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夜生活导演谈排片少 让电影供给侧改革的问题水落石出

近日,《长沙夜生活》导演兼编剧张冀在朋友圈发文谈排片惨淡。

他表示“上映第一天排片只有1.8%,这也是我职业生涯到目前为止从未遇到的。老实讲,我整个人都懵了”“我从作为编剧的《中国合伙人》《亲爱的》《夺冠》,上述一些我的作品也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但《长沙夜生活》目前这个票房表现,不仅让我一以贯之的创作追求发生了动摇,连我的职业生涯接下来该怎么走都发生质疑了”“《长沙夜生活》是我第一部执导的电影,虚心接受大家的批评指正,但还是希望影院能增加排片,特别是有效场次的排片”“中国电影应该多元发展,百花齐放,各类型的创作都应受到鼓励,《长沙夜生活》也理应让更多的观众看到”。

有感于《长沙夜生活》面临的困境,5月3日凌晨3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原副局长、电影局原局长,现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宏森写下近两千字长文。他表示,“《长沙夜生活》的惨淡排映,让电影供给侧改革的问题水落石出”“这个优秀的电影人是真优秀,证据就是他在疫情环境下考虑了人与人的常态,希望用电影展示出人间生活中本不应轻慢的优质事件。现在,他选取的优质事件被晾在一旁,张冀无语,山水无语。”

在张宏森看来,中国电影本来应该是一个橄榄球状的供给侧结构,头部有了重工高科,尾部有了功利配置,而中间最大最重要的代表电影本质的那一部分,正在痛苦地丢失——“电影要面向普通人,面向复杂的生活,面向可以戏剧化光影化传达的人间万物,面向奇异中有可能潜在的人性力量,面向人和人之间微妙且永恒的支架关系!而我们的痛苦丢失却不以为然,漠然视之!”

张宏森认为,“腰部电影”在供给侧结构中生得艰难、死得难堪。这个造成丢失的供给侧结构,不仅仅是策划者创作者生产者独立制造,也包含着发行方院线方影院方的共同合谋。“凭借这样固化的供给侧结构,我们的电影正在成为节假日的集中性消费,而观众对电影的力量与本质在消费之后则无感无知,时间更是以最快的速度将其遗忘。这些集中消费的电影即使有热闹的评述,也大部沦为附庸随和,和电影本身有约,和电影本质无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