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育、养育的过程幸福多一点、焦虑少一点,是不少年轻父母的心愿,也是今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重点关切之一。
在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背景下,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尤显迫切。
发钱鼓励生娃不能忽视一孩;为二孩、三孩家庭发放专项教育补贴;实施“十年义务教育”,支持大学生适龄生育……最近,多个有关建议登上热搜。
首先重视“一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
表示,近年来各地陆续出台了生育配套支持措施,取得积极进展。不过,一些地区将政策投入聚焦于二孩和三孩家庭的奖励支持,一孩生育作为保持和提升总体生育水平的“基本盘”,反而被忽视。
“一孩的养育体验太重要了,直接影响家庭的再生育决策。”贺丹称,地方政府发钱鼓励生娃不能只关注二孩、三孩,也不能只发给户籍人口。
针对初育群体,贺丹建议:
将大学生纳入生育保险范围,促进教育制度与婚育政策相衔接;
将倡导适龄婚育与教育学制改革调整相结合,为个体实现学业安排、生育安排和就业安排的有序衔接创造条件;
完善在校大学生婚育服务,对因婚姻、生育、养育问题而产生的学业变动提供时间、经济和服务支持,为生育的大学生提供医疗保障和生活津贴。
一些地方已经着手为一孩家庭提供补贴。
如深圳市卫健委今年1月发布的《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生育第一个子女且办理入户登记的,三年累计发放补贴7500元;生育第二个子女三年累计发放补贴1.1万元;生育第三个子女三年累计发放补贴1.9万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