早产儿。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
玻璃体内注射可阻止可能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新血管生长。
可选用雷珠单抗、贝伐单抗、兰尼单抗、哌格太尼钠、阿柏西普等。
手术治疗
适应证
有以下情况,需行导管介入封堵术或手术结扎治疗。
存在药物治疗禁忌证。
使用药物治疗两个疗程后,动脉导管仍未闭合,并伴有显著的左向右分流、患儿(特别是超低出生体重儿)对呼吸支持依赖或肺部情况恶化、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反复发生肺炎。
手术方法
导管介入封堵手术是通过股动脉穿刺导管介入,对开放的动脉导管进行封堵,是一种安全性高、恢复较快的术式。
手术结扎是目前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效果最确切的方法,可以使患儿尽早撤离呼吸机及缩短住院时间。
手术风险
可能引起气胸、乳糜胸及脊柱侧弯、左侧声带麻痹等情况,需综合评估。

预后
治愈情况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普及和技术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有明显升高。
胎龄越小越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死亡率也增高,存活者发生伤残的风险也越高。
在正规医疗机构出生的胎龄大于28周、一般情况良好、没有严重并发症的早产儿,多数预后良好。

危害性
救治不及时或病情严重的早产儿,可能会出现脑瘫、癫痫、智力低下、学习障碍、视力低下,甚至失明、耳聋、发育迟缓等后遗症。
早产儿容易出现慢性健康问题,如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哮喘、肺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肥胖、成年后的生育率更低等,影响生长发育及正常生活。

日常
日常管理
合理喂养
无论住院还是出院首选母乳喂养。
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宜采用母乳强化剂。
如母乳不足或无法进行母乳喂养使用早产儿配方乳。
喂哺时建议母亲采用坐位,一手怀抱早产儿,使其头、肩部枕于母亲哺乳侧肘弯部;另一手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放在乳房上、下方,手掌托住乳房,将整个乳头和大部分乳晕置于早产儿口中。
每次喂哺后将早产儿竖起,头部紧靠在母亲肩部,轻拍背将空气排出,可有效避免呛奶、溢奶情况。
注意保暖
环境较冷时需给早产儿保暖,衣物等需经过预热保暖后使用。
早产儿洗澡时注意保暖,建议保持合理环境温度(24~26℃)与湿度(55%~65%)。
避免过度保暖,以免出现脱水热。
不建议给早产儿戴手套,会影响早产儿用手感觉事物,不利于其生长发育。
预防感染
保持早产儿脐部干爽清洁,洗澡时尽量避开。
不建议亲朋好友来探望,避免让早产儿与患者接触。
早产儿的床单、被褥应经常洗晒。
接触早产儿前应洗手。
与早产儿接触的物品需清洁和消毒。
早产儿居住的房间要定时通风,每日2~3次。
家里注意卫生,打扫干净。
不建议带早产儿去人口密集、环境密闭的场所。
睡眠
早产儿睡觉时可以选择仰卧和侧卧,侧卧可以左右两边轮换侧卧。
如果早产儿有人看护,可以俯卧睡。
早产儿床上不要有太软的东西,不需要枕头,不要放置毛绒玩具杂物,防止窒息。
皮肤护理
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勤换尿布或纸尿裤,防止臀部发红或出疹。
早产儿衣服宜宽大、质软、不用钮扣。
应选用柔软、吸水性强的尿布。
心理支持
早产儿的母亲往往会有忧郁和罪恶感,需增加如抱抚、亲自喂奶等照顾早产儿的活动,以树立照顾患儿的信心。

病情监测
监测早产儿每天的进乳能力、摄入奶量、消化能力、尿量、大便情况。
监测早产儿的呼吸、体温、体重及身长增长情况。
密切观察早产儿的精神状态、呼吸、皮肤颜色、脐部等情况。
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随诊复查
出院后遵医嘱定期门诊随诊复查,若婴儿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频繁呕吐、血便、气促、咳嗽、发热、抽搐等。
皮肤出现出血点、瘀斑、红肿等。
脐周红肿或有脓性分泌物。
关节肿胀或者肢体活动受限。
体重增长缓慢、体重不增甚至减低。

预防
尽管早产的确切原因未知,但是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孕妇降低早产的风险。
孕激素补充剂
有早产史、子宫颈短或两者兼有的女性可以通过补充孕激素来降低早产的风险。
宫颈环扎
对子宫颈短或有导致早产的宫颈缩短病史的孕妇施行的外科手术,以预防宫颈口过早开放,预防早产。
对于双胎妊娠,宫颈环扎术可能增加早产和胎膜早破的风险,不推荐使用。
主要使用强力的缝线缝合子宫颈,为子宫提供额外的支撑。当需要分娩婴儿时,拆除缝合线。
合理备孕与妊娠
避免低龄(<17岁)或高龄(>35岁)怀孕,两次妊娠间隔最好在2年以上,孕妇避免妊娠时体重过低。
备孕期及孕期需均衡饮食,避免体重过低或过高。
备孕期及孕期避免吸烟饮酒,停止服用可能致畸的药物。
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好血压、血糖等。
重视孕期保健,避免劳累、剧烈运动、外伤等。

参考文献

[1]
谢幸,孔北华,段涛. 妇产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桂永浩,薛辛东. 儿科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
王华,程玉梅,陈永萍,等. 某院近五年婴儿出生发生早产状况及预后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27(10):1128-1132.

[4]
崔焱,仰曙芬. 儿科护理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5]
陈超,魏克伦,姚裕家,等. 早产儿管理指南[J]. 中华儿科杂志,2006,03:188-191.

[6]
封志纯,钟梅. 实用早产与早产儿学[M].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

[7]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8]
Berghella V, Odibo AO, et al. Cerclage for short cervix on ultrasonography: meta-analysis of trials using individual patient-level data.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05, 106(1): 181–9.

[9]
Preterm birth. [2022-11-04]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preterm-birth)

[10]
Progesterone: Use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for the prevention of preterm birth. [2022-11-04] (https://ranzcog.edu.au/RANZCOG_SITE/media/RANZCOG-MEDIA/Women%27s%20Health/Statement%20and%20guidelines/Clinical-Obstetrics/Progesterone-use-in-the-second-and-third-trimester-(C-Obs-29b)-Review-July-2017.pdf?ext)

[11]
Abiramalatha Thangaraj, Thomas Niranjan, et al. High versus standard volume enteral feeds to promote growth in preterm or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1, 2021(3): CD012413.

[12]
Arzuaga BH, Lee BH. Limits of human viabi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 medicolegal review. Pediatrics, 2011, 128(6): 1047–52.

[13]
Avşar Tuba Saygın, McLeod Hugh, et al. Health outcomes of smoking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postpartum period: an umbrella review. BMC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 2021, 21(1).

[14]
Barreca Alan, Schaller Jessamyn. The impact of high ambient temperatures on delivery timing and gestational lengths.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20, 10: 77–82.

[15]
Been JV, Nurmatov UB, et al. Effect of smoke-free legislation on perinatal and child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2014, 383(9928): 1549–60.

[16]
Bruschettini Matteo, O’Donnell Colm Pf, et al. Sustained versus standard inflations during neonatal resuscitation to prevent mortality and improve respiratory outcomes.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0, 2020(3): CD004953.

[17]
Hofmeyr GJ, Lawrie TA, et al.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during pregnancy for preventing hypertensive disorders and related problems.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8, 2018(10): CD001059.

[18]
Lis R, Rowhani-Rahbar A, et al. Mycoplasma genitalium infection and female reproductive tract disease: a meta-analysis.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5, 61(3): 418–26.

[19]
Sadrudin Premji Shahirose, Chessell Lorraine, et al. Continuous nasogastric milk feeding versus intermittent bolus milk feeding for preterm infants less than 1500 grams.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1, 2021(6): CD001819.

[20]
Walsh Verena, Brown Jennifer Valeska Elli, et al. Early full enteral feeding for preterm or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0, 2020(12): CD013542.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