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的湿热,是湿邪和热邪的总称。湿邪可以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是由于气候比较潮湿,或者是长期接触水的环境,导致外在的湿邪侵袭人体所导致。内湿则主要是由于脾运化水湿的作用下降,导致水湿停滞,所形成的病理状态。当出现外感邪气,气郁化火,邪郁化火,阳盛阴虚时,易导致机体产生热邪,湿邪积蓄日久也会产生热邪。热邪往往与湿邪合并一起,会导致人体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所以往往将湿热这两种病邪合并称呼。
湿热之邪侵犯人体,往往会表现为脘腹痞满不适、呕吐、恶心、肢体沉重困倦、面目肌肤颜色发黄、皮肤瘙痒、大便稀溏、小便黄赤、舌苔黄厚腻等。但湿邪和热邪都有自己的致病特点,湿邪侵犯人体,会出现头昏沉不适、四肢酸软沉重、周身困重乏力的症状,容易阻遏气机,损伤人体的阳气。湿邪还具有黏滞的特点,多表现为黏滞不爽,病程多缠绵难愈,容易反复发作,而且易引起人体下部出现不适症状。热邪容易耗伤体内的正气和津液,导致人体出现痈疖、疮疡、出血等表现。
湿邪本身特别容易与热邪结合侵犯人体,导致人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所以,一旦出现湿热症状,建议及时就诊,尽早处理,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