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概述
心脏瓣膜指心房与心室之间或心室与动脉间的瓣膜。瓣膜在心脏永不停止的血液循环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即普通又关键:瓣膜相当于门卫,阻止血液回流于刚刚离开的心房(房室瓣)或心室(半月瓣)。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是指瓣膜装置、结构和功能异常,使心脏瓣膜不能紧密闭合,从而影响血液正常流动,最终导致心功能衰竭。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心外科
临床症状
轻症仅出现活动后乏力,病情发展后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脾大、水肿、腹水、少尿、咳嗽、咯血、劳力性呼吸困难等。
危害
破坏心脏正常的血流动力学,造成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最终引起心力衰竭。
并发症
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左心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室性心律失常等。
检查
心脏听诊、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等。
诊断
听诊有心脏杂音、心脏扩大及心律失常等异常表现,结合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结果可以诊断。
治疗原则
主要为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经内科治疗无法控制者,应尽早行外科手术治疗。
治愈性
可缓解症状,改善预后。但若合并严重心功能障碍者,预后不佳。
饮食建议
心力衰竭者限制水和钠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摄入,饮食应少食多餐。
病因
病因
可因炎症、纤维化、粘连、缩短,黏液瘤样变性,缺血性坏死,钙质沉着或先天发育畸形等,导致心脏瓣膜关闭不全。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1.二尖瓣关闭不全
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在长时间内无症状。病情进展后,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疲劳、端坐呼吸、夜间阵发呼吸困难和心悸。急性发作的二尖瓣关闭不全,会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甚至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心尖区常可闻及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左腋下和左肩胛下区传导。严重反流时可闻及第三心音,伴二尖瓣脱垂者可有收缩中期喀喇音。
2.三尖瓣关闭不全
轻症者可无症状,重者可有乏力、颈静脉搏动感、呼吸困难、腹胀及下肢水肿等,可并发心房颤动和肺栓塞。可伴有颈静脉充盈伴收缩期搏动,右心室搏动呈高动力冲击感。重度反流时胸骨左下缘可闻及第三心音,吸气时增强。三尖瓣区或剑突下可闻及典型的高调、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杂音随吸气增强,呼气减弱,胸骨下缘于第三心音之后可闻及短促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慢性重症患者可出现心悸、心前区不适,可有低血压和直立性头晕,晚期出现左心衰竭表现。第一心音减低,第二心音肺动脉瓣成分增强,第三心音奔马律常见,可于心尖区闻及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
5.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体格检查胸骨左缘可扪及收缩期搏动;肺动脉段扩大,可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触及收缩期搏动。有时可触及收缩期和舒张期震颤。
诊断依据
1.出现活动后乏力,颈静脉怒张、肝大、脾大、水肿、腹水、少尿、咳嗽、咯血、劳力性呼吸困难,甚至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2.部分患者临床表现可不典型,若近期出现心悸、血栓栓塞、胃肠道出血、皮肤淤点或淤斑及不明原因发热等,也应视为心脏瓣膜病的重要线索。3.心脏听诊是临床筛查心脏瓣膜病最简单直接的重要方法。4.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结果可辅助诊断。
治疗
治疗方针
内科治疗主要为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法控制者,应尽早行外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抗心力衰竭药物,如西地兰、地高辛等。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心脏瓣膜修补术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前者适用于某些先天性瓣膜裂、瓣叶交界粘连、瓣叶脱垂,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及风湿性瓣膜关闭不全,后者适用于大多数的风湿性、感染性及钙化性瓣膜病。
预后情况
1.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可有长达20年以上的无症状代偿期,一旦失代偿病情则会快速恶化。慢性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者经确诊后内科治疗,5年生存率80%,10年生存率60%;若伴二尖瓣狭窄,5年生存率67%,10年生存率30%。急性严重二尖瓣反流伴血流动力学紊乱者,若不及时行手术治疗,死亡率极高。合并有严重左心功能障碍者,即使行瓣膜置换术,预后亦不佳。2.急性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若不及时进行手术,一旦出现左心衰竭,早期死亡率极高。内科治疗5年生存率75%,10年生存率50%,心绞痛患者5年内死亡率50%,严重左心衰竭者2年内死亡率50%。
护理
日常护理
1.根据心功能及体质情况制订活动计划,以不感到心悸、气短和劳累为宜。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于激动。3.预防感染,发生感染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4.置换生物瓣的育龄期妇女,至少待换瓣术后半年停用抗凝血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方可考虑妊娠。5.定期复查。
饮食调理
1.保证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摄入。2.心功能不全患者应限制饮水量。3.饮食应少食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