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神经综合征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概述

因脊髓末端下方的马尾神经束受损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常表现为腰痛、大小便失禁、双下肢无力、感觉下降、会阴部麻木、性功能障碍等
常见病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骶部创伤、感染及肿瘤等
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配合药物及康复治疗

定义
因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创伤、感染、肿瘤等原因引起马尾神经受压、损伤,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神经功能障碍。
马尾神经是脊髓圆锥以下的腰骶神经根,由脊髓的腰段第2~5节、骶段第1~5节及尾节发出的共10对神经根组成。马尾神经具有控制下肢、会阴部感觉和运动功能,以及排尿、排便功能。
马尾神经综合征常表现为腰痛、大小便失禁、双下肢无力、感觉下降、会阴部麻木、性功能障碍等。

分型或分类
因椎间盘因素所致的马尾神经损伤可按发病急缓分型:
I型:急性发病,突然发生马尾神经损伤。
Ⅱ型:亚急性发病,在腰腿痛基础上数天或数周内发生马尾损伤。
Ⅲ型:慢性发病,病史长,多伴有腰椎管狭窄症状,马尾损伤不完全,症状反复。
按损伤程度分型
完全性马尾神经综合征:双下肢无力、麻木、疼痛,会阴部感觉消失,小便失禁或潴留(不能排出)。
不完全性马尾神经综合征:上述症状仅部分存在。

发病情况
本病是一种罕见但极其严重的疾病。
发病率:尚无权威数据,一般认为在1%~3%。
好发部位:超过90%的腰椎间盘突出都发生于L4~L5及以下节段。
好发年龄:30~50岁。
性别差异:由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马尾综合征男女比例在(4~6):1

病因
致病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突出的椎间盘压迫马尾神经,造成神经损伤。
腰椎管狭窄:先天或后天腰椎体后缘增生,导致椎管狭窄,压迫马尾神经。
椎管内占位:肿瘤、血肿、囊肿、钙化可侵袭、牵拉或压迫马尾神经。
椎管内感染:感染可引起炎症、脓肿,造成马尾神经水肿、粘连、受压。
外伤:车祸、碾压、撞击等外伤导致马尾神经受到外力牵拉,造成损伤。
先天椎管发育异常:常见于脊柱裂、脊髓栓系,是儿童发病的主要原因。
医源性损伤:如腰椎管内麻醉、手术,马尾受到干扰、刺激、损伤。

高危因素
久坐、肥胖。
进行高风险运动、腰骶部受过外伤。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
进行腰骶部手术或医疗操作。

症状
主要症状
腰部疼痛和膀胱憋胀,严重者会有排尿困难以及大小便失禁、下肢乏力以及性功能异常等。
下腰痛: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在咳嗽、打喷嚏、体位改变时症状加重。
坐骨神经痛:下肢一侧或两侧,包括足部出现刺痛、麻木。
排尿、排便功能障碍:排尿、排便不畅、费力;尿便不能自控,自行流出。
感觉障碍:腹股沟、臀部、生殖器和大腿内侧(鞍区)出现麻木、刺痛,严重时可能没有知觉。
下肢无力:出现迈步无力、足下垂、站立或行走困难。
性功能障碍:男性可出现阳痿、阴茎勃起异常;女性出现性唤起困难。

并发症
褥疮
长期卧床、乘坐轮椅的患者如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因皮肤感觉下降可导致局部皮肤和软组织受压出现坏死。
表现为骶尾部皮肤破溃,周围软组织肿胀、发红。
泌尿系感染
长期排尿困难,经常需要导尿的患者,由于尿道黏膜损伤,易出现泌尿系感染。感染可由尿道、膀胱向肾脏逆行。
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尿道口脓性分泌物、发热、尿液浑浊。
深静脉血栓
长期卧床的患者因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凝血功能异常,导致股静脉、腓静脉等出现血栓。
表现为下肢肿胀、发凉、疼痛等。

就医
就医科室
神经外科
如果出现腰部疼痛、鞍区麻木、排尿、排便困难、下肢无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急诊科
若腰部外伤后快速出现、下肢无力,排便和排尿无力或不能控制等紧急情况,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应尽量记录出现过的症状及发作特点等,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就医前避免自行应用止痛药物,以免加重症状或掩盖病情。
就医前尽量减少活动,建议家属陪同就医,避免自行驾车或骑行就医。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哪个部位疼痛?大概持续多久了?
疼痛会在什么情况下加重或减轻?
除疼痛外,是否伴有下肢麻木、乏力等症状?
有无排尿、排便困难?
有无大小便不受控制的情况?
病史清单
是否受过外伤?怎么受伤的?
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
是否患有腰椎管内感染、椎管内肿瘤等病史?
是否患有脊柱裂、脊髓栓系?
是否做过椎管内麻醉或手术?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尿动力检查:包括膀胱内压力测定、残余尿量测定、尿流率测定、盆底肌肉肌电图检查。
影像学检查:脊柱X线检查、脊椎CT、脊柱核磁共振检查(MRI)。
电生理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镇痛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脱水剂:甘露醇、呋塞米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病史。
有椎管内占位、感染病史。
有腰骶部外伤、腰椎管内手术或麻醉史。
有脊柱裂、脊髓栓系等先天发育异常病史。
症状
可出现下腰痛、单侧或双侧坐骨神经痛、排尿、排便功能障碍、鞍区麻木、下肢无力、性功能障碍。
体格检查
肌肉力量:观察是否能完成抬腿、坐起、站立、行走等动作,是否需要辅助。
腱反射检查 :观察敲击膝关节下方髌腱、踝关节后方跟腱时大腿前侧、小腿后侧肌肉收缩情况。
皮肤感觉检查:皮肤感觉检查:用棉签在患者皮肤上滑动,或用钝针轻扎皮肤,根据对感觉的敏感性,评估感觉障碍的程度。
球海绵体反射:轻捏男性龟头或刺激女性阴蒂时观察肛门的收缩情况,判断神经对生殖器官的控制情况。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凝血等。
检查目的:了解全身状态,如是否有感染、炎症、贫血、凝血功能障碍等。
检查结果:可发现白细胞数量升高、C反应蛋白增加、凝血时间延长等。
注意事项:诊疗过程中可能需要多次复查。
脊柱CT检查
检查目的:明确造成马尾神经损伤的病因、部位。
检查结果:可看到突出的椎间盘、椎管狭窄、椎管内血肿、囊肿、钙化等。CT对于血肿、钙化的显示较MRI更加清晰。
注意事项:有一定辐射量,儿童、孕妇不宜使用。
脊柱核磁共振检查(MRI)
检查目的:明确造成马尾神经损伤的病因、部位、程度。比CT对于椎间盘突出、肿瘤、炎症和囊肿的显示更加清晰。
检查结果:可看到突出的椎间盘、椎管狭窄、椎管内肿瘤、血肿、囊肿等。
注意事项
不能将任何金属物品带入检查室,包括手机、钥匙、项链、耳环、手表、内衣的钢圈等。
有假牙、体内有金属植入者,如心脏支架等,需告知放射科医生,根据具体磁共振机器决定是否能行MRI检查。
尿动力学检查
包括膀胱内压力测试、残余尿量测定、尿流率测定、括约肌肌电图。
检查目的:了解膀胱与尿道的肌肉、神经功能在排尿过程的功能情况。
检查结果:膀胱内压力降低,残余尿量增加,尿流速度降低,括约肌收缩无力等。
注意事项
需提前排净大便。
检查前半小时饮水500毫升。
检查后,排尿会有短暂性的疼痛或轻微的血尿。
做完检查后,请多喝水,避免泌尿系感染。
神经电生理检查
包括下肢肌电图、感觉/运动诱发电位。
目的:发现神经受损的类型及程度。
结果:可出现下肢肌肉收缩能力下降,对刺激的反应消失或迟缓出现,提示马尾神经存在髓鞘、轴突病变、损伤。
注意事项
检查前应按医生要求清洁皮肤,配合放松。
避免皮肤污垢、精神紧张,影响检查结果。

诊断分期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可分为4期。
临床前期:球海绵体、坐骨海绵体反射异常。
临床早期:鞍区感觉障碍,双侧坐骨神经痛。
临床中期:鞍区感觉障碍进一步加重,大小便功能紊乱,下肢无力,性功能减退。
临床晚期:鞍区感觉及性功能缺失,大小便失禁。

鉴别诊断
脊髓圆锥部病变
相似点:均可出现会阴部皮肤感觉减退,大小便失禁。
不同点:仅损伤圆锥部位时,两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仍正常。脊柱MRI检查可辅助确认病变部位。
梨状肌综合征
相似点:均可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
不同点:梨状肌综合征多由臀部疼痛,不出现会阴部麻木、疼痛症状,无大小便功能障碍,脊柱MRI检査多无异常。
脊髓出血
相似点:均可出现下肢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
不同点:脊髓出血临床少见,多由外伤或脊髓血管畸形引起,起病急骤伴有剧烈背痛,脑脊液检查可发现出血,脊柱MRI检査可发现谁管内出血。

治疗
治疗目的:解除压迫,减轻神经病变,避免永久性损伤,最大可能恢复神经功能。
治疗原则:尽早诊断,早期手术,必要时急诊手术。
支持治疗
出现排尿障碍时应留置导尿管,每4~6小时放开引流管1次。当膀胱功能逐渐恢复,残余尿量少于100ml时不再导尿。
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翻身,易受压部位加用气垫或软垫以防发生压疮。
使用长弹力袜、充气压迫装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药物治疗
主要目的为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改善神经营养。
糖皮质激素
急性期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减轻病情进展。
常用药物:甲泼尼龙、地塞米松、泼尼松龙等。
不良反应:不宜长期应用,可引起糖耐量减低、骨质疏松、加重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等。
神经营养药
有助于减轻神经损伤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常用药物:维生素B1、维生素12、甲钴胺。
不良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
其他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合并感染时,可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感染药物,如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等。
预防静脉血栓:对长期卧床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是最重要的手段。
缓解疼痛:可使用普瑞巴林、加巴喷丁、阿米替林等治疗。

手术治疗
尽可能早期进行,建议在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完成。
常用术式:腰椎间盘切除术、椎板切开减压内固定术、椎管内肿瘤切除术、马尾神经吻合术、马尾神经松解术。
注意事项
术后需适当抬高床头,有恶心呕吐现象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术后应听从医生指导,尽早佩戴腰围下床解便、行走。
患者麻醉清醒后如无恶心呕吐,应早期经口进食。

康复治疗
肢体功能训练
被动训练:进行向心性按摩及关节被动运动,可预防肌肉萎缩,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粘连。
主动训练:进行主动肌肉收缩、辅助运动和抵抗阻力的运动,并进行翻身、起床、站立等功能性训练。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通过训练和功能代偿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进行独立穿裤子、洗澡、如厕等日常生活动作训练,提高独立生活功能。
大小便管理
通过肛门括约肌、盆底肌的刺激及收缩训练、间歇性导尿等方法管理和促进大小便功能恢复。
肛门括约肌收缩训练:通过主动提肛运动锻炼,增强对大小便的感知和控制,从而提高排便控制能力。
盆底神经肌肉刺激:对患者盆底肌、肛门括约肌及直肠进行电刺激或手法刺激,增强感觉和控制能力,增强对尿、便的控制能力。
间歇性导尿:定时将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内,使膀胱能够有规律地排空尿液的方法。
矫形器及辅助用具
维持足踝关节在适当位置,保持功能位,防止损伤。
常用足踝矫形器、长下肢支具等。
物理因子治疗
具有改善下肢循环、促进肌肉和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可选择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低频电疗等方法。
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需在治疗师或家人陪伴下完成。
训练环境避免尖锐物品,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发生。
训练量不宜过大,循序渐进增加频率和强度。
如果发生下肢麻木、疼痛症状加重,要立即停止训练。

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通常以益气养营、活血化瘀为原则,可使用补阳还五汤。
体针、针灸、电针等方法可辅助改善下肢肌肉力弱、疼痛、麻木症状及大小便功能障碍。
具体方法需要咨询专业中医科医生。

预后
治愈情况
如能及时进行腰椎间盘手术,大部分患者症状可获得较好的改善。
研究显示,进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本病大部分患者会有所好转:
疼痛缓解——约80%。
运动功能恢复——约80%。
大小便功能障碍改善——60%~70%。
性功能障碍改善——约70%。
感觉功能恢复——约60%。

预后因素
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病程较长,如超过3个月。
有慢性腰痛病史。
下肢疼痛明显,尤其是双侧疼痛。
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严重。
老年人。
急性损伤患者接受手术时间晚于48小时。

危害性
长期腰骶部疼痛、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因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容易发生皮肤破溃、烧伤、烫伤等意外。
反复泌尿系感染可导致肾功能衰竭,深静脉血栓可导致肺栓塞,影响寿命。
严重而不可逆的残疾状态可带来巨大的心理障碍,引发心理疾病,及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鼓励患者多吃富含组纤维的食物,以预防便秘。
饮食以清淡为主,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辛辣刺激食物。
有排尿障碍的患者需按照医生建议,均匀饮水,每日饮水量约2000~2500 mL,饮水量中包括粥、汤、果汁等。
运动管理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出院后应坚持进行家庭康复训练。
运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避免出现跌倒、摔伤。
运动应持之以恒,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皮肤管理
为了预防长久卧床导致压疮发生,要经常变换体位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
洗澡时,不要用过热的水,不要用力搓洗或摩擦皮肤,以防损伤。
在感觉障碍的部位禁止使用热水袋、电暖器等保暖,避免烫伤。
心理支持
日常保持乐观情绪,家人多关心患者,增加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
患者自身尽量减少焦虑情绪,保持稳定、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疾病的恢复有所帮助。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从业人员的帮助。

病情监测
监测肢体运动、排尿、排便及感觉恢复情况,以了解病情变化。
监测体温、关注尿液是否浑浊,以了解是否继发泌尿系感染。
监测皮肤变化,避免发生压疮,如有皮肤发红、水泡、变紫等变化,应引起重视。

随诊复查
出院后应根据医嘱定期复查,如出现病情变化或药物不良反应,应随时复诊。
可能会复查的项目包括脊柱脊髓MRI、尿动力、运动/感觉诱发电位、肌电图等。

预防
本病预防的关键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避免致病因素出现或加重。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避免久坐、控制体重,注意锻炼腰背肌肉力量。
预防腰骶部外伤:避免高风险运动,运动时做好腰背部防护,避免脊柱暴力按摩。
预防医源性损伤: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规范治疗。
其它:发现椎管内占位、感染、先天发育异常等疾病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
Barraclough Kevin,王九鑫,扈玉华.马尾综合征.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21,24(11):679-682.

[2]
杨志强.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术加速康复专家共识(2020)[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0,34(12):1497-1506.

[3]
王永杰洪毅,马尾神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中国骨与关节外科[J],2011,4(06):501-506.

[4]
杨建玲,张冬森,李谷,温学理,张艳.中西医结合治疗马尾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7):57-58.

[5]
Shi J,Yuan W,et al.Clinical classification of caud a equina syndrome for proper treatment.Acta Orthop,2010,81(3):391-395.

[6]
Radcliff KE, Kepler CK, Delasotta LA, Rihn JA, Harrop JS, Hilibrand AS, Albert TJ, Vaccaro AR. Current management review of thoracolumbar cord syndromes. The Spine Journal, 2011, 11(9): 884–92.

[7]
Schoenfeld AJ, Bader JO. Cauda equina syndrome: an analysis of incidence rates and risk factors among a closed North American military population. 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2012, 114(7): 947–50.

[8]
Cauda Equina. Cauda equina – Bladder and Bowel Community. 2017. https://www.bladderandbowelfoundation.org/cauda-equina-2/

[9]
National and regional estimates on hospital use for all patients from the HCUP nationwide inpatient sample (NIS).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2012. http://hcupnet.ahrq.gov/HCUPnet.jsp

[10]
Neurosurgery for Cauda Equina Syndrome. Medscape. 2013. http://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249203-overview

[11]
Gardner A, Gardner E, Morley T. Cauda equina syndrome: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clinical and medico-legal position. European Spine Journal, 2011, 20(5): 690–7.

[12]
Giudice E, Crinò C, Barillaro G, Crupi R, Macrì F, Viganò F, Di Pietro S. Clinical findings in degenerative lumbosacral stenosis in ten dogs—A pilot study on the analgesic activity of tramadol and gabapentin. Journal of Veterinary Behavior, 2019, 33(): 7–15.

[13]
Jeffery ND, Barker A, Harcourt-Brown T. Wh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lumbosacral stenosis in dogs during the past 30 years?. Veterinary Journal, 2014, 201(1): 9–14.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