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由任何原因引起的肾脏实质急性严重损伤,使肾单位丧失调节功能,不能维持体液及电解质平衡,不能排泄代谢产物,导致病人的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及尿毒症综合征,被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除了原发病的相应表现外,还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表现,包括少尿、无尿、肌酐和尿素氮升高等,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将加重,并影响到原发病的治疗。部分患者肾功能不能完全恢复。
病因
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除了非妊娠期常见的原因外,妊娠的一些特殊并发症可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包括产科大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子痫前期等。如果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病因解除后,患者肾功能多数能逐渐恢复。
症状
1.少尿期
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初期,临床所见常为原发疾病的症状所掩盖,如不同原因所引起的持续性休克、溶血反应、中毒症状等,经数小时或1~2天以后即进入少尿期。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完全无尿者少见,完全性尿路梗阻、急性肾皮质坏死、肾小球肾炎及恶性高血压引起的急性肾衰可出现完全无尿。少数非少尿性急性肾衰竭患者,尿量可维持在800~1000毫升或更多。少尿期一般为7~14天,短则2~3天,长者可达2个月。少尿期超过1个月者预后差,肾功能不全难以恢复。可出现:①水肿;②高血压;③心力衰竭;④电解质紊乱;⑤代谢性酸中毒;⑥氮质血症;⑦感染;⑧其他:如贫血与出血倾向。血红蛋白降低,面色及指甲床苍白、皮下淤斑、注射部位血肿、胃肠道出血等。
2.多尿期
多尿期患者可有尿多、电解质紊乱、氮质血症,常可有低热,极易发生感染,故应加强监护。
3.恢复期
患者经少尿、多尿二期后,组织被大量破坏,在恢复期常表现软弱无力、贫血、消瘦、肌肉萎缩,有时有周围神经炎症状。往往需经历3~6个月,甚至1年以后才能完全康复。
检查
1.少尿期
(1)尿:①尿量:尿呈酸性,24h尿量少于400ml以下。观察每小时尿量,是早期发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最好方法,故及早放置导尿管,计算尿量;如患者合作,可嘱每小时排尿1次,可避免留置导尿管发生感染的问题。②尿比重:早期比重可正常或增高,以后下降固定于1.012左右;如尿比重高于1.020以上,多表示脱水。③尿液有形成分:功能性少尿者,通常只有透明或细颗粒管型。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可见大量上皮细胞管型、变性细胞管型、粗颗粒管型和大量肾小管上皮细胞。肾皮质坏死时有血尿,血红蛋白尿,色素管型,坏死上皮细胞管型等。④尿钠浓度:在少尿期,肾小管损伤,使钠盐回收能力减退,因此尿钠增加,浓度常在30~60mmol/L。
(2)血液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可达到20×109/L左右,中性粒细胞可达80%~95%;贫血程度视有无失血、溶血及氮质潴留程度,血细胞比容常降至20%~25%。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血小板计数降低。
(3)血液化学:尿素氮、肌酐、血清钾浓度增高,血清钠、氯、钙、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在急性肾小管坏死时,肾小管吸收水的能力减退,尿中尿素与血中尿素比值常在15以下,尿肌酐和血肌酐比值降至20以下。
(4)尿-血浆的渗透压比值:此比值反映肾小管的浓缩与稀释能力。当肾小管损伤后,因其浓缩功能差,比值常在1.15以下。
(5)利尿试验:在血容量补足的情况下,患者仍无明显尿量增加,可行利尿试验以鉴别。先用20%甘露醇100~125ml静脉注射,每小时尿量不超过40ml,表示肾功能衰竭;若甘露醇无效,改用呋塞米40~60mg静脉注射,每小时尿量超过40ml,仍表示肾功能良好。
2.多尿期
(1)24h尿量增加至400ml以上,数天后尿量可达2500~3000ml以上;尿比重仍低,开始在1.010左右,以后可低至1.002;尿常规原有的异常成分逐渐消失。尿中管型消退较速,白细胞常仍增多,历数周始退,可能系泌尿道轻度感染之故。
(2)随着病情好转,血液生化异常可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尿素氮初期可继续上升,以后逐渐下降;当尿量特多时,可出现低钾及低钠血症。
(3)贫血逐渐恢复。
3.恢复期
24h尿量恢复到1500ml左右;肾功能的好转则视肾脏病变决定,经过长期随访,有的患者肾功能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但也有部分患者遗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症状。
(1)B超声检查:完全无尿者应行此项检查以排除结石造成的梗阻。
(2)心电图:有助于高钾血症的诊断及对心脏情况的了解。
(3)中心静脉压测定:准确了解循环负荷情况。
(4)有鉴别诊断需要时尚可酌情施行泌尿系造影、肾图、肾扫描,肾血管造影等检查,常可协助鉴别尿路梗阻,肾前性少尿或肾血管病变。
诊断
患者有严重妊娠并发症,如产科大出血、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重度子痫前期等,在基础病的基础上发生少尿、无尿,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经纠正休克及血容量恢复、使用利尿剂后尿量仍不增加,可以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
并发症
1.感染
是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严重外伤、烧伤等所致的高分解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2.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包括心律紊乱、心力衰竭、心包炎、高血压等。
3.神经系统并发症
表现有头痛、嗜睡、肌肉抽搐、昏迷、癫痫等。神经系统并发症与毒素在体内潴留,以及水中毒、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有关。
4.消化系统并发症
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腹胀、呕血或便血等,出血多是由于胃肠黏膜糜烂或应激性溃疡所引起。
5.血液系统并发症
由于肾功能急剧减退,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从而引起贫血,但多数不严重。少数病例由于凝血因子减少,可有出血倾向。
6.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
可出现高钾血症、低钠血症和严重的酸中毒,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
治疗
1.病因治疗
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2.防治并发症
预防并治疗并发症,如感染。
3.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1)少尿期的处理 严格控制入液量,准确记录出入水量。每天进入体内的总量不应超过每天的总排出量,因过多水分进入可导致水中毒,出现肺水肿、脑水肿或充血性心力衰竭。饮食,于肾实质损伤期开始2~3天内。由于组织分解代谢旺盛,可引起尿素及蛋白代谢终末产物剧增。为了减轻肾脏负担,限制蛋白质摄入,应以糖类补给热量为主。如果每天能保证摄入葡萄糖100克,即可减轻蛋白质负平衡,每天摄入葡萄糖150~200克,蛋白的分解则达最低限度。进食有困难者,可给予25%~50%葡萄糖液400~600毫升或葡萄糖、脂肪乳剂静脉滴注或用全营养静脉滴注。病情稳定后可给予低蛋白饮食,每天20克左右。供给的蛋白质质量宜高,如蛋类和乳类,以提供身体蛋白合成代谢所需要的必需氨基酸。同时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B、C、D)、叶酸等。纠正电解质紊乱:①高血钾处理 严格限制钾盐摄入,含钾较多的食品,如橘子、土豆、肉类等,含钾较多的药物,如青霉素G(青霉素钾)及草药类,如夏枯草、金钱草等,均不宜大量应用。②低钠血症处理 在少尿期,低钠血症多由稀释所致,故限制液体摄入,排除过多水分是防治低钠血症的有效措施。③低氯血症 低氯血症常与低钠血症伴随存在,一般无须纠正,只有在大量胃液丢失时出现低血氯性碱中毒,才考虑静脉补充氯化铵溶液。④低钙血症 低钙血症常伴有高钾血症,一般可用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
(2)多尿期及恢复期 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多尿期表示病情正在好转过程之中,但是由于肾小管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病人仍有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现象和氮质血症等,肌体的衰弱也易发生感染。因此开始时仍按少尿期处理。①营养和饮食 入水量不应按出水量加不显性失水量来计算,否则会使多尿期延长。一般应以入水量为尿量的2/3,其中半量补充生理盐水,半量用5%~10%葡萄糖液。如能进食者,尽量以口服为宜,不足部分采取静脉补充。②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肾功能状态 多尿期仍应经常测定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及肌酐等。尿量每天>1500ml时即使血钾为正常值,亦可适当补钾,一般以口服为主,避免低钾血症出现,并根据血钾浓度测定而随时调整摄入量。若消肿后仍尿过多,可适当补给葡萄糖盐水以防失水失钠。③急性肾功能衰竭恢复过程中 除注意营养、饮食调理、防止感染外,应适当逐步锻炼体力,以利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