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脚上出现一大块白色容易撕脱的皮,如果没有明显的不适,考虑是皮肤形成的死皮,或因磨损出现的水疱。但如果是经常性的脱皮,或者是伴有瘙痒、脚臭等表现,则需要考虑与一些疾病相关。
一、生理性因素:
1、死皮:容易撕脱的白皮可能为患者脚上脱落的死皮,通常指的是脚上的角质,通常与季节更替、走路多少、鞋子松紧等因素有关。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不会出现疼痛,保持皮肤局部清洁干燥即可,同时注意暂时减少日常行走并更换合适的鞋子;
2、水疱:由于远距离徒步、登山或马拉松等运动,导致脚与鞋子之间频繁摩擦,局部组织受到挫伤,出现水疱,这种情况会有明显的疼痛感,待休息时,将皮撕脱下来后,用干净的清水冲洗,然后外涂碘伏消毒。
二、病理性因素:
1、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是一种掌跖部位好发的角质层浅表性剥脱性皮肤病。通常表现为早期为针尖大小皮损,逐渐向四周扩大,呈白色膜状,可自然脱落或撕脱,膜下皮肤正常,一般无炎症变化,夏季可加重,并伴随局部多汗症状。通常不需要进行治疗,外用低浓度角质剥脱剂有一定疗效。如撕脱脚皮后出现轻度出血,可进行每日碘伏或酒精常规消毒;
2、足癣:患者出现足癣时,也可能在脚部出现一大块白皮可撕脱。足癣通常发生在足跖或趾间,主要与癣菌感染有关,可表现为瘙痒、水疱、糜烂、出现鳞屑型斑片等,可能会引起患者脚上出现可撕脱的脚皮。通常可选用外用药治疗,可以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然后外用油剂或粉剂,待皮肤干燥后改用盐酸特比萘芬等霜剂或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