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稠是病吗

结论:不是

真相解析:

血稠不是病,“血稠”顾名思义就是血液变的黏稠。但医学上并不存在“血稠”这个疾病名,根据广大人群狭义描述,可以将它等同于高粘稠血症。

高粘稠血症是指血液的一种状态,也不是一种疾病。人体的血液本身就有一定黏稠度,且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

影响血液黏稠度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血浆因素即血糖、血脂及血浆蛋白的变化等;血细胞因素,即血细胞的数量、大小、形态等变化,如红细胞增多;血管因素,即血管的直径、长度、血管内膜光滑度等。一部分还有其他因素,如个体的情绪、生活模式等。

其中影响血液黏稠度的因素若为生理性,在短期内可以得到改善,如个体情绪、生活模式、某些情况下的血脂高(如某顿饭摄入脂肪过多)等,此种情况导致的“血稠”无需太过担心,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自我调节恢复正常。而病理性因素如长期血糖高、血脂高等,则属于超出了身体自我调节的范围,短期内无法得到改善,会导致血栓,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专家提醒:

可通过以下措施预防血稠:

1、饭菜宜清淡,多吃些粗粮、绿叶蔬菜和瓜果,如黄豆、玉米、燕麦、牛奶、黑木耳、香芹、胡萝卜、红葡萄、橘子、苹果和猕猴桃等。这些食品有降血脂、抑制血小板凝集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2、早晨起床后和晚上就寝前,要各喝一大杯(400毫升以上)白开水,可冲淡血液,降低血黏稠度。平时可多喝茶(特别是绿茶)水,喝茶不仅能补充水分稀释血液,还可降低血脂和抗癌。

3、坚持体育锻炼,如散步、快走、慢跑、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可加速体内脂质代谢,降低血脂和血黏稠度。

4、缓解或消除精神压力,保持规律生活和愉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