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加减治疗小儿水肿

殷xx,男,8岁,河南省鹤壁市人。1965年7月11日就诊。

患儿一月前出过麻疹,后用驱蛔药驱蛔,渐渐发现面部浮肿,几月来反复发作。入院后于1965年7月10日邀余会诊。

临床所见,上半身肿,睾丸肿大如茄,阴茎肿如成入之大拇指,腹壁青筋暴露,面色苍白,呕恶纳呆,大便尚可,小便短少,每日排尿260ml,脉虚弱、舌淡。综合病史及现症,认为是气血双虚,以致肺气失宣。气血双虚是因,肺气不宣是果。但病势弥重,如果仍引用“伏其所主,先其所以”而拟补益,不但缓不济急,还会反助邪长,只有去邪务急先助卫宣肺,俾汗腺疏通,水有去路,邪去自会有利正复,为拟下方:

黄芪10g,桂枝5g,白芍5g,麻黄3g,猪苓3g,知母3g,炙甘草3g。三付。

7月13日复诊:用上药后,虽未见明显汗象,但尿量却增至昼夜700ml,腹壁见软,脉亦比初诊见充实。此时下肢却又略见浮肿,这是肺卫得宣,皮下溢水消散,水性向下之故。步原方加苍术6g,防己6g。三付。

7月17日三诊:上半身肿已消失,下肢仍有轻度压痕,尿量又增至昼夜2100ml,食增,精神见复。原方再用三付。

7月17日四诊:患儿病缓解,已近愈期,睾丸阴茎均消,腹壁络纹不见。予金匮肾气丸善后。旋即出院休养。

上方系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加减。该方出自《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原治发热身肿状如风水之黄汗,这里借用其黄芪实卫,桂、芍等调和营卫,加猪苓利水;知母滋肺,并以矫正麻、桂之辛温。俾使阴阳互济,是本“水病发其汗则已”及“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等意而借用其方的。一些人治水肿,只知“清净府”,但“开鬼门”一法,早已不大注意了。

——本文摘自《医案丛刊 杂病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