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常表现为阴道异常流血、分泌物增多
发病多与持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
主要有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
疾病的最终结局与治疗方法、临床期别、病理类型等密切相关
宫颈鳞状细胞癌是什么?
定义
宫颈鳞状细胞癌是发生在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是宫颈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由于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分类
根据病灶形状分类
外生型:癌灶向外生长呈乳头状或菜花状,常累及阴道。
内生型:癌灶向子宫颈深部组织浸润,常累及宫旁组织。
溃疡型:上述两种癌组织继续发展合并感染坏死,脱落后形成溃疡或空洞,似火山口状。
颈管型:癌灶发生于子宫颈管内。
根据病灶大小分类
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发病情况
宫颈癌的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是最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
宫颈癌中绝大部分是宫颈鳞状细胞癌。
2015年,我国约有新发宫颈癌11.1万例,死亡病例3.4万例。
我国宫颈癌患者中位发病年龄是51岁,主要好发于2个年龄段,40~50岁发病最多,60~70岁为又一高峰。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哪些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不能做手术?
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一般不建议手术,有些年龄大或基础疾病重的患者也不能做手术。
宫颈鳞状细胞癌分为4期,治疗时,需要根据肿瘤的期别、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来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早期患者,医生一般会首先推荐手术治疗。而晚期患者,医生一般会首先推荐放化疗。年龄大、基础疾病重的患者,不能耐受手术,医生一般会避免手术治疗。
宫颈鳞状细胞癌能治好吗?
宫颈鳞状细胞癌能不能治好,主要取决于临床分期。
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治疗效果好,治愈的可能性很高,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治愈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方式也越来越多,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治愈的可能性也在逐渐增加。
宫颈鳞状细胞癌ⅠB2期严重吗?
宫颈鳞状细胞癌ⅠB2期在宫颈癌中属于局部晚期,一般算是严重的。
宫颈鳞状细胞癌分为4期,在Ⅰ期里,又分为ⅠA1期,ⅠA2期,ⅠB1期,ⅠB2期。其中ⅠB2期的癌症浸润范围已大于4cm,手术范围大,手术后可能需要放化疗等,有复发可能,会严重影响女性的生存质量。
病因
致病因素
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危险因素
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首要因素。
我国常见的高危型HPV包括HPV-16、18、31、33、45、52、58等。HPV主要通过性生活传播。
行为危险因素
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或丈夫有多个性伴侣。
早婚。
早育。
多产。
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导致的炎症对宫颈的长期刺激,增加宫颈癌发病风险。
吸烟
长期吸烟会降低自身免疫力,影响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清除,导致宫颈癌特别是鳞癌的风险增加。
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
服用口服避孕药8年以上,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增。
免疫缺陷与抑制
人类缺陷免疫病毒(HIV)感染导致免疫缺陷和器官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可导致宫颈癌的发生率升高。
其他病毒感染
疱疹病毒Ⅱ型(HSV-Ⅱ)与宫颈癌的关系密切。
遗传因素
如果家中母亲或姐姐患有宫颈癌,那么家庭里其他女性成员发生宫颈癌的风险也会更高。
其他因素
如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卫生习惯不良、营养状况不良等也可能增加宫颈癌的发生率。
发病机制
病理演变
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由渐变到突变的漫长过程。宫颈的移行带为宫颈癌好发部位。
在移行带形成过程中,宫颈上皮化生活跃,在受到HPV感染再加上外来其他致癌物质刺激下,未成熟的化生鳞状上皮或增生的鳞状上皮细胞可出现间变或不典型增生,形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
随着CIN病变程度的逐渐加重,突破上皮下基底膜,浸润间质,则形成宫颈浸润癌。
一般从CIN发展为浸润癌需10~15年,但约25%在5年内发展为浸润癌。
分子发病机制
HPV-DNA整合
目前认为,宫颈癌的致癌机制,与持续感染HPV、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以及宫颈局部微环境改变因素等有关。
上述因素最终导致HPV-DNA整合到宿主人体染色体脆位区并表达E6、E7癌基因。
细胞周期失控
在其他辅助致癌因素协同作用下,通过抑制p53、Rb等抑癌基因功能,激活端粒酶活性。
同时可抑制细胞凋亡和逃逸正常的免疫监视,最终导致细胞周期失控而永生化成为癌变细胞。
症状
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随病情发展,可逐渐出现以下症状。
主要症状
阴道流血
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即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阴道流血,也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经期延长、经量增多。
老年患者常表现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
根据病灶大小、侵及间质内血管情况而不同。若侵蚀大血管可引起大出血。一般外生型癌出血较早,量多。内生型癌出血较晚。
阴道排液
多数患者有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的阴道排液。
晚期患者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可有大量米泔样或脓性恶臭白带。
疼痛
多发生于中、晚期患者或合并感染者。疼痛常位于下腹部、臀部、下肢或骶尾部。
下腹正中疼痛。
下腹一侧或双侧的痉挛性、发作性疼痛:可能为肿瘤压迫或浸润导致输尿管梗阻扩张所致。
肾区疼痛:肾盂积液时可引起。
下肢、臀、骶部疼痛:多由盆腔神经受肿瘤压迫或浸润引起。
泌尿道症状
常为感染引起,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肿瘤侵犯膀胱,可引起血尿、脓尿等症状,甚至引起膀胱阴道瘘(膀胱和阴道由不正常的瘘管相通)。
肿瘤浸润主韧带,压迫或侵犯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
消化道症状
排便困难:当肿瘤浸润主韧带、骶韧带时,可压迫直肠,造成排便困难。
血便、黏液便:肿瘤侵犯直肠,可产生血便、黏液便,最后可形成直肠阴道瘘(阴道与直肠由不正常的瘘管相通)。
其他症状
宫颈癌的不同阶段,可能会出现精神减退、乏力、发热、消瘦、贫血、水肿等全身性症状。
根据癌灶累及范围出现不同的继发性症状。
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
癌肿压迫或累及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及尿毒症。
晚期可有贫血、恶病质(又称恶液质)等全身衰竭症状。
转移情况
淋巴道转移
当肿瘤向间质浸润时可侵入淋巴管形成瘤栓,在淋巴管内扩散。
如转移到锁骨上淋巴结,可因压迫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
血行转移
出现肺转移可无症状,也可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
肝转移病灶增大可导致上腹部疼痛。
骨转移则可出现病理性骨折、转移部位疼痛,压迫神经导致坐骨神经痛、大小便失禁甚至截瘫。
就医
就医科室
妇科
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同房后出血、白带异常时,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建议携带以前就诊资料,供医生参考。
若存在同房后出血情况,可将擦拭出血后的纸巾拍照留存,供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同房后出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同房后出血持续多久?
是否有腹痛?
是否有阴道分泌物异味?
是否有阴道分泌物呈水样?
病史清单
是否对药物或食物过敏?
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
是否有妇科炎症、流产病史?
是否有沙眼衣原体、生殖器疱疹感染病史?
是否有外阴或阴道鳞状上皮内瘤变/癌症病史?
是否有吸烟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化验检查:血常规 、尿常规、便常规、肿瘤标志物
影像学检查:经阴道妇科超声检查或经腹部妇科超声检查、盆腔CT检查、PET-CT检查、盆腔磁共振成像(MRI)
其他:阴道镜病理活组织检查、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阴道镜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口服避孕药:屈螺酮炔雌醇片
抗凝血药物:阿司匹林、华法林
诊断
疾病诊断
病史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史。
不良性交史。
宫颈癌家族史等。
临床表现
症状
不明原因的接触性阴道出血、白带异常。
体征
三合诊检查:可了解阴道旁、宫颈旁及子宫旁有无浸润,子宫位置及活动度如何,肿瘤与盆壁关系,子宫骶骨韧带、子宫直肠陷凹、直肠及周围情况等。
碘试验:正常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含丰富糖原,碘溶液涂染后呈棕色或深褐色,不能染色区说明该处上皮缺乏糖原,可能有病变存在。在碘不染色区取材行活检,可提高诊断率。
实验室检查
宫颈癌除了血常规、尿常规及便常规等常规检查外,重要的是肿瘤标志物检查。
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可以协助诊断、疗效评价、病情监测和治疗后的随诊监测,尤其在随诊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鳞状细胞癌抗原: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是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重要标志物,血清SCC水平超过1.5ng/ml被视为异常。
其他:宫颈腺癌可以有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或糖类抗原19-9(CA19-9)的升高。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转移、侵犯范围和程度(包括评价肿瘤局部侵犯的范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等情况。
腹盆腔超声
包括经腹部及经阴道(或直肠)超声两种方法。
主要用于宫颈局部病变的观察,同时可以观察盆腔及腹膜后区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无肾盂积水以及腹盆腔其他脏器的转移情况。
磁共振成像(MRI)
盆腔MRI是宫颈癌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无辐射,多序列、多参数成像,优异的软组织分辨力等优点。
盆腔MRI有助于检出病变、判断肿瘤大小和位置,还能明确病变侵犯范围,为治疗前分期提供重要依据。
可判断盆腔、腹膜后及腹股沟区域的淋巴结有无转移等。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CT的优势主要在于显示中晚期病变。
可评价宫颈病变与周围结构(如膀胱、直肠等)的关系,淋巴结转移情况。
可大范围扫描腹盆腔及其他器官是否存在转移。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
一般医生不推荐使用PET-CT评价宫颈癌的局部浸润情况,原因是费用昂贵。但对于某些特殊情况推荐使用:
如因其他原因行单纯子宫切除术意外发现宫颈癌需要全身评估者。
随访过程中出现可疑复发转移的患者等,推荐有条件者使用。
病理学检查
宫颈刮片与宫颈活检一般由妇科医师进行操作与取材,然后送至病理科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病理诊断,其中阴道镜或直视下的宫颈活检病理检查是最终确诊的金标准。
宫颈/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及HPV检测
是现阶段发现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初筛手段,特别是对临床体征不明显的早期病变的诊断。
目前主要采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法(TCT)。
HPV检测可以作为TCT的有效补充,二者联合有利于提高筛查效率。
对于HPV16及18型阳性的患者建议直接转诊阴道镜,进行组织学活检。
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
为宫颈癌确诊的依据。
宫颈无明显癌变可疑区时,可在鳞-柱状上皮交界部的3、6、9、12点4处取材或行碘试验、阴道镜观察可疑病变区取材作病理检查。
其他检查
阴道镜检查:适用于宫颈细胞学异常者,主要观察宫颈阴道病变上皮血管及组织变化。
膀胱镜、直肠镜检查:临床上怀疑膀胱或直肠受侵的患者,应对其进行相应腔镜检查。
分期
目前采用的是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8年会议修改的宫颈癌临床分期标准。具体分期如下。
Ⅰ期:肿瘤严格局限于宫颈。
ⅠA:镜下浸润癌。间质浸润≤5毫米。
ⅠA1:间质浸润≤3毫米。
ⅠA2:间质浸润>3毫米,但≤5毫米。
ⅠB:肿瘤局限于宫颈,镜下最大浸润深度>5毫米。
ⅠB1:浸润深度>5毫米,肿瘤最大径≤2厘米。
ⅠB2:2厘米<肿瘤最大径≤4厘米。
ⅠB3:肿瘤最大径>4厘米。
Ⅱ期:肿瘤超过子宫颈,但未达骨盆壁或未达阴道下1/3。
ⅡA:累及阴道2/3,无宫旁浸润。
ⅡA1:肿瘤最大径≤4厘米。
ⅡA2:肿瘤最大径>4 厘米。
ⅡB:有明显宫旁浸润,但未扩展至盆壁。
Ⅲ期:肿瘤扩展到骨盆壁和(或)累及阴道下1/3和(或)引起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者,和(或)累及盆腔淋巴结,和(或)主动脉旁淋巴结。
ⅢA:肿瘤累及阴道下1/3,没有扩展到骨盆壁。
ⅢB:肿瘤扩展到骨盆壁和(或)引起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
ⅢC:累及盆腔淋巴结,和(或)主动脉旁淋巴结,不论肿瘤大小和扩散程度。
ⅢC1:仅累及盆腔淋巴结。
ⅢC2: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Ⅳ期:肿瘤侵犯邻近器官(膀胱及直肠)或肿瘤播散超出真骨盆。泡状水肿不能分为Ⅳ期。
ⅣA:肿瘤侵犯邻近器官,如膀胱或直肠黏膜(活检证实)。
ⅣB:肿瘤播散至远处器官。
鉴别诊断
宫颈良性病变
相同点:阴道流液、阴道不规则出血。
不同点:宫颈良性病变包括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息肉、宫颈内膜异位和宫颈结核性溃疡、宫颈黏膜下肌瘤、宫颈管肌瘤、宫颈乳头瘤等。可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与宫颈癌相鉴别。
其他宫颈恶性肿瘤
相同点:阴道流液、阴道不规则出血。
不同点: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肉瘤及淋巴瘤、转移性癌(以子宫内膜癌、阴道癌多见)等宫颈恶性肿瘤,可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与宫颈癌相鉴别,但有时原发性宫颈癌可与子宫内膜癌并存。
治疗
治疗原则
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免疫治疗等方法。
一般而言,早期患者通过单纯手术或放疗便可获得较好疗效;对于中晚期患者,多采用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秘方、偏方、民间土方等方法没有科学依据,适应证、有效性也不明确,安全性难以保证,不建议使用。
外科治疗
手术方法
常见术式:宫颈锥切术、全子宫切除术、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等。
新近术式:广泛性宫颈切除术(又称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治疗宫颈癌的新的手术方式。它的最大优点是治宫颈癌的同时可以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手术方法选择
医生会根据不同的分期及患者意愿等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部分病例可选择经腹腔镜术式。
ⅠA1期
全子宫切除术:切除全子宫及1~2厘米阴道。
宫颈锥切术:适用于年轻或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切除宽度在病灶外0.5厘米,锥高2~2.5厘米。
ⅠA2期
Ⅱ型全子宫切除术(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年轻患者可保留卵巢。
ⅠB1~ⅡA期
Ⅱ型或Ⅲ型全子宫切除术(改良根治或根治性全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年轻患者可保留卵巢。
ⅠB2期和ⅡA2期
对于宫颈肿瘤>4厘米的病例,不推荐首选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与外科治疗一样均为局部治疗手段。放射线既能杀伤肿瘤,也会杀伤正常细胞。适用于各期患者。
放疗方法
放疗包括腔内照射及体外照射。
适应证
腔内照射用以控制局部原发病灶。体外照射则用以治疗宫颈旁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灶。
早期病例以局部腔内照射为主,体外照射为辅;晚期则体外照射为主。
化疗
化疗方式
新辅助化疗(术前化疗)
在手术或放疗前进行2~3个疗程的化疗,然后再施行根治性手术或根治性放疗。
适用人群
新辅助化疗主要应用于局部晚期患者。
广义上包括ⅠB2~ⅣA期宫颈鳞状细胞癌,狭义则指局部肿瘤≥4厘米的巨块型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
化疗意义
能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为局部晚期患者创造手术机会。
消灭微转移,减少复发,提高远期生存率。
同期放化疗
对于接受根治性放疗的患者,在放疗时采用同期化疗,可起到放射增敏作用,并使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死亡风险降低,是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标准治疗。
术后辅助放疗+同期化疗
对于具有宫旁组织受累、淋巴结转移、手术切缘阳性等高危病理因素者,在术后辅助放疗的同时给予化疗,比单纯辅助放疗更能改善生存。
姑息化疗
主要针对不适合手术或放疗的晚期和复发转移的患者,化疗可起到姑息作用。目的是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化疗方案
常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方案
顺铂或卡铂+紫杉醇。
用于复发或转移癌的一线化疗方案
顺铂联合紫杉醇。
顺铂联合紫杉醇及贝伐珠单抗。
紫杉醇联合拓扑替康及贝伐珠单抗。
顺铂联合吉西他滨等。
生物治疗
生物治疗,是利用生物技术对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生物治疗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法。
靶向治疗:靶向药物主要是贝伐珠单抗,常与化疗联合应用。
免疫治疗:如PD-1/PD-L1抑制剂适用于化疗后复发或进展的宫颈癌患者,其他适应证在临床试验中。建议符合条件的患者,积极参与临床试验,以期获得更好的生存期。
妊娠期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治疗
妊娠期宫颈鳞状细胞癌诊断方法同非妊娠期宫颈鳞状细胞癌,重视结合组织类型、FIGO分期、影像学检查诊断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标志物等,对宫颈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的评估和对胎儿的评估。
治疗方案采取多学科管理模式,综合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孕周以及胎儿发育情况,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发展及产科情况。
一般原则
在决定治疗方案前,医生会详细告知病情,并结合对肿瘤评估,选择是否保留胎儿和治疗方式。
目前对各妊娠期的宫颈鳞状细胞癌尚没有成熟的方案,国际妇科肿瘤协会(IGCS)和欧洲妇科肿瘤协会(ESGO)2014年提出专家共识:不保留胎儿和生育功能,处理同非妊娠期。
按照不同分期和孕期的治疗建议
妊娠早期(20周以内)
除ⅠA1期外,一般不建议患者继续妊娠。
ⅠA1期患者应严密监测,每8周行1次阴道镜检查,必要时宫颈活检,直至妊娠结束开始治疗。
妊娠中期(20~28周)
确诊宫颈鳞状细胞癌、要求继续妊娠、ⅡB期以内者,可继续妊娠。ⅡB期以上者,不建议继续妊娠。
对于妊娠中期的处理目前争议较大,应充分评估风险和尊重患者选择权。
妊娠晚期(28周以上)
确诊宫颈鳞状细胞癌,无论患者肿瘤分期,患者要求继续妊娠者,在孕34周、胎儿肺成熟后采用剖宫产结束妊娠为宜。
然后根据分期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小于ⅡB期者行剖宫产同时可行根治性手术,放疗可在切口愈合后进行。
ⅡB期以上的宫颈癌,结束妊娠后按分期选择同期放化疗。
预后
预后因素
预后因素是指对患者的总生存期及生存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
影响宫颈鳞状细胞癌预后的因素很多,包括肿瘤的临床分期、转移方式,以及患者自身状况、年龄等。
临床分期
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手段,临床分期越早其治疗效果越好,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其5年生存率明显下降。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转移对于患者总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无瘤生存期等均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
转移淋巴结的数目也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复发率和无瘤生存期有关,并且许多研究发现它是Ⅰ、Ⅱ期宫颈鳞癌的一个独立预后指标。
肿瘤细胞的分化
肿瘤细胞分化也是一个重要预后因素,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法相同的患者,但由于其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不一致,其治疗效果和预后也不尽相同。
总体而言,肿瘤细胞分化越差,其5年生存率愈低。
生存率
癌症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可以用5年生存率来大致预估,其是指肿瘤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后,生存5年以上的患者比例。5年后再次复发概率很低,一般可视作临床治愈。
第26届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年会的一项报告中表示宫颈癌各期的5年生存率如下。
Ⅰ期:89.1%~97.5%。
Ⅱ期:65.8%~75.7%。
Ⅲ期:39.7%~41.5%。
Ⅳ期:9.3%~22%。
【特别提醒】
5年生存率等统计数据仅用于临床研究,不代表个人具体的生存期,患者的个人生存期需要结合多种因素来决定,建议咨询就诊医师。
复发与转移
复发
复发主要位于阴道上1/3处。
50%的复发出现在治疗后的1年内,75%~80%在治疗后的2年内,少数复发在治疗后的4~5年内,而治疗5年后复发相对少见。
盆腔内局部复发占70%,盆腔外远处转移为30%。
转移
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转移主要为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少见。
直接蔓延
最常见,癌组织向邻近器官及组织扩散。
常向下累及阴道壁,极少向上累及宫腔。
向两侧扩散可累及主韧带及子宫颈旁、阴道旁组织直至骨盆壁。
癌灶压迫或侵及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阻塞及肾积水。
晚期可向前、后蔓延侵及膀胱或直肠。
淋巴转移
癌灶侵入淋巴管,形成瘤栓,随淋巴液引流进入局部淋巴结。
淋巴转移一级组包括子宫旁、闭孔、髂内、髂外、髂总、骶前淋巴结;二级组包括腹股沟深浅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血行转移
少见,晚期可转移至肺、肝、骨及脑等部位。
治疗所致并发症
对于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其伴随的并发症也有所差别,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以下几种。
尿潴留
行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时,易损伤盆腔内脏神经丛,部分患者术后可出现排尿困难,形成尿潴留。
通常术后保持尿管通畅7~10天,膀胱功能多能恢复。
盆腔淋巴囊肿
部分接受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患者,淋巴回流不畅,可在盆腔多个部位形成腹膜后淋巴囊肿,多数患者无症状并自行吸收。
部分淋巴囊肿较大者可有下腹不适、疼痛,引出囊内积液后,症状多可缓解。
放射性膀胱炎
表现为下腹不适、尿频、尿痛或血尿,严重者膀胱内血块堵塞尿道,导致排尿困难。
多发生在放疗结束后1年,发生率为5%~10%。
给予止血、抗炎、碱化尿液及膀胱冲洗等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病情可获得缓解,必要时考虑手术止血治疗。
放射性结直肠炎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放射性结直肠炎,表现为里急后重、黏液便、血便等,并反复发作,部分严重患者体检可见结直肠糜烂、溃疡。
对轻度患者不必处理,注意保持大便通畅,中度以上的患者一般采用消炎、止血、解痉等药物治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可考虑行乙状结肠造瘘术。
放射性皮炎及阴道炎
接受盆腔外照射者可发生放射性皮炎,表现为放疗野皮肤粗糙、水肿增厚。
接受腔内放疗者,阴道黏膜潮红、部分呈糜烂状,后期阴道黏膜皱褶消失,狭窄。
日常
治疗相关护理
放疗护理
放疗前,患者需要去掉身上的金属物品,并穿着宽松、质软的棉制衣服。
放疗时会出现皮肤干燥、发痒,要避免放疗部位皮肤受到强热或冷刺激,不用热水袋,避免阳光直射。出现蜕皮和结痂时,不要用手撕剥。
清洁放疗部位皮肤时,用软毛巾,动作应轻柔,避免使用刺激性物品,如肥皂、酒精等。
化疗护理
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时,会更容易发生感染。化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暖和休息,避免着凉,减少与人群的密切接触,降低感染风险。
厌食、恶心呕吐:少食多餐,吃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必要时,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服用止吐的药物。
发热:低于38℃的发热,可不用退热药物,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如体温超过38℃,并有明显头痛或全身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复诊。
全身乏力:这种乏力往往和贫血有关,需要充足的休息并且加强营养,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能帮助缓解不适。必要时,可以向医生咨询是否需要服用一些药物来纠正贫血。
脱发:化疗时可能会有脱发,在治疗结束后,头发还会再长出来,不用过于担心。
生活管理
心态与情绪
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是药物所不能替代的。
确诊后患者可能会产生恐惧感,会害怕疼痛、被遗弃和死亡等。家人要注意倾听患者的心声,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缓解焦虑症状。
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支持,让患者以良好心态积极面对手术及其他治疗。
在治疗间期和治疗结束后,建议家属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与家务,重新融入社会角色。
饮食
宫颈鳞状细胞癌手术对消化道功能的影响很小,建议患者正常进食,保持营养均衡即可。
日常可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如牛奶、蛋类或鱼肉等。
如果食欲欠佳,建议增加营养补充,在专业营养师指导下选择营养粉等,切勿盲目迷信保健品广告。
休息与运动
身体情况允许时,应进行适当的运动,帮助恢复机体功能,防止器官功能的衰退。
复查随诊
患者要重点关注是否有阴道流血、异常分泌物等情况,同时注意身体其他部位有没有不适,如果有不明原因的疼痛、咳嗽等症状,应该考虑到转移的可能性,应及时就医。
随诊频率
治疗结束后一般性的随诊计划如下,具体请遵医嘱。
12个月内,每3个月复查1次。
第1~2年,每4个月复查1次。
第3~5年,每6个月复查1次。
5年后:每年复查1次。
随诊项目
全身体格检查、妇科检查。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等肿瘤标志物检测。
宫颈或阴道残端细胞学、人乳头瘤病毒检查,必要时行阴道镜检查和病理活检。
胸片、胸部CT,盆腔MRI、超声,全身浅表淋巴结超声检查,必要时行PET-CT检查。
预防
宫颈癌是可以预防的肿瘤。
HPV预防性疫苗接种
HPV预防性疫苗接种,通过阻断HPV感染预防子宫颈癌的发生。
二价HPV疫苗
接种对象:适用于9~45岁的女性。
接种程序:推荐于0、1和6个月分别接种1剂次,共接种3剂。
接种途径:肌内注射,首选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
接种禁忌:对双价疫苗中任一活性成分或辅料严重过敏者。
四价HPV疫苗
接种对象:适用于20~45岁女性。
接种程序:推荐于0、2和6个月分别接种1剂次,共接种3剂。首剂与第2剂的接种间隔至少为1个月,第2剂与第3剂的接种间隔至少为3个月,所有3剂应在一年内完成。
接种途径:肌内注射,首选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
接种禁忌:对疫苗的活性成分或任何辅料成分有超敏反应者禁用。注射本品后有超敏反应症状者,不应再次接种本品。
九价HPV疫苗
接种对象:适用于16~26岁女性的预防接种。
接种程序:按照0、2、6个月的免疫程序接种3剂。根据临床研究数据,首剂与第2剂的接种间隔至少为1个月,而第2剂与第3剂的接种间隔至少为3个月,所有3剂应在一年内完成。
接种途径:肌内注射,首选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
接种禁忌:对本品或四价HPV疫苗的活性成分或任何辅料成分有超敏反应者禁用。注射本品或四价HPV疫苗后有超敏反应症状者,不应再次接种本品。
宫颈癌筛查
定期的宫颈癌筛查,能够有效帮助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有效管理与及时治愈宫颈癌前病变。
筛查频率
我国目前推荐筛查起始年龄在25~30岁。
65岁及以上女性:若既往10年内每3年1次连续3次细胞学检查无异常或每5年1次连续2次HPV检测阴性,无CIN(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史,则不需要继续筛查。
存在高危险因素的妇女:如HIV感染妇女、免疫抑制妇女、宫内己烯雌酚暴露妇女,既往因CIN2、CIN3、AIS(宫颈原位腺癌)、子宫颈浸润癌接受过治疗的妇女应缩短子宫颈癌筛查间隔。
筛查项目
宫颈/阴道细胞学筛查: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巴氏涂片检查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
HPV检测筛查:取宫颈分泌物检查是否有HPV病毒,特别是高风险HPV亚型感染。
【特别提醒】进行宫颈癌筛查的最佳时间是上一次月经后的14天。月经期不能进行筛检。
治疗癌前病变
及时治疗高级别病变,阻断子宫颈浸润癌的发生。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注意生殖道健康与卫生。男性应该注意包皮清洁,包皮过长者建议及时治疗。
避免不洁性生活,性生活前注意卫生。避免不良性行为,如频繁更换性伴侣。
避免损伤,包括多次流产及分娩等。
平衡膳食,戒烟忌酒,加强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以消除病毒持续感染状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宫颈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J].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20,6(3):33-43.
[2]
周琦. 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四版)[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34(6):613-622.
[3]
王临虹,赵更力. 中国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8,29(1):1-3.
[4]
徐丛剑,华克勤. 实用妇产科学[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
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6]
赫捷. 临床肿瘤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7]
安力彬,陆虹. 妇产科护理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8]
李静,索红燕,孔为民.《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8癌症报告:宫颈癌新分期及诊治指南》解读[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