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科室: 普外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通常阑尾与盲肠一起位于右骼窝内
阑尾长度因人而异,一般长5-7cm
阑尾具有免疫功能和储存功能
阑尾损伤常表现为急、慢性感染
位置
阑尾的位置,主要取决于盲肠的位置,通常阑尾与盲肠一起位于右骼窝内,少数情况可随盲肠位置变化而出现异位阑尾。
尽管阑尾根部与盲肠的位置关系比较固定,但由于阑尾体和阑尾尖游动性较大,因此阑尾在右骼窝内,与回盲部的位置关系有多种,可在回肠下、盲肠后、盲肠下、回肠前及回肠后位等。根据国内体质调查资料,阑尾以回肠下位和盲肠后位较多见。
阑尾长度因人而异,一般长5-7cm,分根部、基部和末端。根部为盲肠3条结肠带汇聚处,恒定,多在回盲口后下方2cm左右,开口于盲肠,开口处有半月形黏膜皱襞,称阑尾瓣,阑尾瓣可防止粪屑及异物进入阑尾腔。阑尾全长被腹膜包被,有系膜,活动度好。
小儿阑尾基部宽,呈漏斗形,尖端细小。包裹阑尾的腹膜形成三角形的双层阑尾系膜,位于回肠系膜的下部。由于阑尾短而其系膜长,致使阑尾多呈卷曲状。
阑尾具有免疫功能和储存功能,在人体发育过程中,阑尾在早期阶段属于免疫器官,但随着人体生长,尤其是成年后,阑尾的免疫功能就会消失。
免疫功能
阑尾是一个与免疫有关的器官,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年时期,具有发达的淋巴组织,其内有许多滤泡,能分化和传输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是产生B细胞的场所,可参与细胞免疫和分泌肠道免疫球蛋白,对保护宿主和抑制外来细菌能起到有效的屏障作用。阑尾虽有免疫功能,但是到成年以后,此种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已在全身淋巴结和脾脏内定居,而代替了阑尾淋巴滤泡的功能。
储存和蠕动功能
阑尾中储存大量的肠道益生菌可以帮助肠道消化、帮助人体充分吸收营养。另外阑尾能够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并有蠕动功能,可将进入阑尾腔内的内容物和粪粒排出。
阑尾的饮食养护至关重要,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做到少食多餐或三餐定时定量。保持清淡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便保持大便通畅,多食蔬菜水果适当补充营养。对于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羊、牛、狗肉应该节制,而葱、姜、蒜、辣椒也不宜多吃,少食油腻、生冷刺激食物。
阑尾的运动养护除适当进行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耐寒和抗病能力外,还应注意避免久坐,饭后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阑尾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养护,如防寒保暖、睡眠充足、心情愉悦等,对阑尾疾病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受风寒,加强保暖,根据天气适当增减衣物;改变不良的作息习惯,保证睡眠充足,劳逸结合,避免压力过大;多进行有益的活动,保持乐观的精神,不要过于紧张激动等。
阑尾早期具有免疫功能,另外也具有储存和蠕动功能。当出现阑尾疾病时,其形态、质地、颜色也会发生变化。接下来我们以常见的疾病为例,从阑尾的形态方面,对比一下健康阑尾和不健康阑尾有哪些区别。
阑尾形态
1、正常阑尾
阑尾是一条细长管状器官,为空腔,颜色为粉红色,柔软且具有弹性。阑尾由于其系膜的大小和发育形态不同,呈多样化。因阑尾系膜短于阑尾,则使阑尾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弯曲,常见形态有钩形、S型或卷曲状等。
2、异常阑尾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阑尾外观呈轻度肿胀,浆膜充血并失去光泽,附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腔内亦有少量渗液。镜下见阑尾各层均有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有小溃疡和出血点。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亦称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发生该疾病时,可见阑尾肿胀明显,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以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镜下可见阑尾黏膜的溃疡面加大并深达肌层和浆膜层,管壁各层有小脓肿形成,腔内亦有积脓。
坏疽性阑尾炎
阑尾壁因坏死而呈暗紫色或灰黑色,阑尾变粗,阑尾壁变薄并失去光泽和组织弹性,腔内蓄积黑褐或黑红色臭脓,腔内压力大,很容易穿孔破裂。镜下可见阑尾各层坏死、炎症、栓塞、出血等病变。
慢性阑尾炎
可见阑尾壁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及慢性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层和浆肌层可见以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替代了急性炎症时的多形核白细胞,还可见到阑尾管壁中有异物巨细胞。此外,阑尾因纤维组织增生,脂肪增多,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不规则,甚至可出现管腔闭塞。
阑尾病变后,多表现为右下腹疼痛、发热、胃肠道不适等症状,具体如下:
右下腹疼
腹痛特点为转移性腹痛,部分患者起初可能会出现上腹部或脐周痛,经几小时或者半天、一天左右,腹痛会转移到右下腹部,多数为持续性疼痛,可有阵发性加剧。
发热
一般在发病几个小时或者几天以后出现发热,随着病情发展,出现阑尾的化脓或者坏疽,体温可以上升到38℃以上,甚至更高,并伴有寒战。
胃肠道症状
早期可有恶心、呕吐,可能是由反射性胃痉挛引起。便秘、腹泻也时有发生,主要是因为腹痛开始后出现反射性肠抑制,后期因腹膜炎所致肠麻痹使便秘更严重。腹泻可能与肠蠕动亢进有关,在病程晚期如有排便次数增多,常是盆腔位阑尾炎或积脓刺激直肠引起。
阑尾病变可引起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等疾病,而影响阑尾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各个方面:
细菌感染
正常阑尾腔内含有各种肠道细菌,如大肠埃希菌、链球菌等,在阑尾黏膜受到损伤破溃时,细菌可由损伤处侵入阑尾壁引起急性炎症,最终导致整个阑尾发炎。有时细菌亦可经血液循环到达阑尾,由于阑尾壁内淋巴组织丰富,血液中的细菌不易滤过,停留在阑尾壁内,易引起急性阑尾炎。
神经反射
阑尾与其他内脏一样,受神经系统支配,它的病理生理变化受神经活动影响。当胃肠道功能障碍时,如便秘、腹泻,常伴有阑尾肌肉和血管的痉挛,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这种痉挛足以导致阑尾壁的损害,引起急性阑尾炎,例如肌肉痉挛可使阑尾腔内已存在的部分梗阻,变为完全梗阻。血管痉挛可使血栓形成,并使阑尾壁的血供发生障碍,造成局部黏膜或整个阑尾壁的损伤、坏死,给细菌感染造成可乘之机。
继发性因素
阑尾开口于盲肠部位,若附近脏器有病变,如炎症、息肉、结核、肿瘤等,可使阑尾开口受压以及排空受阻,如粪石梗阻,最为常见。粪石、干结的粪块、食物碎屑、异物、蛔虫等堵塞阑尾腔,长期刺激可造成局部炎症,最终导致阑尾炎发作。
饮食因素
阑尾发病与饮食习惯也有关,调查显示,多纤维素饮食的地区阑尾疾病发病率低,可能与结肠排空加快、便秘减少有关,因便秘而习惯性应用缓泻药的人群,可能使肠道黏膜充血,影响阑尾健康。
先天性畸形
若阑尾存在先天性畸形,如过度扭曲、管腔细小、长度过长、血运不佳等先天性阑尾畸形条件,较容易引发急性阑尾炎的发生。
阑尾是否健康,日常可以通过以下症状进行自测:
右下腹疼痛
右下腹通常隐约不适,可以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时在右下腹麦氏点(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部位出现固定疼痛,此时应警惕阑尾炎发生。
疼痛伴有恶心、呕吐
如果在劳累、紧张或者腹泻等诱因刺激下,出现右下腹部明显疼痛且疼痛持续加重,有时还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应警惕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的可能。
全身症状
若在经常右下腹疼痛的基础上,突然出现高热、大汗、恶心、呕吐的症状,腹肌紧张呈板状腹,右下腹有压痛、反跳痛,甚至出现昏迷,应警惕阑尾炎导致阑尾穿孔,诱发的急性腹膜炎。
阑尾疾病常用的检查涉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体格检查
阑尾疾病的体格检查主要采用腹部触诊,来确定右下腹是否有压痛,一般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体征。如果炎症比较重,还可以有腹膜炎的征象,比如局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腰大肌试验能够判断阑尾的位置,比如腰大肌试验阳性一般提示阑尾位于腰大肌的前方、盲肠后位或者腹膜后位。还有闭孔内肌试验,如果闭孔内肌试验阳性,则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能够明确患者是否存在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炎症。
影像学检查
CT检查
此项检查可以从整体和冠状位、矢状位观察阑尾区域回盲部,是否存在炎症或者病变。
胃肠钡剂X线检查
对诊断有较大帮助,可以发现阑尾是否狭窄、变细、不规则或扭曲、间断充盈,甚至固定,以及显影的阑尾处是否有明显压痛。
磁共振成像
有助于判断阑尾是否存在结构异常,是否有积液,或阑尾增大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