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支气管肺炎是病原体经支气管入侵,引起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炎症
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气促等
由于感染细菌、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所致
主要采取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定义
支气管肺炎是病原体经支气管入侵,引起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的炎症,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肺炎。
分类
根据病原体类型分类
包括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和真菌性肺炎等。
根据病程分类
急性支气管肺炎:病程<1个月。
迁延性支气管肺炎:病程在1~3个月。
慢性支气管肺炎:病程>3个月。
根据病情分类
轻症支气管肺炎:除呼吸系统症状外,其他系统仅轻微受到损害,无全身中毒症状。
重症支气管肺炎:除呼吸系统出现严重损害外,其他系统亦严重受到损害,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甚至危及生命。
根据感染地点分类
社区获得性支气管肺炎(CAP):指无明显免疫抑制的患者在医院外或住院48小时内发生的肺炎。
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炎(HAP):指住院48小时后发生的肺炎。
根据临床表现分类
典型支气管肺炎:急性起病,有高热、寒战、咳嗽、咳痰、呼吸急促和胸痛等典型表现,一般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为典型肺炎。
非典型支气管肺炎:通常临床表现较典型肺炎轻,主要表现为干咳、头痛、肌痛、发热等,较少出现胸痛、畏寒等,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为非典型肺炎。
发病情况
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在我国华南部分地区,也较多见夏天发病。
好发生于长期卧床的危重患者,以及儿童、体质较弱的老年人等。
病因
致病原因
凡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均可导致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为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克雷伯菌、不动杆菌、枸橼酸杆菌及肠杆菌等,其中肺炎链球菌最为常见。
病毒感染:包括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鼻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导致的肺炎有增多的趋势。
真菌感染:真菌引起的肺炎比较少见,主要致病菌包括白念珠菌、曲霉菌、球孢子菌、肺孢子菌等,其中以白念珠菌最常见,致病力最强。
易患因素
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不全、免疫及血液疾病、肝肾慢性疾病等。
有免疫功能低下,如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或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等疾病。
有其他呼吸道疾病,如病毒性感冒等。
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长期处于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的环境。
长期卧床。
低出生体重。
营养不良。
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支气管内黏液、纤毛和完整的肺泡内细胞防御等,构成了呼吸道免疫防御机制,即使接触少量病原体也不容易发生炎症。但如果接触了数量多、毒力强的病原体,或者呼吸道甚至全身免疫功能受损,就可能发生肺炎。
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吸入、血行播散、邻近部位蔓延、定植菌误吸等途径进入肺部,并在肺部繁殖或复制。这一过程可以直接损伤肺部细胞,或引起免疫反应等,进而发生炎症。
症状
支气管肺炎起病可急可缓、症状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类型、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年龄。
主要症状
发热
患者体温升高无规律,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多为高热,口腔温度多为38.1~39℃。
病情较轻、体质较弱者可能发热不明显,甚至没有发热。
常伴有畏寒、寒战。
咳嗽
可以表现为阵发的刺激性干咳,也可以表现为咳嗽伴咳痰。
严重时咳嗽持续、剧烈。
新生儿、早产儿表现为口吐白沫。
气促
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表现为呼吸急促、费力,严重时可出现鼻翼扇动。
其他症状
发绀:与缺氧有关,口唇、手指皮肤呈青紫色。
胸痛:可因剧烈咳嗽等引起,多与呼吸运动相关,即深呼吸、咳嗽时胸痛加重。
并发症
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较多,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脓胸
细菌感染产生脓性渗出液,进入胸腔可导致脓胸。
表现为高热不退、气促加重,患侧呼吸运动受限等症状。
脓气胸
肺脏边缘的脓肿破裂并与肺泡或小支气管相通,会造成脓气胸。
表现为气促突然加剧、剧烈咳嗽、烦躁不安、发绀(口唇青紫)。
肺大疱
由于细支气管形成活瓣性部分阻塞,气体进得多、出得少或只进不出,肺泡扩大、破裂而形成肺大疱,可一个,亦可多个。
轻者无症状,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肺脓肿
当化脓性感染破坏肺组织时会引发肺脓肿,形成一个包含细菌、脓液、肺组织液的腔。
起病隐匿,有发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等症状。
患者症状最为明显的时期(极期)可有咳嗽,伴咯血、呼吸困难、高热、胸痛。
支气管扩张症
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部分可有咯血。
病史长的患儿可出现生长发育落后、营养不良,也可出现杵状指(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
重症肺炎并发症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如心肌炎、心包炎、心力衰竭。
可有呼吸频率突然加快、心悸、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等症状。
神经系统并发症
如缺氧中毒性脑病。
可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嗜睡、昏迷等症状,小儿可出现高热惊厥。
消化系统并发症
如胃肠功能紊乱、缺氧中毒性肠麻痹等。
可有食欲减退(小儿可表现为拒食)、腹泻、腹胀、呕吐等症状。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如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脱水、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
可有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不安,呼吸深长,口唇呈樱桃红色,皮肤、黏膜干燥,口渴,尿少等症状。
休克
可出现四肢湿冷、脉速而弱、呼吸变浅且频率加快、意识丧失等症状。
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就医
就医科室
呼吸内科
出现高热、寒战、咳嗽、血痰及胸痛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出现高热、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等紧急情况时,建议立即去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时,常需要拍摄胸部X线片或胸部CT,故应避免穿着含金属材质的衣物,已怀孕或准备怀孕者须及时告知医生。
就医前尽量避免自行服用退热药物或抗生素,以免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高热患者,可先进行物理降温,如冷敷额头,以及用温水擦拭手、足、腋窝等部位。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发热?最高多少度?
是否有咳嗽?咳嗽多久了?
有没有咳痰?痰是什么样的?
症状出现多久了?
病史清单
是否患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是否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胸部CT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类、阿奇霉素
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止咳化痰药:止咳糖浆、氨溴索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感冒等病史。
有可疑传染源接触史,如到过密集场所、有肺炎患者接触史等。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者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
营养不良或长期卧床。
居住环境不佳。
临床表现
症状
主要有发热、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
体征
呼吸频率增快;出现鼻翼扇动、口唇青紫、杵状指等。
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湿啰音等。
有肺实变或胸腔积液时,叩诊可有浊音。
语音颤动可增强;如果有胸腔积液,语音颤动会减弱。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血常规:可初步判断感染情况及病情轻重。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C-反应蛋白(CRP):细菌感染时血清CRP值多上升,而非细菌感染时则上升不明显。
降钙素原(PCT):细菌感染时可升高,抗菌药物治疗有效时,可迅速下降。
病原学检查
常用痰培养、血清病毒抗体或病原学核酸检测、血培养、胸腔积液检查,可以协助病原学诊断,有助于选择适宜药物进行治疗。
细菌学检查
细菌培养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采取气管吸取物、肺泡灌洗液、胸腔积液、脓液和血标本作细菌培养和鉴定,同时进行药敏试验,对明确致病菌种类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涂片:也可做涂片染色镜检,进行初筛试验。
病毒学检查
病毒分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鼻咽部分泌物进行病毒培养、分离,是病毒病原学诊断的可靠方法。
血清学试验:于急性期和恢复期(14天后)采取双份血清,测定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水平,若抗体升高≥4倍为阳性。
支原体抗体:在初次发病的恢复期和反复感染的患者可检出。
其他检查:如血清学检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抗体水平,进行细菌抗原检测如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溶血素抗原等。
影像学检查
主要为胸部X线或CT检查,可判断炎症的部位、面积,有助于诊断疾病及评估病情。
可出现肺纹理增粗,双肺下野、中内带出现大小不等的点状或小斑片状影。
检查时不能携戴金属物品。
鉴别诊断
急性支气管炎
相似点:都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多不固定,随咳嗽而改变。
不同点:急性支气管炎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全身状况好,胸部X线检查示肺纹理增多、排列紊乱。
支气管异物
相似点:都可有咳嗽。
不同点:支气管异物多伴有异物吸入史,其咳嗽或喘息症状为突然出现(如儿童进食期间跑跳或哭闹后,突发剧烈呛咳),如果病程迁延,有继发感染则类似肺炎或合并肺炎。可通过影像学检查鉴别。
支气管哮喘(哮喘)
相似点:都可有持续性咳嗽。
不同点:儿童支气管哮喘可无明显喘息发作,肺部听诊有对称性哮鸣音伴呼气相延长,多有反复喘息病史,或为过敏体质,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可通过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和舒张试验鉴别。
肺结核
相似点:都可有咳嗽、气促和发绀。
不同点:肺结核有低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等结核中毒症状,肺部啰音不明显,根据有结核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胸部X线检查示肺部有结核病灶可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控制或缓解症状,改善肺通气情况,消除肺部炎症。
治疗原则: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并根据症状辅以其他方法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
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减少体力消耗。
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保持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
卧床休息者,应注意经常变化身体位置。
吸氧
有烦躁不安、口唇青紫等缺氧症状时,需要吸氧。
可通过鼻塞、面罩、头罩的方式给氧。
吸氧时注意呼吸道卫生,及时清除鼻痂、鼻腔分泌物等。
补充营养
饮食注意营养均衡、丰富。
重症患者进食困难时,可给予肠外营养(即营养液通过静脉直接输入体内)。
补液
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还有助于保持呼吸道湿润。
遵医嘱隔离
部分支气管肺炎有传染性,应遵医嘱隔离,防止传染给他人。
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
根据不同病原体,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肺炎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耐药或过敏者,可选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万古霉素、红霉素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用药物为苯唑西林钠、氯唑西林、万古霉素、利福平等。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常用药物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常用药物为头孢他啶、头孢哌酮、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感染:常用药物为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
卡他莫拉菌感染:常用药物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抗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药物
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
抗病毒药物
目前尚无理想的抗病毒药物。
临床常用药物有利巴韦林、干扰素、奥司他韦、帕拉米韦等。
其他药物
止咳平喘药
有痰时,用祛痰剂(如氨溴索口服液),痰多时可吸痰。
咳喘重时,可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或丙酸氟替卡松,联合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药。吸入疗法时,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局部作用强,而全身不良反应小。
退热药
给予药物降温,如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糖皮质激素
不推荐常规使用。
当出现严重喘感或呼吸衰竭、合并感染性体克、中毒性脑病、胸腔内短期有大量渗出液等情况时,可短期使用。
常用药物为甲泼尼龙。
免疫球蛋白
不推荐常规使用。
可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和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免疫缺陷、新生儿、早产儿,或伴其他严重疾病的高危患者。
预后
治愈情况
支气管肺炎经及时有效治疗,多可痊愈;少数可发展为重症,甚至危及生命。
年长儿、青壮年并发症较少,预后好;婴幼儿、老年人更容易发展为重症。
预后因素
支气管肺炎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下因素常导致预后不良。
患者为婴幼儿或老年人。
肺部炎症不能及时控制。
感染病原体的数量较多、毒力较强。
感染病原体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不佳。
免疫状况较差。
有严重并发症。
危害性
支气管肺炎可引起发热、咳嗽、咳痰、气促、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症状,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部分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有传染性,如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可传播给他人。
如果延误诊断或病原体致病力强,则可引起并发症,如脓胸、脓气胸、肺大疱、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心肌炎、心力衰竭、缺氧中毒性脑病、缺氧中毒性肠麻痹等严重并发症,未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适当多饮水,可在平时饮水量的基础上增加500毫升(1瓶矿泉水的量)左右。注意不要无节制饮水。
发热会消耗大量能量,因此需要补充充足的热量,同时也要注意少盐、少油,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选择奶类、豆制品、蛋类、瘦肉等食物。
生活管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开窗通风时注意保暖。
避免到商场、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
出门时戴口罩。
发热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减轻体力消耗,促进恢复。
退热后,可先从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预防
接种疫苗
肺炎疫苗
2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可以降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减少总体死亡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没有禁忌证都可以接种。
13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65岁以上老年人可以接种。
注意事项:接种过2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者不建议再接种13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但接种过13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后可以再接种2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
流感疫苗:可预防流感病毒肺炎,应在流感季前接种。
注意事项
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联合接种,可以提高效果。
肿瘤化疗期间、急性传染病发病期间、发热、危重病患者、对疫苗成分过敏为禁忌证。
调整生活习惯
加强室内通风,通风时注意保暖。
注意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季节交替时,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尽量避免去商场、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出门应戴口罩。
适当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饮食方面注意均衡营养,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入。
戒烟、戒酒。
其他
患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者,应积极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2):117-126.
[2]
瞿介明,曹彬.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4):253-279.
[3]
王卫平,孙锟,常立文. 儿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内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上册[M]. 1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6]
冯晓源. 现代医学影像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7]
崔焱,仰曙芬. 儿科护理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