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按哪个部位健脾

脾虚是因为脾气虚损引起的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容易出现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经闭、四肢逆冷等症状。脾虚可以按摩健脾的部位,主要包括按摩脾经,以及按摩穴位,如足三里穴、中脘穴、三阴交、太白穴、脾腧穴、阴陵泉穴等。

一、按摩脾经:

可以顺着脾经的运行方向按摩,脾经从足大趾末端开始,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向内踝前边,然后到小腿内侧,沿胫骨后到膝盖内侧前进入腹部,通过膈肌到达食管旁,连到舌根。因此可以经常顺着脾经按摩,具有健脾益气、渗湿止泻的作用。

二、按摩穴位:

1、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在小腿的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具有健脾和胃、调畅气机,扶正培元、增强脾胃功能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调理胃痛、消化不良、呃逆、嗳气、打嗝,以及胃肠道的症状,如便秘、泄泻等,按摩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脾虚的症状;

2、中脘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属于任脉的穴位,具有和胃健脾、通降腑气的作用,长期坚持按摩能够健脾和胃,改善脾虚的症状;

3、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处,属于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具有健脾化湿、补益肝肾、调经止带的作用,长期坚持按摩能够改善脾虚的症状;

4、太白穴:属于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位于足内侧第一跖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的凹处,具有健脾化湿、理气和胃的作用,可以改善胃痛、消化不良、腹胀、呃逆、呕吐等胃肠道的症状,也可以达到健脾的作用;

5、脾腧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 ,位于后背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具有健脾统血、益气和胃的作用,能够治疗脾胃疾病,经常按揉脾俞穴可以改善腹痛、胃胀、消化不良、呕吐、泄泻等症状,能够增强脾脏的运化功能,促进消化吸收,长期坚持按摩能够改善脾虚的症状;

6、阴陵泉穴:也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具有健脾渗湿、益肾调经的作用,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处。按揉阴陵泉穴能够改善腹胀、腹泻、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长期坚持按摩也能够改善脾虚的症状;

7、其他穴位:天枢穴、公孙穴、气海穴、关元穴、神阙穴、胃腧穴、三眼穴、隐白穴、上脘穴、下脘穴和肚脐等,也可以纠正脾虚的情况。

脾虚除了可以按摩健脾外,还可以辨证后根据分型,选择治疗方法,常用的方剂有补中益气汤、人参健脾丸、知柏地黄丸等,主要以健脾益气为治疗原则,经过有效的治疗及调理后,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