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灶是什么病

通常腔隙灶不是一种病,腔隙灶一般指脑部小动脉阻塞后出现的脑组织软化灶,即小梗塞灶。通常脑缺血性病变中以腔隙灶较为多见,大部分是由于血管硬化引起,而腔隙灶主要是由于毛细血管硬化、狭窄、斑块等原因造成缺血、缺氧,且毛细血管或小血管支配的脑区出现软化现象,因此称为缺血缺氧灶或腔隙灶。

出现腔隙灶的原因可见于正常的老化,或由于平时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熬夜、疲劳、暴饮暴食、吸烟、酗酒等原因造成血脂、血糖、血压的升高,引起血管痉挛,从而导致腔隙灶的发生。还有某些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也会引起微血管病变,出现血管堵塞,导致缺血、缺氧,形成腔隙样改变病灶,因此也称为小中风。

另外,由于自身免疫性因素造成中枢神经的脱髓鞘、脑白质病变等疾病也会表现出腔隙灶症状,常见于中枢神经的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等反复发作,也会形成腔隙灶。还有一部分属于血管间隙增宽,此种情况属于先天性改变,类似于腔隙灶表现,属于正常的结构变异。部分小孩子由于先天性的脱髓鞘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或者代谢酶缺乏等,引起大脑的斑片状脱髓鞘和腔隙灶,临床中称为脑白质营养不良或脑白质病变,此时也会表现为腔隙灶。

部分腔隙灶并不一定出现临床症状,如果有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局灶性的症状和体征,可出现纯运动性轻偏瘫,主要表现为偏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无力,还会出现偏侧肢体麻木、感觉异常,以及构音障碍,表现为口齿不清、语速变慢,还包括共济失调,如走路不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