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在献血之后,身体会出现短暂缺血,导致身体部分脏器出现供血不足,但一般是短暂性的缺血,骨髓造血细胞会造出更多的血细胞弥补身体血量不足。但如果经常献血,可能会造成血管损伤,身体长期处于缺血的状态,影响部分脏器的功能,而且经常献血还会增加感染的几率。因此提倡科学献血,建议献血者咨询专业医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间隔时间再次献血。
1、脏器供血不足:如果献血者频繁献血,不等机体恢复正常血容量就再次献血,会逐渐导致机体缺血,出现血压降低,从而影响到各个脏器的供血。较为重要且受影响较大的脏器是心脏和脑部。心脏供血不足,可能会引发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而脑部供血不足,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头晕、昏睡,甚至出现感觉障碍等症状;
2、血管损伤:在献血过程中,会使用较大的穿刺针刺破身体的大血管,常用肘部的正中静脉,以保证血细胞的完整程度,但血管被穿刺后,不会完全恢复到未刺破之前的状态。如果经常献血,血管经常受到伤害,可能会形成瘢痕,甚至会引起血管破裂;
3、增加感染几率:献血属于侵入性操作,尽管安全措施较为完善,也不能100%隔绝传染病,比如艾滋病、乙肝等。经常献血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感染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