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草的功效与作用,马鞭草的副作用与禁忌,中药马鞭草图片

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马鞭草的功效与作用,马鞭草的临床应用,马鞭草的副作用与禁忌等知识。

本文目录

1  马鞭草的功效与作用1.1  马鞭草茶的功效2  马鞭草的临床应用3  马鞭草药理作用4  马鞭草副作用与禁忌

 马鞭草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

苦,凉。

①《药性论》:”味苦,有毒。”

②《蜀本草》:”味苦,微寒,无毒。”

⑧《日华子本草,:”味辛,凉,无毒。”

中药马鞭草图片  ④《本草图经》:”味甘苦,微寒,有小毒。”

  归经

入肝、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脾二经。”

②《得配本草》:”入手阳明、足厥阴经血分。”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马鞭草图片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

治外感发热,湿热黄疸,水肿,痢疾,疟疾,白喉,喉痹,淋病,经闭,症瘕,痈肿疮毒,牙疳。

①《别录》:”主下部匿疮。”

②《本草拾遗》:”主症癖血瘕,久疟,破血。作煎如糖,酒服。”

③《日华子本草》:”通月经,治妇人血气肚胀,月候不匀。”

④《本草衍义补遗》:”治金疮,行血,活血。”

⑤《纲目》:”捣涂痈肿及蠼螋尿疮,男子阴肿。”

⑥《生草药性备要》:”活血通经。能去脓毒,洗痔疮毒,退上部火,理跌打。”

⑦《分类草药性》:”去小便血淋肿痛。”

⑧《天宝本草》:”利小便,平肝泻火。治赤疮,火眼。”

⑨《现代实用中药》:”根用于赤白痢疾,慢性疟疾,水肿,膨胀等。并有泻下作用。”

 马鞭草的附方

  1、治黄疸

马鞭草鲜根(或全草)二两,水煎调糖服。

马鞭草鲜根(或全草)二两,水煎调糖服  肝肿痛者加山楂根或山楂三钱。(江西《草药手册》)

  2、治疟疾寒热

用马鞭草捣汁五合,加酒二合,分二次服。

  3、治鼓胀烦渴,身干黑瘦

用马鞭草锉细,晒士,加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渣温服。

  4、治疥疮

用马鞭草捣汁,生饮半碗,忌触铁器,十日内愈。

  5、治赤白痢

用马鞭草五钱、陈茶一撮,水煎服,极交。

马鞭草  病初起时,用马鞭草根、焙干、捣碎成末,每服一匙,米汤送下。

  6、治脾脏肿大

马鞭草20克。鳖甲10克,白背叶20克,水煎服。

  7、治伤风感冒、流感

鲜马鞭草一两五钱,羌活五钱,青蒿一两。

上药煎汤二小碗,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天。咽痛加鲜桔梗五钱。(《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8、治卒大腹水病

鼠尾草、马鞭草各十斤。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更煎,以粉和为丸服,如大豆大二丸加至四:五丸。

禁肥肉,生冷勿食。(《补缺肘后方》)

  9、治鼓胀烦渴,身干黑瘦

马鞭草细锉,曝干,勿见火。

以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滓,温服。(《卫生易简方》)

  10、治痢疾

马鞭草二两,土牛膝五钱。

将两药洗净,水煎服。每天一剂,一般服二至五剂。(《全展选编·传染病》)

  11、破腹中恶血,杀虫

马鞭草,生捣,水煮去滓,煎如饴,空心酒服一匕。(《药性论》)

  12、治妇人月水滞涩不通,结成癥块,腹肋胀大欲死

马鞭草根苗五斤,细锉,以水五斗,煎至一斗,去滓,别于净器中熬成煎。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半匙。(《圣惠方》)

  13、治妇人疝痛

马鞭草一两,酒煎滚服,以汤浴身,取汗甚妙。(《纂要奇方》)

马鞭草一两,酒煎滚服,以汤浴身,取汗甚妙  14、治酒积下血

马鞭草灰四钱,白芷灰一钱。

蒸饼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五十丸。(《摘元方》)

  15、治疟,无问新久者

马鞭草汁五合,酒三合,分三服。(《千金方》)

马鞭草汁五合,酒三合,分三服  16、治乳痈肿痛

马鞭草一握,酒一碗,生姜一块。

擂汁服,渣敷之。(《卫生易简方》)

  17、治疳疮

马鞭草煎水洗之。(《生草药性备要》)

  18、治牙周炎,牙髓炎,牙槽脓肿

马鞭草一两,切碎晒干备用,水煎服,每天一剂。(《全展选编·五官科》)

  19、治喉痹深肿连颊,吐气数者(马喉痹)

马鞭草根一握,截去两头,捣取汁服。(《干金方》)

  20、治咽喉肿痛

鲜马鞭草茎叶捣汁,加人乳适量,调匀含咽。(江西《中草药学》)

 马鞭草茶的功效

  配方

马鞭草20克,白糖20克。

马鞭草20克  制作

(1)把马鞭草洗净,切成3厘米长的段。

(2)把马鞭草放入炖杯内,加水250毫升,用武火烧沸,文火煎煮25分钟,除去药渣,放入白糖搅匀即成。

  食法

每日2次,每次100毫升。

  功效

清热解毒,通经散瘀,利尿止痒。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小便不利者。

清热解毒,通经散瘀,利尿止痒  马鞭草茶的最佳食用方法

  1、热水直接冲泡,将花草茶置于容器中,以90℃以上的热水直接冲泡,这样香气及精华方可渗出

2、红花15克,马鞭草20克,白糖15克

  做法

(1)红花洗净浸透,马鞭草洗净,切成3厘米长的段。

(2)将红花、马鞭草放入炖锅内,加水250毫升,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煎煮25分钟,滤去药渣,放入白糖搅匀即成。代茶饮。

  功效

红花马鞭草茶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清热解毒、利尿止痒,适用于小便不利等症状之乙肝病患者春季饮用。

3、柠檬草20克,马鞭草20克

  做法

一茶勺的柠檬草和一茶勺的马鞭草加500—1000毫升热水。

  功效

瘦腰瘦腿的柠檬马鞭茶是近年比较流行的茶方。

主要是作用于帮助久坐的人,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利尿、进而达到瘦身减脂的目的。

此配方可以来泡澡。在浴缸里放七成满的热温水,加进柠檬草和马鞭约20分钟后可进入泡澡,进驻一边泡浴,一边按摩揉搓腰腹,大腿和小腿,这样效果更佳。

 马鞭草的临床应用

  1、治疗口腔溃疡

马鞭草单味煎液治疗牙龈肿痛及口腔黏膜溃疡百余例。

马鞭草单味煎液治疗牙龈肿痛及口腔黏膜溃疡百余例  其中一男性病例,口腔黏膜反复出现点片状溃疡4年,每年发作4~5个月,每次服西药均可治愈,但频频复发。

此次再发作3日就诊,嘱停服所有口服药物,予马鞭草砂锅煮液含漱,每次含5分钟,8次/天。

次日疼痛消失,3日后痊愈,以后又发作2次,均予本法治疗而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此法简单方便,效果显著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2、治疗面神经瘫痪

应用马鞭草汤治疗面神经瘫痪58例。

其中病程在1年以内30例,1~3年15例,3年以上13例(2例长达10年)。

病位于左侧37例,右侧21例。

  本组患者均用马鞭草汤

马鞭草60g、节节草60g、扶芳藤60g、仙鹤草60g。

马鞭草60g  煎汤取汁合猪嘴巴上下1付,放少量红糖或食用盐。

结果:临床治愈面瘫完全纠正35例,占55.7%,面瘫基本纠正,仅留少量眼目闭合不适19例,占21%,无效4例,占6.8%,总有效率为93.2%。

表明:根据马鞭草的清热解毒、截疟杀虫、利尿消肿、通经散瘀、活血通络之功,配伍其它适宜辅药,达到祛风通络的功效,宜用于治疗此病。

  3、治疗顽固性偏头痛

用马鞭草治疗顽固性偏头痛25例。

  方法

取马鞭草碎末1勺,花生油1勺,蛋清1个,置于同一容器内调匀后在锅中煎成薄饼一张,贴于前额(可偏于头痛一侧),2 小时/次,1次/天,1个月为1疗程,根据患者情况进行2~3个疗程的治疗。

  结果

治愈20例,占80%,有效3例,占12%,无效2例,占8%。

马鞭草是凉血破血之药,局部外用使药性达痛处后起到通则不痛之功。

 4、治疗交通性脑积水

用马鞭草汤加减治疗交通性脑积水30余例,均达到满意疗效。

用马鞭草汤加减治疗交通性脑积水30余例,均达到满意疗效  其中一典型病例:男,65岁,1997年10月3日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额头出汗。

先予强痛定100mg肌肉注射无效后头颅CT检查示:脑室大量积水。

进行脑室分流减压术后用改善细胞代谢的药物治疗3周,复查头颅CT示:交通性脑积水。

用原药2周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改用马鞭草基础方

马鞭草60g、黄芪30g、川芎20g、赤勺10g、当归10g等10味中药。

材料:马鞭草60g  治疗1周后症状明显好转,连续用1个月痊愈。

此方主要依据马鞭草具有活血化瘀、利尿消肿之功设为主药。

  5、治疗支原体肺炎

用马鞭草30g、黄芩15g、鱼腥草15g、柴胡10g、板兰根15g、浙贝15g、桔梗10g组成。

具有很强杀菌、抗病毒之功的马鞭草汤,水煎服,1剂/日,小儿剂量酌减。

治疗的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病程5~14天,平均为(6.5±2.3)天。

  结果

治疗7天好转19例,占63.3%,治疗12天均痊愈。

用马鞭草汤治疗支原体肺炎,疗程短且无不良反应,对小儿尤其具优越性。

  6、治疗乳腺炎(乳痈)

用马鞭草治疗急性乳腺炎180例。

药用马鞭草全草(鲜草100g,干草30g),加2个青壳鸭蛋(用筷子敲打使蛋壳产生裂缝),加500ml水煮熟,取出鸭蛋用毛巾包裹热敷于乳房硬结疼痛处,待冷却后与药液一起服下,1剂/日。

轻者1~2剂即愈,重者须服4~5剂,不需用抗生素。

  结果

经1~4天治疗,红、肿、热、痛消退,硬结处变软或消失、乳汁通畅、体温、血象正常,无1例乳房脓肿形成,疗效很好。

 7、治疗跌打损伤

药用马鞭草100g和鲜桃树叶50g,捣烂后加白芷粉15g,并加入米酒适量,调成糊状。

药用马鞭草100g  将患部用冷盐水擦洗后外敷,待干后再均匀涂马鞭草膏,早晚各换药1次。

用药3次后疗效显著者20%,5天后痊愈者75%,15天后均治愈。

采用马鞭草和辣蓼药浸液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79例。

采用马鞭草和辣蓼药浸液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79例  方法

将鲜马鞭草、辣蓼等鲜草药切碎,按100g加入54%白酒250ml的比例浸泡至少2周后用以涂搽患处,3~4次/日,3天为1疗程。

  结果

有效30例,占37.98%,显效49例,占62.02%。

采用马鞭草治疗跌打损伤12例。

  疗法

取新鲜马鞭草100g、鲜桑叶50g、樟树叶50g、韭菜50g酒少许,炒热敷于伤处,一般约2小时左右即可活动,次日则可正常工作,疗效显著。

一男性病例,骑车跌伤小腿。查体:双小腿微肿,皮下瘀血,触之甚痛,舌脉无明显变化。

用马鞭草50g、黄柏20g、栀子20g、乳香20g同煎去渣加入高度白酒30ml,洗浴患处,4次/日,15分钟/次,3剂后痊愈。

  8、治疗甲沟炎

近几年根据马鞭草性寒味苦,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瘀排脓、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将其用于治疗甲沟炎并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治疗方法

取鲜马鞭草叶适量洗净,加少许食盐混合捣烂,敷于患处包扎好。

换药1次/天,1~3天后症状减轻,5天可获愈。

 9、治疗泌尿系结石

马鞭草治疗泌尿系结石30例。

其中肾结石10例,输尿管结石20例,伴肾盂积水5例,病程1个月~5年。药用马鞭草50g、金钱草30g、海金沙30g、鸡内金10g、川楝子15g、白茅根20g、冬葵子15g、车前子15 g、生甘草5g,1剂/日,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

药用马鞭草50g  结果

治愈19例,占63.4%,好转7例,占23.3%,无效4例,占13.3%,总有效率86.4%。

最短排石时间5天,最长43天,平均24.5天。

以马鞭草50g、金钱草30g、鳖甲(酷制先煎)30g、车前子(包煎)15g、海金砂(包煎)15g、瞿麦10g、石羊10g、牛膝10g。

组成:马鞭草50g  治疗62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其中仔结石38例,输尿管结石13例,眺结石11例,1剂/日,水煎分3次服,服药后做适当跳跃运动,7天为1疗程,18天后总有效率93.5%。

  10、治疗前列腺炎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6例。

证属湿热下注者药用马鞭草30g、黄柏10g、苍术10g、薏苡仁15g、丹参12g、败酱草15g等10味中药组成。

马鞭草四妙散治疗,1剂/日,分2次煎服,证属肾阴不足者以马鞭草六味地黄汤煎服,1剂/日,分2次服,证属气滞血瘀者一般用马鞭草桂枝茯苓丸治疗,1剂/日,分次煎服。

结果总有效率94%服药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药用马鞭草冲剂10g,饭后服用,2次/日,特拉唑嗪2mg,1次/天口服,消炎栓1枚,塞肛,2次/天,连用2月。结果总有效率88.1%。

  11、治疗痔

典型病例:患者,女,29岁,2002年7月5日就诊。

主诉:肛周异物突起,疼痛难忍2周。查:肛门6点位突起约21 cm×20 cm肿物,肛缘肿胀、触之硬、痛、全身及舌脉无明显异常,用马鞭草50g、松脂20g、栀子15g,煎水去渣,加食盐5g,稍凉(40 ℃),即可坐浴患处,2次/日,15分钟/次。施以上方两剂,3天后复诊,痛止肿消,继续守方治疗1周后痊愈。

以此法治疗外痔、混合痔、肛缘肿胀均有效。

 12、治疗疟疾

据数百例的观察,对控制临床症状,有效率在90%左右。

其中以针剂的疗效较佳,丸剂的疗效略低。

对久疟或慢性疟疾,经其它抗疟药物治疗无效者,亦往往能收到效果。

马鞭草对杀灭疟原虫有一定作用:36例患者症状消失后48小时,血检疟原虫均阴转,另据31例观察,除间日疟与恶性疟混合感染1例、恶性疟生殖原虫3例未消失外,其余基本上控制了症状的发作和原虫的繁殖。

马鞭草对杀灭疟原虫有一定作用  经验证明,控制现症疟疾,复发病人的效果似优于新发病人,治疗前发作次数多者疗效优于初次发作的患者,对间日疟比恶性疟疗效好。

有人认为马鞭草除对恶性疟生殖原虫无效外,对其它各型疟原虫均有杀灭作用。

有的认为,马鞭草的抗疟作用,只对红血球内型疟原虫有效,相当于氯喹的作用,也有用于抗复发治疗而取得了较好效果者。

  制剂、剂量及用法

  1)、煎剂

新鲜马鞭草2~5两(干品减半),加水浓煎成300毫升左右,于发作前4小时、2小时各服1次;或于发作前后1~2小时各服1次,或每日3次,连服2~4天,每次按年龄大小用干品全草1~5钱。

新鲜马鞭草2~5两(干品减半)  抗复发用马鞭草1~1.6两,马蹄金1~1.3钱,休止期煎服,每日2次,连服3天。

  2)、丸剂

马鞭草研末,水泛为丸,成人每次3钱,日服1次,连服3日。儿童剂量酌减。

  3)、注射剂

规格不一。用3毫升相当于干生药24克的注射液,成人每次3毫升,儿童2毫升,于发作前2小时肌肉注射。

或用每2毫升含干草2克的注射液,每次按年龄大小用2~4毫升,于发作前4小时肌肉注射。

此外,有用鲜马鞭草嫩叶,洗净捣烂,捏成小团,于发作前2小时塞入鼻孔,有时亦可控制发作。

实践证明,鲜草比干草效果好。用药时间宜在发作前2~4小时,过迟则不能奏效,煎剂药液要浓,并需足量,否则无效。副作用较少,部分患者服药后有水泻、腹痛等反应。

 14 治疗流行性感冒

用马鞭草1两,青蒿、羌活各5钱,煎服。

用马鞭草1两  每天1剂,分2次服,或研末加面粉做成茶剂冲服。

用药后随访51例,46例痊愈,3例有效,2例无效。

  15、治疗丝虫病

以马鞭草为主,配合苏叶、青蒿,治疗血检阳性但无明显体征的丝虫病人81例,经过一个疗程后复查,微丝蚴阴转率达90%,45天后复查阴转率为81.4%。

另观察118例,经治疗后3天和1个月的复查,微丝蚴的阴转率仅为11%和22.1%。

  用法

马鞭草0.6~1两,苏叶5钱,青蒿4~5钱,加水煮沸浓缩至50~80毫升。

马鞭草0.6~1两  每日1剂,分早晚2次空腹服下。

1~10岁和11~15岁的儿童,剂量约为成人总量的1/3和2/3,连服10天为一疗程。

服药后无严重副反应,仅有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头昏,头痛,呕吐和腹痛等,可自行恢复。

  16、关于治疗血吸虫病问题

曾报告用马鞭草研粉或制成丸剂内服,每日3次,每次1钱,8~10天为一疗程,治疗早、中期血吸虫病有一定疗效,部分病例大便复查阴转。

但另据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结果,认为马鞭草既不能杀灭或影响血吸虫虫体,又无保护机体肝功能的作用,因此对治疗血吸虫病无效。

 马鞭草药理作用

  主要成分

含马鞭草苷(即山茱萸苷)、强心苷、鞣质、挥发油。根茎中含水苏糖。叶中含腺苷、β-胡萝卜素。

含马鞭草苷(即山茱萸苷)  药理作用

  1、抗炎止痛作用

水及醇提取物对滴入家兔结膜囊内芥子油引起的炎症均有抗炎作用,后者的抗炎作用比前者好。

后者中的水溶部分又较水不溶部分为佳。

水提取物对电刺激家兔齿髓引起的疼痛有镇痛作用,给药后1h开始,3h消失,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在6h后尚示完全消失,水溶部分作用更大,而水不溶部分则无镇痛作用。

  2、镇咳作用

马鞭草水煎液有一定镇咳作用,其镇咳的有效成分为β-谷甾醇和马鞭草甙。

  3、对子宫的作用

马鞭草在浓度为1.6×10-2g/ml时,对大白鼠子宫肌条及非妊娠人体子宫肌条均有一定的兴奋作用。

对大白鼠子宫肌条及非妊娠人体子宫肌条均有一定的兴奋作用  在大白鼠子宫肌条,动情期的标本对马鞭草最为敏感,加入马鞭草后常引起紧张性和收缩振幅同时增加,而其他各期的标本常常只是收缩振幅有所增加。

人的子宫肌条对马鞭草的反应较弱,一般只是紧张性发生变化。

在大白鼠子宫肌条实验中马鞭草和PGE2有相互增强作用,而和PGF2a则只有相加作用。

马鞭草在足以兴奋子宫平滑肌的浓度时,对空肠平滑肌去没有明显作用,也不能增强PGE2对空肠平滑肌的作用。

  4、毒性

其毒性很低,不溶血,有拟副交感作用。

  5、其他作用

马鞭草甙对交感神经末梢小量兴奋,大量抑制,对哺乳动物可促进乳汁分泌。

(1)能引起家兔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

(2)对哺乳动物有促进乳汁分泌的作用。

(3)止血:马鞭草苷类之马鞭草宁,有促进家兔血液凝固的作用。

(4)有拟副交感神经作用。

(5)有杀死钩端螺旋体作用。

  临床应用

治疗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腹水。

治疗闭经、痛经。

治疗晚期癌症.并发胸水腹水。

治疗产后乳汁不通和急性乳腺炎红肿。

治疗疟疾。

 马鞭草副作用与禁忌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本草纲目》:无毒  (二)临床观察

无毒。

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g以下)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  用法用量

《全国中草药汇编》:4.5—9g。

《中华本草》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用药禁忌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小毒,制剂可治疗疟疾、白喉、流行性感冒等。有些人服后有恶心、头昏、头痛、呕吐和腹痛等反应。

孕妇慎服。

《本草经疏》:”病人虽有湿热血热证,脾阴虚而胃气弱者勿服。”

《本草从新》:”疮证久而虚者,斟酌用之。”

  适用人群

营养过剩,消耗过少,想保持腿部美妙曲线的女姓。

久坐的上班族人群,中年发胖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